全部藏品

探索14962個藏品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9塊貝片連串而成,一端之邊上兩塊較小,最外者長3.0cm、寬2.0cm。第二塊長3.0cm、寬2.7cm。第九塊較大,為正方形,長寬各皆為4.0cm。餘諸塊大小相同,長3.5cm、寬3.0cm、厚皆為0.4cm。兩側各有四小孔相通,以二麻繩串起,兩邊各有紅毛線及細麻繩編成之辮子一條。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黑色麻布夾織紅、藍二色棉線成細橫條紋,再以同色毛線交織縫合成粗橫條紋布於袖圈處,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
珠腰帶
珠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珠腰飾,全體分為二部:A帶為繫於體上之部份,滿綴珠串於一74.0cm*4.5cm之竹編織之一面而成之珠布;珠串共261串,每串之貝珠約20粒為縱綴式,桃綴法與帶長直交而綴,沿帶長二側以縱綴式,銅綴法端串二道為邊帶二端以麻線打結備繫著時應用。B墜為擺動發聲之部色括珠串81條,每條約9.0cm
松鼠皮製煙袋
松鼠皮製煙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成不規則狀(狀似松鼠)。製法稍特別,多以松鼠皮縫成。如捉到松鼠殺死後不得損破身體上的皮毛,將其頸部用刀割開一圈,一手拉頭,一手拉尾,兩手反方向用力拉,松鼠的皮自然會與肉分開如脫殼一般。
連杯
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二連杯,杯之一柄首部略斜,有一洞用以繫繩,洞前柄之二面各彫一人頭,杯之另一柄首部也略斜,此柄靠斜處之一面,彫有二人頭,一長蛇繞二人頭上,另一面彫一人頭向上,一人頭向下之並排二人頭,一蛇頭向柄首部,蛇身繞過一人頭頂,在繞至第二人頭上,二連杯之中間柄上,一側刻有二人頭,並有二蛇各在左右側繞過頭頂,
額飾
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紅、黑布互為表裏縫製成,只有一綁帶為藍紅毛線夾製。上下緣由金黃,草綠橢圓体珠串繡成曲折紋。二曲折紋內緣,由銀白色串構成線條及曲折紋,在三角形空檔中有草紋,菱形中有太陽花紋,花心為鈕扣製,花瓣為橢圓体珠組成。花色是白、綠、黃無秩序的相間排列。
籐簍(有蓋)
籐簍(有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籐簍,底是四分斜紋編法,底四周用籐條作夾條縫紮法。兩邊籐條缺,底有破洞。身呈圓形,近頸部有一圈籐條,已餘半圈 用夾條縫紮法,頸部二條籐條穿過。口為夾條縫紮法之修緣,已有破損,身二邊各有一條籐條編成三角耳形,二頭繫在底之籐條二角上。
籐簍(有蓋)
籐簍(有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籐簍,底是四分斜紋編法,底四周用藤條繫著,用夾條縫紮法。身寬96.4cm,頸寬73.5cm,身為斜紋編法,在高20.0cm處有一圈籐條。相對之兩邊各有一條長47.6cm籐條,二頭繫在底之籐條上,成三角形向上紮。提耳長101.0cm,二頭成鉤形,勾在邊上之籐條上。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前抱小泥兒與背一小泥兒的坐像 1.二腿略張開向前伸 2.前抱之小泥兒橫睡於泥偶腿上,泥偶二手托著小泥兒頭及臂部 3.小泥兒口張開正在吃奶,泥偶乳房大而左邊正在泥兒口中 4.背上背一小泥兒,泥兒二手搭在泥偶肩上,二小腳張開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米白色的男性上衣,肩膀到袖子約有132公分左右.領口,袖頂,袖口皆繡有大片的卍字型花紋,邊緣裝飾著銘黃色的幾何圖案.衣服下襬佈滿星星狀的花紋,邊緣也有黃色裝飾.從領口到腰身的地方,以黃色的釦子在胸前垂掛一片銘黃色方形繡花布料做為點綴.
男長褲
男長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男長褲以兩塊大小形式一致之藍番布上部縫疊而成,長93.0cm,寬31.0cm,布上有紅白之直條紋,褲腳之末端,各縫另一布,比布上以紅、藍、綠、黃線繡上波浪形花紋,褲腰亦繡上同樣之花紋,褲腿上每隔約14.5cm,就有一條以藍紅黃綠色線織成之幾何形花紋,褲腰之頂端打三摺,腰上有一條線帶,兩褲腳之末端,各
豹皮衣
豹皮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用豹皮及紅麻布縫製而成的短衣,背面一塊為毛面在外的豹皮,前面為以紅麻布為面,黑布為裡合縫而成。短衣無領無袖,對襟,有三對盤扣,領口用黑裡布翻出鑲一圈,前下襬有10.5cm,折起縫在裡面,後下襬(為皮)不齊。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衣服以黑色光面綢料裁製,前身沿中線釘12對漢式長條細扣,鈕釦在前身占了極其醒目的焦點,等於是實用性兼裝飾性。紋樣安排轉以後身中央為焦點,在後身中央靠下半截有一個珠子綴成的站立人像,人像兩旁各有五隻花鹿。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對襟、無領、無袖,以深藍色布製成,已經剪裁,鈕扣分六排,每排二個,長10cm,扣為銅扣,漢式,僅剩六個。扣子之下各有小形珠花六朵,領下兩邊各有珠花兩朵,左右衣裙有以小珠穿成之一全身人像,像兩旁各有二人頭像,小珠有黃、金黃、白、綠四色。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對襟,無領有袖,已經剪裁,鈕扣分四組,每組三個,長10.4cm,扣為銅扣,漢式。每組鈕扣之下有二小珠穿成人像,人像僅有頭及手,左右衣裙亦各有一珠穿之人像,像兩旁有兩朵花,小珠之色有黃、金黃、綠、紅四色。 帶光澤黑色。
珠串
珠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珠串為項飾,把珠子分別串成二串,一較長,一較短。較長的一串珠串是有三十顆橢圓形瑪瑙(顏色深淡不一),每二顆瑪瑙相隔間穿有土黃色小珠子三顆,在項飾頂部分則另有幾顆綠及黃色小珠子。較短的一串珠串為都由小珠子穿成,是土黃色,除有少數幾顆綠及黃色小珠子外。
祭祀用長衣
祭祀用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祭祀用之對襟無袖長上衣,其衣上半部為白色,其意義為「做人心地善良、清白」,中下半部以紅色為主要飾紋,其意義為「朝氣蓬勃、生活幸福」,其紅色條紋中間穿插紅、黑、白夾織的菱形、三角形、卍字形等花紋,其紋與矮靈祭歌中的含意相關,而樣紋周邊輔以黑色則表示「做人不可黑心」。
男用吊褲
男用吊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裏為藍布腰部紅布橫走,上裱黃綠布條。褲腿二側緣滾黑衣帶白花邊,腿部中央有菱眼形,十字形,山形,線條等文以紅色為主。其二側裱紅布、紅布中央裱黃綠布條,作對稱狀。褲腿底緣裱黑邊,腰帶為白麻布製,二端繡幾何圖案,並附色絮,每腿有二對白色綁帶。
花邊
花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長條織鏽花邊,每條各由二段拼縫面成。花邊是藏青麻布上以黃,紅,黑色線織上花紋。花紋有橫條及直條鋸齒形。花邊的一邊是摺起縫合,另一邊則不縫,在摺縫的一邊,外面貼上紅麻布,惟麻布現多損壞,僅餘下少許在花邊上。一花邊之一端有用紅布辮成的布條長9cm。
頭飾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少年頭飾,正面是銅片,反面是竹片。面部有竹片三條,其一在下部成直線形,上緄以紅布。其二在中央成小弧形,另一在頂部成大弧形,各竹片都用麻繩紮在銅片上所鑽的洞上。在頂部竹條反面,左右各插羽毛一束,一束二根,以紅絨線紮之,另一束三根。
鈴串
鈴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長64.0cm之麻繩上吊掛大小不一有柄銅鈴27個,其上花紋係漢人之虎面紋,兩虎眼間有一王字,鈴之下緣開口,內含鈴子一粒,最大鈴周11.0cm、高4.0cm。柄之長寬1.0cm,中有一小孔以便繩穿邊,鈴之上部中央有“泰順”二字。最小鈴周為7.0cm、高2.5cm,鈴上有“大”“元”兩漢字。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白麻線和黑、藏青棉線夾織而成。衣服前後各由十一條藏青色及五條白色之紋相間而成對襟無領無袖短上衣,其以菱形斜紋組織出橫條形紋、小菱形格狀紋、小三角形紋、魚骨形紋及小方形紋等紋樣,並於前襟靠內側下緣縫以兩顆白色四孔塑膠鈕釦,以及黑棉線編成的環狀紐帶。此件文物頸背稍有破損。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白麻線和黑、藏青棉線夾織而成。衣服前後各由十一條藏青色及五條白色之紋相間而成對襟無領無袖短上衣,其以菱形斜紋組織出橫條形紋、小菱形格狀紋、小三角形紋、魚骨形紋及小方形紋等紋樣,並於前襟靠內側下緣縫以兩顆白色四孔塑膠鈕釦,以及黑棉線編成的環狀紐帶。
丁字帶
丁字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白棉線為經,黑與藏青兩色為緯,於長布條兩端夾織以菱形斜紋組織,其紋樣有橫條形紋、小菱形格狀紋、小三角形紋及小方形紋等,形成四條寬約2.5公分、由藏青與白色交織的小菱形格狀條紋,及寬約0.6公分、由黑白兩色夾織以小三角形與方形紋狀之條紋,再於兩端外緣緄以白麻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