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6433個藏品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已剪裁,右衽,無領,帶袖,五處有盤花紐扣為漢式。頸周,袖端裱黑底花邊,花邊圖案成單獨的蛇扣相對的蛇並縫綴許多小鋁泡。袖花邊緣貼白底紅曲折紋花邊。頸周花邊,外著菱眼形,半菱眼形花邊與小環狀鐵鏈。襟上有紅白黃綠色珠串扣呢龍串構成的齒紋,線條紋,幾何花紋,人形。下緣鑲鐵鏈及鋁製小泡。
男用皮背包
男用皮背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分袋身,袋帶,刀鞘三部均為鹿布以皮和麻線纏製成。袋身由五塊鹿皮構成二塊鹿皮分別製成內外二蓋。外蓋面圖案由許多小點構成線條,波狀等紋呈矩形排列,中間為對稱的唐草。最外層面有二蛇相對,中夾二唐草。袋帶為二皮條構成以皮條綁在袋的三個銅片鑲孔上,紋飾為線條扣竹製紋。袋右側付著一皮製刀鞘,由籐皮縫製成。
捉鼠機
捉鼠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竹與麻線製,呈弓狀,將一竹片一端紮麻繩,另端插入帶一竹節竹筒的小孔中。麻線一端接另一麻線穿過竹筒與上竹片相對的一端上的二孔,使麻線縱面呈Y形,線上繫一小竹片,小竹片再綁一短竹片。竹筒上弦處有一鐵絲環,近環處有一方洞。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已剪裁,無領,帶袖,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構成右衽,四處有紐扣為漢式。衣前後二側,中央二袖端,袖背與頸周鑲白底黑色背中央邊緣裱黑底紅,綠,黃三色幾何花邊。頸緣並綴許多小白鋁泡,衽布上花邊呈菱眼與犬齒紋。紐扣穿鼻上纏紅,白,黃,綠色線。衣二側下端開小衩。
拼板舟
拼板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件藏品完成於一九九九年四月,由夏曼•藍波安先生歷時二個多月製作完成,由十五塊板拼製成,用掉十隻木頭,材質為麵包樹等.製作完成後,並召來親友舉行慶祝儀式一天一夜。
女短上衣
女短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色衣身,領口及兩邊衣袖則各為紅色棉布,領口紅色帶狀圈飾兩邊各有細帶下垂,以作為綁繫用;兩邊袖口有多條帶狀刺繡,從袖口依序而上為黑色、白色、綠色及黃色條布上規則繡有大紫色菱形。
男衣
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成已剪裁。帶袖,無領,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構成右衽,四處有盤花狀的紐扣穿鼻。頸周,衣前後的中央,二側,袖端,袖上緣鑲白衣紅,綠,黃,三色相間的斜十字菱形;花邊上縫綴許多鋁製小泡。衽布上有黃,綠,紅三色的曲折紋。衣二側下端開小叉。
綢布刺繡上衣
綢布刺繡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青綢製成,已經剪裁,左衽無領,紐扣為漢式。以領口為中心,有圓形裝飾,該裝飾為白底黑色花紋是挑繡的大襟的一副,黑底黃,綠,紅三色刺繡而成的三角形花紋裝飾與領的相同,各處裝飾的邊緣都有小白鐵泡鑲邊。
孩童衣
孩童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童衣以十五塊黑布縫合而成,已衽剪裁對襟略偏向右無領短袖,領口呈正方形,沿邊鑲白色絨布。黑布上以紅白黃淺繡花。花紋為波浪形,以紅黃白三色相間之條紋為主,衣眼前後之下部有菱形三色相間條紋花。右袖所繡之花與其他部份所繡著不同,細小而繫雜。
祖先像
祖先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長方形木板,無其他顏色,中間刻有裸體女性浮雕,頭部除口眼部為陰刻外,餘均為浮雕,口眼部分上鑲有碎瓷片,頸部帶有項鍊垂於胸前,左右臂做彎曲上舉狀,而手與肩齊,左右腳跟相對微離開,頭上方有突出部分,上有雕刻,腳下亦有突出部分,但無雕刻。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ibuk是部落成年男性的上衣,貴族的上衣通常在胸口或腰間繡有琉璃小珠及精彩的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此布料名稱為kemizung(亮布)。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ibuk是部落成年男性的上衣,貴族的上衣通常在胸口或腰間繡有琉璃小珠及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此布料名稱為samljan。袖子有接縫處所以此件亦可稱為cinulu。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去成年男性平時以tjevet(短裙)為下半身主要衣著,但是過去也無內褲,必要時才以kuval (披巾)遮擋重要部位。貴族的tjevet通常繡有圖案或lepec(小琉璃珠)。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男長袖上衣
男長袖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男子長袖上衣ibuk,是Paumaqmaq(北方部落,原意:家園)形式的上衣,我與他族群的服飾在樣式及圖案上有稍許的差異,此件可能是祖先交易而來或親友致贈。因長期以來的通婚與互動結果,其實Pavuavua區(南方部落,原意:田園)的族人有很多男性穿類似ibuk。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tjevet是部落青少年以上男性所穿著的短裙,少年以下幾乎沒穿或用單布披身。貴族的tjevet通常在腰間繡有琉璃小珠或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陶甕
陶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陶甕統稱為djilung,而djilung又分為多種,有較高貴的家傳古陶甕叫做dredretan,有較近代的平地交易的古甕pangsiljan(耳甕)、djupeneq(大酒甕)、liljualjuas(荷蘭甕)等種類繁多。
木凳
木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去部落人用餐,製作工藝……等都在地板上進行,因作息需要qiladjan成為生活必需品。貴族的qiladjan當然也會因社會階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貴族通常有雕刻紋樣,部落領袖有個專屬的qiladjan通常放在祖靈柱下方。
獸皮帽
獸皮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Valjangav是獸皮(山豬、水鹿、山羊、山羌……等)、動物獠牙(雲豹、山豬、獐……等)所製作的男性盛裝頭飾,獸皮帽保存不易,易腐壞。獸牙圈稱為pagumac,上方也綁有人的毛髮,及多條山豬尾巴製成。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ibuk是部落成年男性的上衣,貴族的上衣通常在胸口或腰間繡有琉璃小珠及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此布料名稱為ratuvutuvulj。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長袍
長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ljungpav為珠繡且有人形紋等圖樣,顯然為貴族的盛裝。而一般婦女的ljungpav則以素色無圖樣居多。據工藝師判斷,此件小琉璃珠為日本珠,有四種日幣裝飾。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貴族外套
貴族外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ljavui係貴族精緻上衣。此件樣式為貴族男女皆可穿,較特別的是布料顏色採過去稀有的紅色,原為已故本部落領袖maljevljev的ljavui。 修護紀錄:2020/6/11由排灣織布工藝師ljumiyang pacekelj(許春美)針對背面malailaic(流蘇)作加固。
刀鞘
刀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caqeljap(刀鞘)是成年男性必備刀具。刀具分很多樣,通常勇士刀(takit)、工作刀(takit)及短刀(paku)會裝配刀鞘,而勇士刀鞘通常雕有人頭、百步蛇及其他圖紋裝飾,有時會裝飾頭髮及羽毛等以表彰他的功績。
頸鍊
頸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veceqel為男女通用之飾品。此串中間的古珠價值很高,應為貴族擁有的飾品。族語名稱:真品kauljayan、大琉璃珠cekev、橘珠pula、黃珠vurav、綠珠matak、貝材paljavak、貝殼tjuvak。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側柱
側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依高度(83cm)判斷應該也是角柱或邊柱的陳設。此件較特別的是雕有持扇的女祖先像(特徵著長裙)。持扇是貴族婚新娘會做的動作。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原寸圖像輸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