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912個藏品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Makino) Makino_標本_BRCM 5957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Makino) Makino_標本_BRCM 5957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Blumea aromatica DC._標本_BRCM 4962
Blumea aromatica DC._標本_BRCM 4962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Makino) Makino_標本_BRCM 5956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Makino) Makino_標本_BRCM 5956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Aster taiwanensis Kitam._標本_BRCM 5346
Aster taiwanensis Kitam._標本_BRCM 5346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Alysicarpus rugosus (Willd.) DC._標本_BRCM 5986
Alysicarpus rugosus (Willd.) DC._標本_BRCM 5986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藤枝秋海棠標本_BRCM 2526
藤枝秋海棠標本_BRCM 2526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藤枝秋海棠標本_BRCM 2525
藤枝秋海棠標本_BRCM 2525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台灣動物資源資料庫建立研討會
台灣動物資源資料庫建立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110年度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受獎
110年度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受獎
邵廣昭
邵廣昭老師榮獲110年度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個人獎。
中美「台灣植物地理與資料庫」研討會
中美「台灣植物地理與資料庫」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現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IPMB)
獵咒具
獵咒具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Bi-ing (獵咒具)。 此為南澳泰雅人到山林設置陷阱所必須攜帶的靈性用具,此物器有山羊、山羌 、山豬、水鹿的尾巴串在一起,擺設陷阱的過程,配合獵咒具施以超自然之咒語,以感恩和敬畏的心,呼喚造物者的供給。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台灣生物多樣性願景國際研討會_參訪鴛鴦湖自然保留區
台灣生物多樣性願景國際研討會_參訪鴛鴦湖自然保留區
鍾國芳
站姿左一:賀端華、左二:周昌弘、左三:Peter H. Raven、左四:Ebbe S. Nielsen、左五:Nancy Knowlton、左七:吳仲義 蹲姿左一:劉小如、左二:彭鏡毅幻燈片數位化
亞太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國際學術研討會
亞太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會後參訪梅峰。 研討會主辦單位 :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現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IPMB)幻燈片數位化
俄羅斯學者Irina D. Illarionova來訪中央研究院植物標本館(HAST)
俄羅斯學者Irina D. Illarionova來訪中央研究院植物標本館(HAST)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俄羅斯科馬羅夫植物研究院植物標本館 Komarov Botanical Institute of RAS (國際標本館代號 LE) 蒐藏經理 Irina D. Illarionova,來訪中央研究院植物標本館 (HAST)。
第二屆國際生命條碼學術會議暨東亞區域性合作會議
第二屆國際生命條碼學術會議暨東亞區域性合作會議
邵廣昭
國際生命條碼會議是自從2003年發表生命條碼第一篇報告之後很重要的國際會議,大約每2–3年舉辦一次,邵廣昭因為在魚類生命條碼方面的研究領先國際,所以很早就受邀出席生命條碼的國際會議,並委請主辦在台北中研院舉行的第二屆大會,共有400多名學者出席。
亞太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國際學術研討會
亞太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現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IPMB)
前排左起 : P. P. Lowry II、H. Koopowitz、T. F. Stuessy、L. M. Shultz、S. H. Sohmer、D. L. Hawksworth、S. F. Yang、C. H. Chou、B. J. Conn、Y. Kadono、H. J. Su
長背心
長背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近代卑南族男子的服飾組合多以藍、黑、白色的上衣再加上刺繡的綁腿褲;較年長者則穿布滿菱形紋飾、紅色為主的無袖上衣。從刺繡手法來看,卑南族以十字繡法裝飾在黑棉布上最為普遍,相當大部分為幾何圖形,最常見的是花草、菱形、三角以及四方紋等,而人形舞蹈紋則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顏色以紅、白、紫色為主。
平埔賣契
平埔賣契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乾隆十二年倈閣社總頭目八系米那貓园干等立杜賣盡根斷契字】 立杜賣盡根斷契字人倈閣社全社族人代簽總頭目 八系米那貓园干①有承祖先遺下倈閣 社土地東至嘉志閣大墩腳為界西至西面山崗為界南至南勢山崗為界北至芒埔為 界四至界址分明今同族人商議有意遷讓托中保引與漢人謝昌仁謝永江張清九羅開 千湯子桂等官出首承買
巫師道具袋(附道具一件)
巫師道具袋(附道具一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Hmguc Srayan(巫師咒語法器)此物器為南澳泰雅人巫師做法時的法器。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男用披肩
男用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披肩一般在日常或工作時皆可穿用,有斜披或是前圍兩種穿法。此披肩上段縫有雙面織紋的飾帶,這樣形式的披肩則多在盛裝或是祭典的場合穿著,在製作上所需要的時間較長,難度也較高。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Lalaw Mgaga(出草刀)。在日治之前的部落社會,一位獵人會有好幾把刀,其中一把就是獵首用刀,這種刀的特性,在於長且重,利於作戰時使用。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南澳的泰雅人》(1964: 405):
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
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是部落領袖zingrur家屋內之祖靈柱mulitan,中研院民族所1956年收藏。因mulitan的文化內涵、雕刻藝術等具獨特而稀珍價值,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向文化部提報,於2012年核定為國寶。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原寸圖像輸出)。
排灣族雙管鼻笛
排灣族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排灣族雙管鼻笛已被認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資產。排灣族平和村有百步蛇紋雕刻的雙管鼻笛又最具代表性。 排灣族的雙管鼻笛(raringdan)以北排灣Vutsul系統的平和村會吹奏的人數最多、鼻笛的形制最具代表性,且有關於鼻笛聲模仿頭目家祖先百步蛇以翹起的吻端發聲的傳說。
阿美族里漏部落成巫綁腿
阿美族里漏部落成巫綁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捐贈者姜勤珠女士為里漏部落人,善於製作傳統服飾,本館薦購里漏部落之男子成年禮、女子及巫師之新製服飾三套,亦為姜女士所製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