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135個藏品
短衣
短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是75年矮靈祭主要服飾的形式。對於矮靈祭服飾原無明確規定,族人多向外族購買山地服在矮靈祭時穿。民國73年為參加“北區山胞傳統歌舞比賽”,特請人根據傳統服飾的花紋及形式,利用毛線以織毛衣機器織成,僅有男女之分。而製作這些衣服的是住在東河村、東河國小旁的林女士負責,他是泰雅族人。
陶甕
陶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陶甕統稱為djilung,而djilung又分為多種,有較高貴的家傳古陶甕叫做dredretan,有較近代的平地交易的古甕pangsiljan(耳甕)、djupeneq(大酒甕)、liljualjuas(荷蘭甕)等種類繁多。
陶甕
陶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陶甕統稱為djilung,而djilung又分為多種,有較高貴的家傳古陶甕叫做dredretan,有較近代的平地交易的古甕pangsiljan(耳甕)、djupeneq(大酒甕)、liljualjuas(荷蘭甕)等種類繁多。
雕花圓木盤
雕花圓木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雕花圓木盤,盤面雕花六圈,中心無花紋,第一、二、四、五圈同為三角對稱之斜紋形雕花,第三、六圈同為人字形雕花,但六圈刻得較明顯。 盤反面邊上有三圈花紋,第一、二圈同為對稱之斜紋形雕花,第三圈為人字形花紋,盤底中心無花紋,邊上三圈,中間一圈為人字形,花紋花盤,其他二圈為對稱斜紋形花紋。 盛肉盤
木偶
木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偶為一直立人像,手僅剩半截且中空,上身長,頭略扁,周31.5cm臉扁平,鼻子突出,眼上有眉,眼圈及眉、嘴均以紅筆描畫,兩耳在臉之兩側,下巴尖,而突出。頭頂有一長2.0cm,寬4.6cm,厚1.2cm之方木塊,木塊下方有一圓孔,腹部中央有一圓孔為肚臍,腳為二三角形木塊,一大一小。
佩刀及鞘
佩刀及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套匕首包括刀子、刀鞘及背帶。刀柄與刀鞘部分為深褐色木,刀柄上有直線型雕刻花紋,刀鞘兩面均施以曲折形、三角形、方格形及人像形等雕刻花紋。背帶以壓二挑二編織法及模型繞編法將水藤編成圓形狀,穿過刀鞘背面的兩耳朵相縛結以固定之。
圓木盤
圓木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無柄圓木盤,在其面內圈一處雕出一塊似柄的形狀,只有寬5.8cm、長4.8cm,即不超過盤外沿。 盤底面以底圈到邊刻有寬1.5cm的條紋圍著盤周沿,在盤正面刻的似柄的一方塊的反面(即在盤底面)也突出一塊,長5.6cm、寬3cm,此突出方塊在右側一孔穿過同時繫二條繩子。 盛肉盤
佩刀鞘及刀
佩刀鞘及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刀為葉形,二面中間皆有一脊,柄斷面為橢圓形,有幾道刻飾。鞘長24.5cm,寬8.0cm鞘頭呈蛇形,鞘面有一長16.2cm,寬2.0cm之槽,鞘背有刻線裝飾距底部約7.5cm處有一對突出之小木塊。過此繞綑幾道籐皮,並附有一長97.5cm之籐皮人字形編圓繩。
籐帽
籐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帽呈鐘形分內外兩層,內層為繞織編法編成(下),頂部則櫬以棕葉,外層的編法特殊,先以兩枝籐條為心,外側繞以籐皮或條狀再以這種條圍繞底部做螺旋狀,頂部則以繞織編法自頂至底最外側平均分置八條小型支柱,用以使帽堅固,帽內有小繩以扣額下防止被風吹掉。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泥偶為一抱小泥兒坐像。 1.二腿之間夾著小泥兒右腳,二腳都各有四線溝為腳趾。 2.右手臂向右張開,肘以下向上舉,手指略損。 3.左手向前圍抱,托著小泥偶背。 4.泥偶身略向後左邊斜。 5.有耳及耳孔,二線溝為眼,鼻平而有鼻孔,口為一寬長線溝。 6.小泥偶右手扣著泥偶頸,左手圍在泥偶右腋下。
女用祭笠
女用祭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年長男女所戴用之椰鬚禮笠。其使用竹篾作為笠的肋骨,以水藤、乳藤作為骨環,再以三十三片椰鬚紮成,以粗麻線穿縫固定之,並施以精細的鎖鍊鏽與邊緣裝飾鏽,帽頂凸出3公分的木頭,下緣放一鐵環約8公分圓周,頭座底部以水藤編結六角形,高2公分,左右繫有麻繩綁帶,全帽經煙燻呈黑褐色,倒扣呈大平碗狀。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泥偶為一具四腳及一尾之動物立像,最粗部份在腹部,頸及尾部較細,頭臉皆甚長,頭上有二粗而短之角,角下有二耳,左耳破損僅存一小孔,右耳向右方突出有一略呈三角形之小孔,眼為二橢圓之孔,分別在臉之側,鼻有二孔,嘴為一較深,而長之刻痕。尾下有一細長之肚門,腿粗而短。
陶壺
陶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壺內有稻穀(約一把量),壺身有破洞.口部及器身均有破損,圈足全部脫落,花紋可分三段,最外一環為陰刻的鋸齒形花紋,鋸齒之內有不規則之凹點印紋;中為一環浮塑的不整齊的弧狀波浪紋,連接於一浮塑圓圈上,弧狀波浪及圓圈上,又施以斜線印紋,內環則為三排梯形方格紋,上狹下寬向四面展開成輻射狀,每隔一方格,又加以印
女胸巾
女胸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布滾細條白布邊,下綴金黃色細流蘇。巾上貼縫銀白、金色、白色、綠色及透明之芋葉狀亮片及綠、藍圓形亮片。圈飾黃、藍波浪狀花邊‧並以花編及亮片分隔成大小不一之長方格。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長方塊黑布垂直縫在一寬條長白布上而成,腰圍之白條布寬約14.0cm,長方黑布每塊約30.0cmX10.0cm,其上面及下方綴有紅黃綠三色毛線流蘇‧黑布上車繡不同色澤之曲線,有亮片及流蘇縫綴其中,腰圍兩端有細帶縛繫。
女用胸巾
女用胸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布滾細條白布邊,下縐細珠粒及塑膠管穿成之流蘇。巾上貼縫黃色、綠色亮片。圈飾黃白波浪狀花邊,並以花編及亮片分隔成四長方格。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含(20689胸巾 20690綁腿布 20691.92腰帶及20693佩袋)。
綁腿布
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四方黑布,中間再車縫一塊白布,兩端用黑色細條布繫綁,繩尾端綴綠色毛線流蘇,黑布下方一邊車縫一寬幅白色帶,亦供繫縛。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含20689胸巾 20690綁腿布 20691及2 腰帶 20693佩帶)。
男巫綁褲
男巫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金黃色布褲,周圍飾以紅、藍波浪形細條花邊,褲上分別以綠紅及綠、藍、白、紅菱形花邊綴區間,上並有綠色長毛線流蘇,腰兩端各有一帶供縛繫。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此男巫服飾全套含20699男巫額帶、20700男巫綁腿褲、20701男巫項飾、20702男巫佩袋 。
男巫項飾
男巫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黃、綠、白三色塑膠珠粒間綴一細紅珠粒編成。最長之白色珠,加上有一段用來掛於頸部,並不間綴紅珠粒,其餘黃、綠二條則分別二端接連在白珠鍊上,戴時三條可層現胸前。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男巫服飾此全套含20699男巫額帶、20700男巫綁腿褲、20701男巫項飾、20702男巫佩袋。
皮槍彈袋
皮槍彈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為皮製呈黑色,袋口、二側蓋邊緣以皮條穿紮。袋蓋下緣左右各有一皮環,可套於下緣的二個角,二皮環的末端均繫於蓋的下緣。蓋下緣中央繫一銅孔用皮條綁在蓋上,皮條他端穿過袋底再打一個結,其長度足以使袋蓋全部打開。
皮槍彈袋
皮槍彈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為皮製,呈黑色,可置九個子彈。袋口、袋二側與袋帶邊緣均以皮條穿紮。袋蓋上穿以皮條,左側皮條成環狀,可套於袋左下方。右側皮條自蓋右下端點出蓋,經袋右下側一小孔出。該袋末端打結,防止脫落,其長足以使蓋全部打開。袋左突出一袋而三個結而長61cm的皮袋。
女子羽冠
女子羽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頭冠兩旁有兩片細橢圓形紫紅、綠、白色珠粒穿成之穗狀流蘇,冠頂有塑膠管編成,上綴金屬片及人工寶石之花朵,共有紅、深綠、淺綠七朵,上方再插綴白色細羽,頂端有一紅色鐵絲穿繫一排月形銀鉑,銀鉑兩端各有三朵毛線編成之花朵,及紅色長流蘇。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領圍、袖口圈飾黑、白波浪狀花邊,衣身主要之上部為紅色,下部寬幅黑色部份,則圈飾紅、白、黃三色花邊,整件衣腹皆以細條白布滾邊。 花蓮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分類號20686女子羽冠、20687女上衣及20688女裙為同一套)。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三幅布車縫成,左邊為全黑色,滾細條白布邊,靠邊部份並圈飾藍、白花邊及繡小花。另幅紅色布在上,周連有寬幅黑邊,同樣滾細條白布,圈飾藍白及繡花,在下者為黑色布,也鑲滾同樣的花邊與繡花‧腰圍則以寬約16.0cm之長白布條縫在三幅布上,兩端有細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