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339個藏品
陳坤厚
陳坤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坤厚,1939年生,台中市人。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因為舅舅賴成英當時在農教(中影前身)擔任攝影師,藉此之便,初中時便常去農教,看工作人員怎麼拍電影。台中一中畢業後隨即入伍,1962年退伍前,請假參加中央電影公司招考,當時有一百多人報考,錄取十二名,他是其中一位。
《秦始皇》工作照
《秦始皇》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2年,中影與日本大映電影公司合拍70mm 寬銀幕電影《秦始皇》(日文片名「秦・始皇帝」),也是台灣首見70mm Vista Vision攝影機。 新竹湖口拍攝外景現場,左2為演員焦姣,其餘4位是日籍攝影助理。
《秦始皇》工作照
《秦始皇》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2年,中影與日本大映電影公司合拍70mm 寬銀幕電影《秦始皇》(日文片名「秦・始皇帝」),也是台灣首見70mm Vista Vision攝影機。 從攝影機的間歇輸片機構可以看到這部Vista Vision攝影機是35mm底片是以橫走方式通過片門來拍攝的。
聯邦影業六十週年回顧展
聯邦影業六十週年回顧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排坐者左起:林鴻鐘、賴成英、林贊庭、郭南宏、李行、方芳(蹲在李行前方)、黃仁、華慧英。 後排站者左起:張昌彥、高肖梅、吳鴻田、白鷹、賀用正、石雋、江彬、李天礢、陳世偉、苗蔚蘭(苗天的女兒)、趙瑛瑛、萬重山、林文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並於1969年正式啟用。 此為行政大樓大門正面,及黃杰提字的「國際製片廠」招牌。
《龍門客棧》媒體採訪照
《龍門客棧》媒體採訪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胡金銓編導的《龍門客棧》在中部火炎山附近搭建外景,1966年12月18日開拍,吸引眾多媒體前往採訪。 軌道旁的人群中可見:苗天、高明、上官靈鳳在旁觀摩,另從照片中燈光和軌道等器材,可見聯邦設備規模齊全。
聯邦影片宣材檔案及相本
聯邦影片宣材檔案及相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專用的特製宣材檔案夾及相本。 依照片名將相關的宣傳小冊、剪報,以及各類照片包含工作照、定裝照及宣傳照等歸納整理成冊。可見聯邦影業對資料保存的重視。 相本中的照片皆已拆除,清潔、整飭後另以無酸相本整理成冊。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正在施工的外搭景。
《龍門客棧》工作照
《龍門客棧》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上映,由胡金銓導演執導的《龍門客棧》一景。 前方背影為上官靈鳳(左)及薛漢(右)。 戲中的「龍門客棧」是1966年12月在苗栗火炎山附近搭建的外景。
聯邦影業向臺灣省影戲業聲請登記表
聯邦影業向臺灣省影戲業聲請登記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向市政府教育局登記「台灣省影戯業聲請登記表」一張,複寫紙。 聲請人:張陶然、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已於民國43年4月2日成立、聲請登記時間:民國43年6月24日。另以紅筆大寫「留底」兩字。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片廠入口處。
國際製片廠總平面圖
國際製片廠總平面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影片有限公司製片廠總平面圖,手繪稿。 左上方的總平面圖,與實際片廠規模相近,研判應是最後完稿版本。
《俠女》工作照
《俠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俠女》在中橫公路拍攝外景。 背光剪影的三個人左起是徐楓、薛漢和白鷹。
國際影片公司大湳製片廠々房機器設備配置圖
國際影片公司大湳製片廠々房機器設備配置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影片公司大湳製片廠々房機器設備配置圖1/300,手繪稿。 含各建築物及廠房機器設備配置。
聯邦影業出品影片片頭
聯邦影業出品影片片頭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電影正片前的片頭,擷取自《龍門客棧》。 片頭等同電影公司招牌,觀眾可由此辨識出品公司。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特輯」特刊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特輯」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特輯」特刊,中華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九日。 內容文章包括: 我們的認識和希望(詹純鑑)。 邁向電影製片功業新使命 兼介沖印廠(沙榮峰)。 我們的主要設備簡介:沖片機、收銀質機、印片機、分色儀、發電機等器材介紹。 我們的優異技術人才。 淺述影片沖印製作程序。
《俠女》現場工作照
《俠女》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8年2月7日正式開拍的《俠女》,在南投溪頭拍攝最知名的竹林大戰。 導演胡金銓躺在地上與洪金寶示範套招,女主角徐楓(右1)一旁觀看。操控攝影機的應是攝影師華慧英。
1959年國語片賣座紀錄圖
1959年國語片賣座紀錄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及沙榮峰所捐贈的文物中收藏有一張手繪印製的1959年台北市國語片首映賣座紀錄圖。 詳細記載包含電懋、中影、邵氏、新華、獨立製片拍攝影片之總收入(元)及票數(人次),及備考影星來台記錄,如白光隨《接財神》登台宣傳等。
《俠女》現場工作照
《俠女》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8年2月7日開拍的《俠女》,在桃園大湳國際製片廠的外搭景拍攝。 導演胡金銓和攝影師華慧英搭乘升降機俯拍,攝影機應是35mm Arriflex 35 IIC。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忠」攝影棚。
聯邦影片資料匣
聯邦影片資料匣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與國際影片有限公司專用的特製影片資料匣。
《大馬戲團》宣傳手巾
《大馬戲團》宣傳手巾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聯邦影業旗下國藝公司所出品的電影《大馬戲團》(1964)週邊產品。這款特製的紗布小手巾,花色共有綠色、紫色、藍色、橘色四款。於電影上映時,贈送給每場前100名觀眾作為紀念。
《龍城十日》現場工作照
《龍城十日》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龍城十日》在桃園大湳國際製片廠的外搭景拍攝,攝影師躺在軌道上俯拍。 左側坐在板凳上指揮的是導演屠忠訓,右2是飾演反派的石雋。
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廠器材清冊
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廠器材清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廠攝影器材清冊(民國59年6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