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0個藏品
蔡繼琨清唱劇《悲壯的別離》演出實況
蔡繼琨清唱劇《悲壯的別離》演出實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1
1941年1月30日省立福建音專師生演唱蔡繼琨作品清唱劇《悲壯的別離》,獨唱者之一為葉葆懿,指揮為蔡繼琨本人。左一為葉葆懿。
蔡繼琨與福建音專外籍教授合影
蔡繼琨與福建音專外籍教授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1年1月蔡繼琨與福建音專外籍教授合影:尼哥羅夫、曼者克、馬古士。中坐者為蔡繼琨,後立左起為尼哥羅夫、曼者克、馬古士。
蔡繼琨指揮省立福建音專學生合唱團
蔡繼琨指揮省立福建音專學生合唱團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1
蔡繼琨指揮省立福建音專學生合唱團,伴奏為外籍鋼琴教授曼者克夫人。
蔡繼琨夫婦與音樂師資訓練班學員
蔡繼琨夫婦與音樂師資訓練班學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0年12月省立福建音專小學音樂師資訓練班學員與校長蔡繼琨、班主任葉葆懿。中坐者為蔡繼琨、右二坐者為葉葆懿。
蔡繼琨與福建音專音樂師資訓練班之畢業留影
蔡繼琨與福建音專音樂師資訓練班之畢業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省立福建音專第二期音樂師資訓練班於永安上吉山福建音專崇仁堂之畢業紀念留影。中坐者為蔡繼琨校長。
蔡繼琨伉儷與福建音專畢業生合影
蔡繼琨伉儷與福建音專畢業生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2年6月蔡繼琨、葉葆懿伉儷與福建音專第一屆師範科畢業生合影。中右為蔡繼琨,中左為葉葆懿。
蔡繼琨與馬古士合影
蔡繼琨與馬古士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0年蔡繼琨(左)與福建音專外籍教授馬古士(右)。左為蔡繼琨,右為馬古士。
蔡繼琨與劉秀灼伉儷合影
蔡繼琨與劉秀灼伉儷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蔡繼琨與劉秀灼伉儷合影。
大專院校校長時期的蔡繼琨
大專院校校長時期的蔡繼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泉州好男兒---1940年代全國最年輕的大專院校校長蔡繼琨。
蔡繼琨在其退休音樂會上指揮留影
蔡繼琨在其退休音樂會上指揮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
1999年12月8日百齡開一的指揮家在其退休音樂會上。
蕭而化與福建音專三師第一屆畢業留影
蕭而化與福建音專三師第一屆畢業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國立福建音專三師第一屆畢業留影,前排中為蕭而化。
徐家駒_莫札特誕辰250年紀念音樂會
徐家駒_莫札特誕辰250年紀念音樂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6
蔡繼琨伉儷與其二嫂、姪女合照
蔡繼琨伉儷與其二嫂、姪女合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
1999年9月12日,蔡繼琨、劉秀灼伉儷與其二嫂、姪女在泉州井亭巷「臺灣蔡」老宅前合影。左起為劉秀灼、蔡繼琨、二嫂、姪女。
蔡繼琨集美高級師範學校時期 獨照
蔡繼琨集美高級師範學校時期 獨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少年蔡繼琨於集美高級師範學校就學時期,時年十八歲。
蔡繼琨的書法手跡
蔡繼琨的書法手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蔡繼琨蒼勁有力的書法手跡。
蔡繼琨於福建音樂學院校門口留影
蔡繼琨於福建音樂學院校門口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蔡繼琨站在一手創建的福建音樂學院校門口。
九十歲的蔡繼琨指揮交響樂團演出
九十歲的蔡繼琨指揮交響樂團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已屆九十高齡的蔡繼琨仍活耀於指揮臺上,指揮福建省交響樂團演出。
蔡繼琨與陳儀及僑胞慰問團全體團員
蔡繼琨與陳儀及僑胞慰問團全體團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9年3月蔡繼琨團長與「福建省政府南洋僑胞慰問團」全體團員在出發前拜會省主席陳儀、陳夫人古月好子女士伉儷。右六為蔡繼琨,中右為陳儀。
蔡繼琨與福建省政府教育廳戰地歌詠團全體團員
蔡繼琨與福建省政府教育廳戰地歌詠團全體團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8年6月蔡繼琨團長率領「福建省政府教育廳戰地歌詠團」全體團員在出發前拜會省主席陳儀。前排右二為蔡繼琨,前排中右為陳儀。
蔡繼琨在福建音專舊址留影
蔡繼琨在福建音專舊址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7年6月蔡繼琨在永安上吉山下燕溪旁福建音專舊址。
蔡繼琨擔任戰地歌詠團團長時期 獨照
蔡繼琨擔任戰地歌詠團團長時期 獨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8年6月蔡繼琨擔任「福建省政府教育廳戰地歌詠團」團長時期。
蔡繼琨南洋僑胞慰問團團長時期留影
蔡繼琨南洋僑胞慰問團團長時期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年輕富幹勁的「福建省政府南洋僑胞慰問團」蔡繼琨團長。右為蔡繼琨。
陳洪民
陳洪民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洪民1932年出生於廈門,高中時與當時就讀廈門大學的李泉溪結識,1949年和李泉溪一起隨著海軍官校艦隊到台灣。1950年考入農業教育電影公司(簡稱農教,中影前身),與當年一同考上的林贊庭、洪慶雲、賴成英、林焜圻、林文錦等人,成為台灣第一代本土出身的電影技術人員。
白克
白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白克,1914年2月1日出生於中國廈門。1933年進入廈門大學教育系就讀。抗日戰爭期間,於西南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負責電影戲劇宣傳工作。1945年,隨第一批接收人員來台,負責接收日人留下的電影器材、設備和廠房。1956年,於台製廠完成影片《黃帝子孫》,因受到政治排擠鬥爭,離開「台灣電影攝製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