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6個藏品
木凳
木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去部落人用餐,製作工藝……等都在地板上進行,因作息需要qiladjan成為生活必需品。貴族的qiladjan當然也會因社會階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貴族通常有雕刻紋樣,部落領袖有個專屬的qiladjan通常放在祖靈柱下方。
側柱
側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依高度(83cm)判斷應該也是角柱或邊柱的陳設。此件較特別的是雕有持扇的女祖先像(特徵著長裙)。持扇是貴族婚新娘會做的動作。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原寸圖像輸出)。
木雕橫楣
木雕橫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板有八個蛇冠人頭浮彫,位置的分配極為均勻。人的五官及蛇身花紋均為陰刻,蛇頭在人頭左側,蛇尾在人頭右側,右面圖案的蛇頭置於左一圖案蛇尾之下。看去似一蛇二頭。
木雕橫楣
木雕橫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橫楣下緣為鋸形的浮彫。闊約2.0cm。其上的浮彫排成一列,自左至右為:前半身山豬,山豬,人頭,人頭,山鹿,山鹿,人頭,人頭,山豬,山豬,人頭,人頭,其中之山豬,山鹿皆朝右。
竹編圓簍
竹編圓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簍身較為圓大,頸部較小,底有六角,為六分三角編法,身為三角編法,頸為斜紋編法,邊緣為剩篾倒插法。身與頸之間有二鐵絲做的提耳,以一繩連繫之。
月桃草背包
月桃草背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方形月桃編連成一口蓋,全部為方格編法。背包裡面為大方格形,外表方格較小。背包邊沿為夾鎖邊紮法,包之口有一鐵環的提耳,包之底已破損。
籐盤
籐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底以三角編法編成,籃身以紋織編法編成,邊緣用剩篾倒插法。惟底部另加二根較為粗大的竹篾支持,以增加其堅固程度。底邊四根提絆,在頂部聚在一起,一提絆已斷,提絆以竹為軸,外繞以籐。
木匙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匙之碗端平。柄首端為一蛇頭連著身部浮雕於柄端部,蛇身都雕有菱形花紋。並在花紋凹下處塗上黑色。柄部兩面花紋相同。
木雕板
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圖案分三節,以鋸形長條浮彫相隔,全板底為天藍色,上端兩盤蛇,下為男子四人共兩排,圖之色彩為黑、紅、藍、綠、白色。
連杯
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連杯為木原色,上塗有腊,連杯兩側中央各有浮彫人頭一,兩段挖空,兩柄端各有浮彫人頭像,一端杯內鑲有白鐵小片(似釘狀),另一端杯外緣鑲有長約3.0cm、寬約1.0cm之白鐵片,片的兩邊釘著細鐵絲,平均排列得很整齊。
木凳
木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深棕色,上面佈滿雕刻花紋.花紋上方是兩隻長有長角的山羊相對呈跪姿,左右略不對稱.山羊之中刻著一張人臉,其五官完整,額頭上有裝飾,表情似若微笑
連杯
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連杯呈紅褐色,柄刻有人像,五官簡單只有眼鼻的輪廓,雙手垂放於身側.連柄實心,上面刻有雙腿張開,雙手舉起與肩同高的人像,人像腳下則是盤旋成一圈的百步蛇。
人像雕板
人像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板大略呈半突形,本為原色,可能年代過久而呈褐色。全板有圖案五,均為浮彫,計人像三,一大二小,均著衣佩刀。二小人像的頭部巳被鋸去,一條蛇頭置餘身上,呈捲曲狀,山鹿一,站的方向,恰於人的方向相反。
木匙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匙端稍鈍,柄首端為一人頭,戴帽,二耳張開,有頸,柄部為其身,胸上部有二行鋸齒彫紋,二手彎在胃部,腳趾朝左側,柄之另一面彫有花紋。
木匙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匙端稍平,柄首為一人頭,戴額飾,左耳突出,有頸。柄部為人身,頸下彫二乳,二手在二側作半舉起狀,二腳略張開,手臂,下肚,及腳上都彫有鋸齒紋。刻有日文字樣。
盤蛇木雕板
盤蛇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右端已腐朽,板中間為二戴蛇形冠人頭,左蛇形冠為紅身黑格,右為黃身黑格。人頭的兩旁,各有二隻花身山鹿一前一後,惟左後山鹿已不全。
木雕板
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板以綠色為底,上彫盤蛇二、人像一、山鹿一,左上右下彫前半身蛇各一。人像胸前釘有鐵釦,浮彫塗有黃、黑、紅、綠、白等顏色。
人像雕板
人像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板上浮彫分三層,其間以鋸形浮彫相隔,下中二層各有人像四,平排。上層彫有山鹿人頭人像各一,全板以綠色為底,浮彫塗有紅藍綠黃顏色。
煙斗
煙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煙斗口部釘以銅邊,煙斗前端刻一人面,其額上用六個圓白金屬釘,兩眼也用白金屬釘釘成(一邊已掉)。在煙斗一側有一圓白金屬釘上。煙斗在下方為一延長5.0cm(略斜下)的木,其末端成尖形。
小陶壺
小陶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小陶壺為淺褐色。面粗底小腹大,頸部之下周圍一圈有花紋,壺口已破不整齊,壺下方有一破洞。依據1960年任先民先生〈台灣排灣族的古陶壺〉文中記載,本陶壺原屬華加納先生所有。
木雕橫楣
木雕橫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兩端已鋸斷,板上浮彫的圖案,可分兩部分,左為兩隻屈足相對之山鹿,其中一隻被鋸斷只剩前半部,兩鹿頭之下為人頭。右為兩條相對的人面蛇,各條蛇繞一人頭成一圈,兩蛇頭之下為一人頭。整塊橫楣燻黑。
單杯
單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karutailj係為神靈或部落領袖所專用之杯子,單杯表示地位崇高無可取代,而連杯則講求的是分享。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花紋陶罐
花紋陶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紫紅色陶罐,口部有缺口,頸部以下有四圈圓形花紋,圓形花紋中間夾著魚嘴花紋,均繞罐身一周。壺內有稻穀及乾枯的植物一束。依據1960年任先民先生〈台灣排灣族的古陶壺〉文中記載,本陶壺原為當時前村長劉文吉先生所有。
雕花板
雕花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板上塗有紅、黃、綠、藍、白等顏色,一端已破裂長約33.0cm,板下緣為鋸形浮彫,其上彫有斑身山鹿,人頭各六,蛇半繞人頭底下。人頭與山鹿相間排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