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1個藏品
吳榮順與張錦貴於港仔村錄音
吳榮順與張錦貴於港仔村錄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吳榮順(左)與張錦貴(右)於港仔村錄音。
閩南福佬民歌
閩南福佬民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閩南福佬歌謠,內容包括(A面)《牛母伴》、《外江小調》、《思想起》、《花蓮港阿美族番調》、《四句春》等,以及(B面)《雪梅調》、《五孔小調》、《牛母調》、《雜念調》、《阿美族民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等。
排灣族歌謠
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排灣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小麥收穫歌》、《郊遊歌》、《砍樹葉歌》、《喝酒歌》、《遙望情人歌》等,以及(B面)《敬酒歌》、《爬樹歌》、《求情歌》、《求神歌》、《失戀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旭海村、高士村。
徐家駒_管樂風華
徐家駒_管樂風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9
李抱忱與屏東縣中小學音樂教員研習會全體一百三十人合影
李抱忱與屏東縣中小學音樂教員研習會全體一百三十人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9
1959年1月23日,屏東縣中小學音樂教員研習會最後一日,全體一百三十人合影,前排中坐者為李抱忱。
跳戲(高音)
跳戲(高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唱完了低音的跳戲之後,曲頭馬上會接唱這首屬於「高音的跳戲」。顧名思義,所謂「高音的跳戲」是只相對於前一首跳戲,這首跳戲的音域是較高,而比較難唱的歌謠。這首「高音的跳戲」曲調上可以分成三句,唱到第二句的最後一音時,必須往上提高八度來唱,最後再加上一句往下的尾聲當作結尾。
跳戲(低音)
跳戲(低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是在祭典當晚,在公廨外族人手牽著手,環繞在荊桐周圍,由曲師領唱眾人答唱的跳戲中的第一首歌謠。因為音域較低,族人稱之為「低音的跳戲」。整首曲調僅由前、後 兩樂句形成,然後不斷地反覆,歌詞則隨曲頭的變化眾人再行接腔。
祈雨放鳥歌
祈雨放鳥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入公廨寮祈雨歌
入公廨寮祈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當族人從口社溪祈雨之後,用桶子盛起一桶水,交由族人抬回部落,抵達部落後,乩花先指示族人把水灑在村子四周,然後到公廨內來召請諸神,這首「入公廨寮祈雨請神歌」,就是在當時由乩花領唱,其他族人一起答唱的祭歌之一。其曲調與下一首的「祈雨放鳥歌」完全一樣,只是歌詞不同而已。
出公廨寮祁雨歌
出公廨寮祁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跳戲(低音)
跳戲(低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陳清文跳戲低音部分的演唱,不但在曲調上顯得格外自由,連歌詞的排列與組合亦興之所至,前後之間皆可倒置。
撿柴歌
撿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歌可以說是陳清文的傑作,加蚋埔的族人原不會唱這首歌,之後都是從陳清文處學會的。依陳清文的說法,11月15日祭典當天,一大早男女族人都要到山上撿柴,中午回到公廨來生火,有的人去捉山珍來烤肉,甚至做蕃薯窯,以準備晚上的夜祭。這首「撿柴歌」,就是族人上山撿柴時所唱的歌謠。
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
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去口社溪祈雨之時,族人座上牛車,沿途就唱這首「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曲調的前半段與跳戲低音的前半段相似,後半段已是另一新的樂章。
趕牛歌
趕牛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趕牛歌」,是平時族人生活中的歌謠,在跳戲時是不能唱的。歌詞的含義已無法理解,族人都說這是陳清文的「自度曲」。
郭子究在住家前面的空地花園吹豎笛
郭子究在住家前面的空地花園吹豎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約1952年,郭子究在住家前面的空地花園吹豎笛。
郭子究與母親在屏東老家的改建基地上
郭子究與母親在屏東老家的改建基地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郭子究與母親在屏東老家的改建基地上。
郭子究在住家後院花園吹口琴
郭子究在住家後院花園吹口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郭子究在住家後院花園吹口琴。
踏荷好
踏荷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當整個夜晚祭儀結束,跳戲告一段落之後,族人就演唱這首Tahoho(踏荷好),來當作儀式的尾聲。因這首歌的平埔語稱為Tahoho,族人戲稱「跳戲」要結束了,一定要 “踏荷好”,假如 “踏唔好”(跳不好)的話,老祖是會不高興的。
尪姨調
尪姨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當跳戲途中,擔任乩花的尪姨會如神靈附身一般起乩,族人稱為「so a mu」。A mu是「尪姨」之意,當尪姨起乩時,她會不由自主的搓自己的雙腿,並念念有詞,這首「尪姨調」,就是王清香從她長輩處,學會了尪姨起乩的曲調,因此族人稱之為「so a mu」。
跳戲(高音)
跳戲(高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高音的跳戲,由於起音需在較高的音域上,整首曲子唱來,大都吊在高音聲區,族人因之稱為「吊高音」,是族人工認為最難演唱的一首傳統歌謠。「吊高音」的歌謠特性,對於潘金成來說正好是其長處。因此高音的跳戲是潘金成最拿手,也是最自豪的一首歌曲。
跳戲(高音)
跳戲(高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陳清文先生生前在跳戲時,總是擔任曲頭的角色,尤其是1997年的夜祭及祈雨儀式當中。這首跳戲高音部分,他自己個人唱來,吟詠自如,但一加入族人的答唱時,卻顯得獨樹一格。
出公廨寮祈雨歌
出公廨寮祈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陳清文演唱的這首「出公廨寮祈雨歌」,在唱法上與潘美娘領唱的「出公廨寮祈雨歌」大致相同,但由於陳清文是以個人獨唱的方式來唱,加入了相當豐富的「拖腔」,難怪其他族人會認為似有「走音」之嫌。其實,「同中有異」就是民歌擁有活水的一面。
跳戲(低音)
跳戲(低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低音的跳戲,或許是因為該曲調音域大都在五度之內,偶爾才出現一、兩個八度音,少了他那天生男高音特之的揮灑空間,因此潘金成唱起低音的跳戲,就顯得較中規中矩。
出公廨寮祈雨歌
出公廨寮祈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潘金成演唱的「出公廨寮祈雨歌」,雖然從曲調主體上,仍可聽得出與第一部份族人一起演唱的「出公廨寮祈雨歌」相似,但原先簡潔單純的旋律型,已經被它那遊吟式的「強裝飾」曲風複雜化。這也是潘金成將傳統歌謠學會之後,又將之巧織後的結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