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560個藏品
雙簧口琴
雙簧口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四簧口琴
四簧口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口琴舞歌
口琴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南澳鄉碧猴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教導之歌
教導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自述歌
自述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上帝創造太陽
上帝創造太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提親歌
提親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相約一起工作歌
相約一起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血脈相連
血脈相連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讚美少女之美貌
讚美少女之美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上帝的愛
上帝的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莊進才 蘭陽戲劇團籌備委員聘書
莊進才 蘭陽戲劇團籌備委員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年蘭陽戲劇團籌備委員聘書。
遺訓歌
遺訓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提親歌
提親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 起鼓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 起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4)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7)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9)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8)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1)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勉勵年輕人之歌
勉勵年輕人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見面歌(一)
見面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魁儡戲-走關(9之8)
魁儡戲-走關(9之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就片中開場唸白,因為拖腔拖的很長,有時會不太清楚,主要因為閩南人表演官話系統的戲劇,會有不像閩南話也不像官話的情況產生,在聽方面會有種難度存在,但好的一面是會達成新的戲劇語言表達風格,一個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表現,只要了解戲劇內容就應該會了解表演者在說什麼了,此段音樂不用北管太鑼鼓呈現,用一些絲竹樂
劉岠渭 於羅東音樂講座
劉岠渭 於羅東音樂講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