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119個藏品
被單
被單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桌布
桌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莊進才 任羅東福蘭社頭手吹留影
莊進才 任羅東福蘭社頭手吹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歲,著羅東福蘭社制服西裝和皮靴,時任羅東福蘭社頭手吹。
許常惠採集泰雅族唱山地民歌時情景
許常惠採集泰雅族唱山地民歌時情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8
1978年7月31日,「民族音樂調查隊」出發展開二十多天的田野工作,第一天就來到了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聽泰雅族唱山地民歌。
莊進才 登錄文化資產公告
莊進才 登錄文化資產公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8
宜蘭縣政府公告登錄文化資產。
莊進才 漢陽北管劇團登記證
莊進才 漢陽北管劇團登記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4
漢陽北管劇團登記證。
莊進才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臺灣戲劇館文物評鑑委員聘書
莊進才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臺灣戲劇館文物評鑑委員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8年宜蘭縣立文化中心臺灣戲劇館文物評鑑委員聘書。
莊進才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歌仔戲研習活動講師聘書
莊進才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歌仔戲研習活動講師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8年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歌仔戲研習活動講師聘書。
莊進才 羅東福蘭社指導老師聘書
莊進才 羅東福蘭社指導老師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2年羅東福蘭社指導老師聘書。
林珀姬詠吟樂坊在新竹石上湯屋玩樂
林珀姬詠吟樂坊在新竹石上湯屋玩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泰雅族歌謠
泰雅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泰雅族歌謠,內容包括《歡樂歌》、《做工》、《迎賓》、《無題》、《結婚歌》、《青春歡樂歌》、《跟隨耶穌》、《出征》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花蓮縣卓溪鄉崙山村、古村。
徐家駒_定期巡演
徐家駒_定期巡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10
莊進才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歌仔戲研習營講師聘書
莊進才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歌仔戲研習營講師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年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歌仔戲研習營講師聘書。
莊進才 宜蘭縣政府藝文發展推行小組戲曲組組員聘書
莊進才 宜蘭縣政府藝文發展推行小組戲曲組組員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8年宜蘭縣政府藝文發展推行小組戲曲組組員聘書。
莊進才 臺灣戲劇館典藏文物評鑑委員聘書
莊進才 臺灣戲劇館典藏文物評鑑委員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2年臺灣戲劇館典藏文物評鑑委員聘書。
莊進才 宜蘭高商地方戲曲研究社指導老師聘書
莊進才 宜蘭高商地方戲曲研究社指導老師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0年宜蘭高商地方戲曲研究社指導老師聘書。
莊進才 蘭陽戲劇團實習團員甄選評選委員聘書
莊進才 蘭陽戲劇團實習團員甄選評選委員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年蘭陽戲劇團實習團員甄選評選委員聘書。
莊進才 蘭陽戲劇團籌備委員聘書
莊進才 蘭陽戲劇團籌備委員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年蘭陽戲劇團籌備委員聘書。
劉岠渭 於羅東音樂講座
劉岠渭 於羅東音樂講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蔡添木與中華絃管研究團傳藝露天舞臺演出
蔡添木與中華絃管研究團傳藝露天舞臺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左起蔡添木三絃、劉賛格琵琶、唱曲蘇桂衼、蕭陳瑞柳、二絃鄭叔簡。
《誰能了解我》工作照
《誰能了解我》工作照
林鴻鐘家屬
1970年7月,攝影師林鴻鐘在宜蘭太平山以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拍攝外景。 照片上林鴻鐘手寫註記「銀城公司創業作品『誰能了解我』外景於太平山 59.7」。
戴傳李
戴傳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戴傳李,1926年11月28日出生於宜蘭,舅舅是台灣社會運動先驅蔣渭水。戴傳李出生不久即隨家人遷至台北,小學就讀日新公學校(今之日新國小),畢業後考取台北二中(今之成功中學),1944年二中畢業考進高等學校攻讀理科。
上衣(短、無袖)
上衣(短、無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短、無袖)
上衣(短、無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