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72個藏品
愛人如己
愛人如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兒童在回想父母親曾經不斷地告誡他們的童謠。父母親說:「不要看到身體上有缺陷的族人而取笑他,否則將來惡運輪迴時,你也會跟他們一樣。要愛人如己,將來才會快樂。」雖然只是簡短的叮囑,但在布農兒童教育中,父母的苦心溢於歌詞的字裡行間。
負重傳訊歌
負重傳訊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獵歌
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在平常聚會時,獵人們跟族人訴說在獵場上的所見所聞,歌詞的內容就像講故事般,從追尋獵物到捕獲返家的情景,利用markakiv來描述。歌詞的安排是四音節加上三音節形成的七字句,從頭到尾工整排列,但句尾並未押韻。七字句和四字句在布農歌謠中是最常用的歌詞結構。
蘇州彈詞:開篇--戰長沙
蘇州彈詞:開篇--戰長沙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7年7月25日第二屆民間藝人音樂會演出。蘇州彈詞用蘇州方言說唱的彈詞。蘇州彈詞在體裁上為散文和韻文結合,並以敍事為主,代言為輔。以“說噱彈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表演上注意模擬各種類型的人物。有忠孝結義的故事以及落難公子與小姐在後花園私密的事情。此處演唱的是開篇戰長沙。
京韻大鼓
京韻大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7年7月25日第二屆民間藝人音樂會演出。京韻大鼓的唱腔屬於板腔體,可分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京韻大鼓具有半說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說,說中有唱。所以,唱詞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現在都演變為說書,最具代表的鼓界大王劉寶全,目前演唱的都是他留下的本子。
作陷阱
作陷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TAMA LAUNG要去哪裡
TAMA LAUNG要去哪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問答歌-Laung叔叔要去哪裡
問答歌-Laung叔叔要去哪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作陷阱
作陷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招魂之歌
招魂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問答歌-Laung叔叔要去哪裡
問答歌-Laung叔叔要去哪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幻境
幻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搖籃歌(四)
搖籃歌(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賓朗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首由賓朗村演唱的搖籃歌是由前後兩樂句形成的基本曲調為基礎,其最大特色在於八度內的曲調音程中產生半音階的級進,不過基本上仍在五聲音階的範疇內。
搖籃歌(三)
搖籃歌(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市南王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首南王村婦女們演唱的搖籃歌,曲調的結構比較傾向卑南傳統民歌的技法。它是由三個樂段組成的歌謠,但是第二及第三段是同樣的樂段,依此模式總共反覆了四次。
學牛叫
學牛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放牛是卑南族孩童很重要的工作,因此牛不但是小朋友的玩伴,小朋友也試著學會了牠的叫聲,這首歌就是在這種情境下產生了。
我的孩子在何方
我的孩子在何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再見歌
再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市南王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只要是聚會將結束時,大家就會開始齊唱這首kaiko la alialia,並互相祝福下次再見。
公雞鬥老鷹
公雞鬥老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也是一首單旋律的兒歌,歌詞在敘述一隻公雞為了保護母雞和小雞,免於遭受老鷹迫害,不惜拼命與老鷹纏鬥,最後把老鷹打敗了。目前在台東縣境內的郡社群和仁愛鄉的卓社群都知道這首兒歌。
採李記
採李記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首童謠在敘述有位小孩,有一天到李子園中遊玩,看見紅橙橙的李子,成熟後掉落滿地。好奇的他,滿心歡喜,想要去撿拾它,卻突然碰到了大蟒蛇,嚇得他落荒而逃。
玩竹槍
玩竹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反映布農孩提生活的童謠,內容在描述兒童們在竹林裡,他們利用箭竹做成竹槍,並且用樹子做成子彈。為了試驗它的功能試了又試,終於成功了,於是拿著它到處互相追擊。
找狐狸洞
找狐狸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描述童年生活片斷的童謠。在述說有位小孩,到野外抓蝴蝶,玩伴到齊後,大家又結夥去抓狐狸。找到了一個狐狸洞,大夥拿起竹子就往裏頭刺,狐狸終於被逮住了。
卑南鄉賓朗村卑南族年祭歌舞
卑南鄉賓朗村卑南族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是屬於年祭(Mangayau)當中的舞蹈之歌。年祭是卑南族一年當中最重要而盛大的一個祭典,祭儀過程精緻而複雜,主要意義是除舊佈新,對於一年當中有親人過世的家族,給於關懷與慰問,並藉著這個祭儀,做一個過渡與轉化,讓喪家能夠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開始參與部落的活動。
卑南鄉賓朗村卑南族女性歌謠
卑南鄉賓朗村卑南族女性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下檳榔部落(Pinaski)婦女的歌謠,主要是婦女田間工作結束時所唱之歌。卑南族每年在三、四月份小米田裡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後,都有一個專屬於婦女的慶典活動:Mukamut,由部落男性籌備、執行這祭典,服侍參與這祭典的婦女。
卑南鄉賓朗村卑南族女性歌謠
卑南鄉賓朗村卑南族女性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卑南族是一個母系制度的社會,在傳統的生活形態上,男性負責狩獵、軍事以及一些與集會所相關的事物;女性則負責農耕、織布及一些和家庭、氏族之間相關的事物。這種兩性之間明顯的分工制度,在音樂上也呈現得非常清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