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69個藏品
甩頭髮舞之歌
甩頭髮舞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蘭嶼鄉雅美族傳統詞曲
種水竽之歌
種水竽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蘭嶼鄉雅美族人傳統詞曲 水芋Susuly是雅美人最重要的農作物及主食。種水芋之前要先挖鬆田地,再栽種芋頭苗。這首歌就是栽種水芋苗時所唱的歌,屬於Anohud類歌謠。
敘述寂寞之歌
敘述寂寞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蘭嶼鄉雅美族人傳統詞曲
小米豐收祈願歌
小米豐收祈願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蘭嶼鄉雅美族人傳統詞曲 這是在播種小米時所唱的歌。舉行豐收祭Mivachi之前,需在一年前就先種小米Kalai。撒種時,長者得先祈求能在明年六月份豐收,屆時再讓年輕人在收割之後舉行Mivachi的儀式。全曲是一段基本的曲調反覆了四次,音域只在大二度的二音之間自由變化。
報佳音之歌
報佳音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市南王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年祭中青少年諷刺老人歌
年祭中青少年諷刺老人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年祭期間青少年組(takobakoban)在聚會所(takoban)煮飯,準備請老人組(lakanna)前往吃飯。可是老人家們卻想先讓青少年先吃,而老人們無非想吃那留在鍋底的鍋巴(kia aden)。因此青少年洞悉了老人們的計策時,就唱了這首歌來諷刺他們。
南王卑南族祭祖之歌
南王卑南族祭祖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祭祖》之歌是卑南族南王部落陸森寶老師的作品之一,陸老師是卑南族現代歌謠的重要創作者,目前該族許多流行的歌謠皆為陸老師作品。
南王卑南族護鄉兵之歌
南王卑南族護鄉兵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一首經常出現在卑南族各社祭典當中用來跳舞的歌,根據南王部落的陳光榮長老對這首歌的解釋,他認為這是日據時代南王「護鄉兵」的歌,歌詞當中描寫了護鄉兵跑步時所發出的的鈴聲以及團員的名字。
南王卑南族Nilumiadan的歌
南王卑南族Nilumiadan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卑南族南王部落的一首傳統歌謠,部落在卑南時期就非常流行。根據長老們的口述,這首歌因為從前有一位名叫Nilumiadan的婦女非常喜歡唱,所以後來大家就稱這首歌為「Nilumiadan的歌」。
南王卑南族歌謠
南王卑南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一首部落遷移到目前南王地區時代的歌,在年代上是屬於比較晚近的一首歌,長老說這首歌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才演唱的。
古老的工作歌
古老的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馬蘭村阿美族傳統詞曲
召換青少年聚會歌
召換青少年聚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馬蘭村阿美族傳統詞曲
歡迎歌
歡迎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馬蘭村阿美族傳統詞曲
工作完工歌
工作完工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都蘭村阿美族傳統詞曲
工作房落成歌(二)
工作房落成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蘭嶼鄉雅美族人傳統詞曲 內容與唱法均與第一首相同,只是改由一位雅美男子來唱。
歡樂歌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都蘭村阿美族傳統詞曲 都蘭阿美人最擅長的複音技巧,在這首歡樂歌milalaliu gami中淋漓盡致地把它們地域性的特質宣洩無遺,尤其是高亢亮麗的和聲與虛詞母音的運用,似乎隱約地訴說了阿美人社會強調的倫理秩序與共同參與的意識。
接龍歌
接龍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海端鄉崁頂村傳統詞曲 這也是一首布農族一問一答的接龍歌,藉著這種一問一答的方式,已將布農族孩童追根究底的童稚之心表露無遺。
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歌謠
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的一首出獵歌,郡社群(Bubukuen)布農族語稱為「pislahi」,巒社群則稱為「pislai」,是布農族上山狩獵之前所唱的祭歌,用以占卜狩獵可能獵獲的成績。
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歌謠
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是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人所唱的飲酒歌,布農族語稱為「misav」,是族人在喝酒之後,略帶酒意之後所唱之歌,歌詞為虛詞。
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歌謠
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的一首四拍子歌謠,領唱者唱出前兩拍的歌詞之後,眾人就緊接著後兩拍及下一個四拍子樂句唱出合音。
除草歌
除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市南王里卑南族傳統詞曲
情歌
情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馬蘭社阿美族卑南群傳統詞曲 為取悅愛人唱的歌。
舂小米歌
舂小米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雅美族傳統詞曲
驅魔歌
驅魔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雅美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