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57個藏品
張清清
張清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清清,本名張清雪,1947年出生於台北。1963年演出處女作《義犬救子》,1964年考入邵羅輝的天祥影業公司,此後,陸續拍了數以百計的台語片。
第30屆金馬獎群星合影
第30屆金馬獎群星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坐者左起:郎雄、楊甦、李行、李翰祥、申江、白景瑞、劉芳剛。 站者左起:導演協會律師許文彬、丁善璽、-、黃玉珊、周騰、邱銘誠、宋存壽、-、金國釗、林清介、李祐寧、林福地、張曾澤。
聯邦影業六十週年回顧展
聯邦影業六十週年回顧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排坐者左起:林鴻鐘、賴成英、林贊庭、郭南宏、李行、方芳(蹲在李行前方)、黃仁、華慧英。 後排站者左起:張昌彥、高肖梅、吳鴻田、白鷹、賀用正、石雋、江彬、李天礢、陳世偉、苗蔚蘭(苗天的女兒)、趙瑛瑛、萬重山、林文淇。
聯邦影片宣材檔案及相本
聯邦影片宣材檔案及相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專用的特製宣材檔案夾及相本。 依照片名將相關的宣傳小冊、剪報,以及各類照片包含工作照、定裝照及宣傳照等歸納整理成冊。可見聯邦影業對資料保存的重視。 相本中的照片皆已拆除,清潔、整飭後另以無酸相本整理成冊。
1959年國語片賣座紀錄圖
1959年國語片賣座紀錄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及沙榮峰所捐贈的文物中收藏有一張手繪印製的1959年台北市國語片首映賣座紀錄圖。 詳細記載包含電懋、中影、邵氏、新華、獨立製片拍攝影片之總收入(元)及票數(人次),及備考影星來台記錄,如白光隨《接財神》登台宣傳等。
聯邦影片資料匣
聯邦影片資料匣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與國際影片有限公司專用的特製影片資料匣。
聯邦影業辦公室
聯邦影業辦公室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公司當時位於台北市開封街辦公室的外觀。
民國54年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
民國54年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30日上午10點,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的第3屆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 沙榮峰(台上左1)與電懋代表團接受大會介紹與貴賓見面。 右起:黃也白、張揚、劉小慧、錢蓉蓉、江虹。
《七仙女》工作照
《七仙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側為女主角江青飾演七妹,容蓉(即錢蓉蓉)飾演董永。 國聯創業作《七仙女》由李翰祥導演編劇,江青主演,1963年12月19日在台北上映。
國聯《七仙女》劇照
國聯《七仙女》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聯影業公司創業作為江青(左)和鈕方雨(右)主演的《七仙女》。 當時李翰祥從香港帶來工作人員,沒有攝製器材和設費,在台灣電影製片廠廠長龍芳的支持下,使用台北植物園內台製廠的攝影棚拍攝《七仙女》。該片的佈景與攝製技術精良,為日後的台灣古裝電影帶來良好的示範。
《新娘與我》工作照
《新娘與我》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白景瑞(右)執導《新娘與我》的拍攝現場。 該片於5月30日在台北豪華酒店開拍。 攝影師林贊庭(左)使用Arriflex IIB攝影機搭配Canon相機55-135mm的變焦鏡頭拍攝。
《西施》工作照
《西施》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台製廠)與國聯影業公司合拍的《西施》,於1964年7月22日開拍,由於導演李翰祥求好心切,拍攝期長達一年三個月,直到1965年9月完成。且因篇幅太長,剪接成上集《吳越春秋》和下集《句踐復國》分別上映。
《薇薇的週記》工作照
《薇薇的週記》工作照
林鴻鐘家屬
1963年1月23日,宗由、劉藝執導《薇薇的週記》在北投拍攝外影。 攝影助理林鴻鐘(左)將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架在汽車後車廂。底片盒的軟式隔音罩上有著「中影」字樣。
《今天不回家》工作照
《今天不回家》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8年大眾公司出品的《今天不回家》租借台北市波麗路咖啡廳拍攝。 導演白景瑞(左2)正在指示演員演出,35mm ARRI 攝影機右方的是攝影師林贊庭。 前排坐者左起為演員甄珍、雷鳴、李芷麟。
《颱風》工作照
《颱風》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9年中影在台中廠遷燒毀後,買下士林外雙溪農林公司的廢皮革廠,建立現代化的電影製片廠。 1962年2月13日開拍、由潘壘執導的《颱風》,是第一部在新成立的士林廠開拍的作品。 該片以附隔音罩的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同步錄音拍攝。
凌波隨片登台(1963)
凌波隨片登台(1963)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凌波參加香港邵氏公司代表團來台參加金馬獎相關活動。 10月30日至遠東戲院為新片《花木蘭》隨片登台,並接受錦旗一面。右為鄒文懷。
茶山情歌暨青城十九俠開鏡典禮
茶山情歌暨青城十九俠開鏡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香港新華影業與台灣聯邦公司合資攝製2部劇情片《青城十九俠》和《茶山情歌》,於民國48年6月22日在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廠)大攝影棚中舉行開鏡典禮。
全國影劇界歡迎影展代表團凱歸
全國影劇界歡迎影展代表團凱歸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第15屆亞洲影展民國58年6月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我國代表團在凱旋歸國後,於7月7日在台北自由之家舉行慶祝酒會。
台北市清潔大掃除
台北市清潔大掃除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35年,衛生單位為宣傳夏令衛生防止疾病傳染,實施清潔大掃除,各級學校學生都參加了這一個活動。國軍部隊也支援參加清潔大掃除。陣容強大的隊伍開始出發了,他們分佈到各大街小巷,整理環境,打掃清潔。瘧疾、霍亂、天花都是夏天容易傳染的疾病,唯有大家注重環境衛生,才能防止疾病傳染。
空軍訪菲歸國
空軍訪菲歸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2年1月19日,由空軍總司令王叔銘親自率領的訪問團自菲律賓載譽歸國。王總司令下機後與在場迎接人士握手寒喧,全體訪菲空軍將士一一接受獻花。這次空軍訪問菲律賓,對促進兩國邦交,有深遠的影響。
葉(公超)外長返台
葉(公超)外長返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2年1月13日,外交部部長葉公超由美國經日本返抵國門,我政府各部門首長暨各國駐華使節於松山機場接機。葉外長隨即於機場休息室舉行記者會,他表示中美關係將持續發展。
警校畢業典禮
警校畢業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2年,台灣省警察學校畢業典禮由兼校長陳仙洲主持並頒發畢業證書。台灣省主席吳國楨致詞勉勵畢業生,要加強為民服務,堅定反共抗俄必勝的信心。
體育節
體育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2年9月9日,各機關代表及體育界人士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慶祝第12屆體育節。教育部部長程天放、台灣省教育廳廳長鄧傳楷、全國體育總會總幹事郝更生均在會中發表演說。程部長代表政府發給優秀體育青年獎狀,台灣省體育會理事長王成章為體育青年們配上獎章。
台北車站新天橋落成
台北車站新天橋落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2年9月21日上午,台北車站新建天橋落成典禮,由台灣省鐵路局局長莫衡主持,台灣省政府主席俞鴻鈞剪綵,各機關首長應邀觀禮。新天橋全長80公尺,寬5公尺,用克難方式,使用廢鋼軌混合水泥為原料,費時9個月,耗資137萬。天橋橫跨於運輸最忙的台北車站,越過3個月台,14條軌道,給予往來旅客莫大的便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