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23個藏品
花園外邊(曲詩)
花園外邊(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請月姑(曲詩)
請月姑(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風打梨(曲詩)
風打梨(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奏明君(曲詩)
奏明君(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八展舞
八展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此譜又稱「八面」,或「八面金錢經」。
南管曲調:倍四陽春疊
南管曲調:倍四陽春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是高甲調,因為高甲戲在台灣普遍稱為南管戲,而真正的南管只有在少部分的館閣中活動,極小眾人口在演奏而已,因此筆者在未曾接觸過南管以前,在民間音樂,也是以為相思引,四空北仔,慢頭,將水等曲調就是南管,其實真正的南管是幽雅的室內樂,結構嚴謹、精緻。此首倍四陽春疊就是很好的代表。
北管西皮:八大鎚(七○年度新竹民俗音樂欣賞會)
北管西皮:八大鎚(七○年度新竹民俗音樂欣賞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新竹民俗音樂欣賞會的表演。
北管西皮(七○年度新竹民俗音樂欣賞會)
北管西皮(七○年度新竹民俗音樂欣賞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新竹民俗音樂欣賞會的表演。從聲腔上來做區分,亂彈戲可以分為「福路」與「西路」兩種:福路戲為亂彈腔系統(或稱「西秦腔」),主要伴奏胡琴是「提弦」(又稱殼仔弦);西路為皮黃腔系統,主要伴奏胡琴是「吊規仔」(近似京胡)。
行到涼亭
行到涼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原指套排列:〈大倍•為人情〉〈長滾過陽春•行到涼亭〉〈寡疊•風打梨〉,首齣較少人演奏,絃友常從次齣奏起,故稱〈行到涼亭〉。管門為四空管。此指套首、二節曲詩為《蘇盼奴與趙不敏》故事。
思想情人
思想情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曲詩內容為少婦於丈夫赴京考試期間,獨守空閨,期盼夫君能魚躍龍門,金榜題名,早歸鄉里,以慰相思之苦。
冬天寒
冬天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曲詩內容為描寫少婦於嚴冬時節差遣婢女梅香送寒衣之心情。
五湖遊(自金錢經起)
五湖遊(自金錢經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散板的西江月引一般不奏,通常自金錢經起。吳昆仁先生所奏五湖遊為台北南管先生潘榮枝的版本,與南部所奏不同。
梅花操
梅花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梅花操拍法亦為散、慢、中、快;第三節開始,由三絃展現演奏技巧,與琵琶對話,簫絃只作為陪襯。
百鳥歸巢
百鳥歸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百鳥歸巢的音樂結構,一至五節,均以同型樂句結尾,二至六節均以同型樂句開頭,將傳統音樂中「合頭」「合尾」的手法並用於曲中。
玉簫聲
玉簫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本曲詩乃《趙貞女與蔡伯喈》本事。
共君斷約
共君斷約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曲詩內容為〈陳三五娘〉故事。
玉簫聲(曲詩)
玉簫聲(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心頭悶憔憔
心頭悶憔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詩描述一女子思念情人,欲觀賞花鼓以解思愁,觀後反益增感懷。打花鼓者所唱之〈花鼓調〉,採不純正的即官話演唱,此曲調來自民間「花鼓調」,娘子則唱泉腔。
看滿江
看滿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曲辭甚典雅,故事敘述江上嫠婦彈琵琶泣訴。其意境情節頗似白居易〈琵琶行〉,所異者為本曲主角已有所鍾情,因父母錯配而出尋舊情。
思想情人
思想情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曲詩內容為少婦於丈夫赴京考試期間,獨守空閨,期盼夫君能魚躍龍門,金榜題名,早歸鄉里,以慰相思之苦。
行到涼亭
行到涼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奏錄音。原指套排列:〈大倍•為人情〉〈長滾過陽春•行到涼亭〉〈寡疊•風打梨〉,首齣較少人演奏,絃友常從次齣奏起,故稱〈行到涼亭〉。
追想當日
追想當日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為《鄭元和》故事,為鄭元和金盡、落魄,悔恨之辭。
三更鼓
三更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詩乃《陳三五娘》本事。
懇明台
懇明台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為包公審郭華故事,因劇中二人對唱,包公唱藍青官話,郭華唱泉州音,故稱「南北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