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68個藏品
歡喜相聚
歡喜相聚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徐月風牧師製作:塞德克族原音重現(seediq Tkdaya傳統歌謠)(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呼喚之歌
呼喚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徐月風牧師製作:塞德克族原音重現(seediq Tkdaya傳統歌謠)(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呼喚之歌
呼喚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徐月風牧師製作:塞德克族原音重現(seediq Tkdaya傳統歌謠)(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口簧琴演奏
口簧琴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徐月風牧師製作:塞德克族原音重現(seediq Tkdaya傳統歌謠)(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五簧口琴獨奏
五簧口琴獨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呂炳川:《台灣山胞的音樂-布農/邵族/魯凱/泰雅》(中國民俗音樂專輯,第十輯)(吳榮順收藏)
口琴合奏
口琴合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呂炳川:《台灣山胞的音樂-布農/邵族/魯凱/泰雅》(中國民俗音樂專輯,第十輯)(吳榮順收藏)
找老男人的歌
找老男人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我喜歡誰(三)
我喜歡誰(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我喜歡誰(二)
我喜歡誰(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要改嫁的歌
要改嫁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借工歌(二)
借工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跳舞歌(八)
跳舞歌(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從toruwan出來的歌
從toruwan出來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Temu Nawi 的歌(二)
Temu Nawi 的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戀愛歌
戀愛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及研究》,1998(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跳舞歌組曲
跳舞歌組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文建會22年民族音樂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複音歌樂-行為與美學」南部落演出DVD(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泰雅歌舞會
泰雅歌舞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吳榮順:《台灣原住民紀實系列:泰雅族之歌》,1993(民族音樂研究所館藏)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合奏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合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前面三位賽德克婦女在演唱了傳統歌謠之後,又接著演奏口簧琴。從演奏的動作上可以看出,左、右兩邊的婦女所演奏的是四簧口琴,因為她們在演奏的時候,需要不斷的轉動琴台形成不同的彈奏角度以奏出不同的音高;另一位居中的婦女,因為沒有轉動琴台的現象,所以演奏的一定是單簧口琴。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簧琴演奏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簧琴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群的口琴演奏。這是單簧口琴的演奏,根據呂炳川教授的分類,這類口簧琴稱為「竹台竹簧口琴」,也就是說,琴台以竹片製成,震動發聲的琴舌也是以竹片中央鏤空出一條簧片而成。琴身兩端繫有拉彈用的細繩。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合奏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合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賽德克族群的,四簧口琴和單簧口琴的合奏。根據這一段的影像紀錄,可以看出四簧口琴和單簧口琴的節奏處理不太一樣,它們各自處理自己的旋律及節奏,彼此之間似乎不必要有一定規律的搭配和呼應,這樣一種演奏型態,可以因為不同的旋律、節奏及音高而的形成多層次而又具異質性對比色彩的多音性現象。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舞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一段關於賽德克族群口琴舞的影像紀錄,演奏者與前一首同一人,只是將前一首單純的口簧琴演奏,再加上舞蹈動作而成口琴舞,這樣的呈現方式,除了對比之外,也清楚說明了口簧琴演奏和舞蹈之間的關係。這一段的紀錄,除了整體的演奏動作之外,也特別對舞步的動作有細部的描寫。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舞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這段竹台竹簧的單簧口琴演奏當中,前面在演奏了一段旋律之後,因為加上了舞蹈的動作,而使得演奏的速度也跟著加快。在賽德克族的傳統社會當中,口琴的演奏通常會伴隨著舞蹈同時進行,由於舞蹈動作的節奏影響,口琴演奏自然會跟著舞步的變化而調整速度。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演奏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人的單簧口琴演奏。這位演奏者的技術要比前一位熟練,在錄音當中可以聽到演奏者利用口腔的共鳴、舌頭的位置而形成不同音高的泛音,雖然只是一支單簧口琴,但是卻可以聽出許多音高上的變化。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歌舞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影像當中記錄了賽德克族群三位婦女的演唱與舞蹈。賽德克族群的音樂基本上多以Re、Mi、So、La四個音階所組成,在形式與結構上則主要是採卡農式唱法。由三個人演唱,音樂的表現方式以及旋律的音階結構,除了維持與兩人演唱時相同之外,另外一人可以加入持續低音,形成更為緊密的互動和結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