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79個藏品
彭鏡毅博士與劉演教授
彭鏡毅博士與劉演教授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彭鏡毅老師與廣西植物所劉演老師於近革葉秋海棠(Begonia subcoriacea C.I Peng, Yan Liu & S.M.Ku)模式產地合影。
採集_中國廣西
採集_中國廣西
鍾國芳
臺大森林所謝佳倫、廣西植物所許為斌、鍾國芳、彭鏡毅合影於中國廣西靖西縣石灰岩洞。
採集_中國廣東省
採集_中國廣東省
鍾國芳
左起 : 許為斌、鍾國芳、黃瀚嶢、彭鏡毅。
藤構
藤構
黃郁嵐
果實較小,成熟時為鮮紅色。
構樹標本_BRCM 781
構樹標本_BRCM 781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藤構_藤本枝條
藤構_藤本枝條
鍾國芳
藤本枝條,具攀附性。
裂葉秋海棠
裂葉秋海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裂葉秋海棠
裂葉秋海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澀葉秋海棠
澀葉秋海棠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麗葉秋海棠 (Begonia ningmingensis var. bella D.Fang, Y.G.Wei & C.I Peng)
麗葉秋海棠 (Begonia ningmingensis var. bella D.Fang, Y.G.Wei & C.I Peng)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麗葉秋海棠標本_BRCM 1905
麗葉秋海棠標本_BRCM 1905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五指山秋海棠標本_BRCM 7858
五指山秋海棠標本_BRCM 7858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碟葉秋海棠 (Begonia ufoides C.I Peng, Y.H.Qin & C.W.Lin)
碟葉秋海棠 (Begonia ufoides C.I Peng, Y.H.Qin & C.W.Lin)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碟葉秋海棠標本_BRCM 2738
碟葉秋海棠標本_BRCM 2738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寧明秋海棠 (Begonia ningmingensis D.Fang, Y.G.Wei & C.I Peng)
寧明秋海棠 (Begonia ningmingensis D.Fang, Y.G.Wei & C.I Peng)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緬寺
緬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西雙版納,占傣族人口絕大部分的傣仂寨子大多各有一寺,無寺的寨子與相鄰的有寺寨共用一寺。他們的家屋都是干欄式建築,而佛寺則全是落地式建築。佛寺一般座落於聚落(寨子)週邊之一隅。佛寺皆有院牆,院內的建築至少會有大殿和僧舍。影像上寺院兩側有檳榔樹,右上角是貝葉樹葉。前景是木柱,如此粗的柱子只會用於佛寺。
竹編檳榔盒
竹編檳榔盒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凸絞扁圓銀盒大檳榔盒
凸絞扁圓銀盒大檳榔盒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加屜銀檳榔盒
加屜銀檳榔盒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中製廠於碼頭搬運器材(1948)
中製廠於碼頭搬運器材(1948)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48年12月,中國電影製片廠隨政府撤退來台,於上海虯江碼頭搬運Houston洗片機等器材上船的情景。
華慧英(個人照)
華慧英(個人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49年,華慧英被派駐至舟山群島擔任戰地新聞攝影記者時,搭乘游擊隊使用的單軌帆船(慣稱為「小白底」)。
陳洪民
陳洪民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洪民1932年出生於廈門,高中時與當時就讀廈門大學的李泉溪結識,1949年和李泉溪一起隨著海軍官校艦隊到台灣。1950年考入農業教育電影公司(簡稱農教,中影前身),與當年一同考上的林贊庭、洪慶雲、賴成英、林焜圻、林文錦等人,成為台灣第一代本土出身的電影技術人員。
王劍寒
王劍寒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王劍寒,1915年生,江蘇省上海市人。曾任職於藝華影業公司,抗日期間在重慶先後擔任中央電影攝影場與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師。1940年,與張宏康共同為《打漁殺家》掌鏡,同年拍攝《青年中國》等劇情片。1945年,拍攝《南京受降》等新聞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