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4個藏品
《大橋情淚》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導演李泉溪與成功影業社周天生、林仲黎、黃良雄合作,租借當時位於台中南區復興路146號的民生戲院,設立金山電影製片廠。
《大橋情淚》是金山電影製片廠的創業作,以Eyemo攝影機拍攝。
左3為導演李泉溪,右3彎腰掌鏡的是攝影師洪慶雲、右2是林鴻鐘。
洪慶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潘壘執導的《山賊》拍攝現場,攝影師洪慶雲挖洞在地面下以仰角取景。使用的是35mm ARRI攝影機。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大橋情淚》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導演李泉溪與成功影業社周天生、林仲黎、黃良雄合作,租借當時位於台中南區復興路146號的民生戲院,設立金山電影製片廠。
《大橋情淚》是金山電影製片廠的創業作,右1為攝影師洪慶雲、右2是林鴻鐘。
此張工作照使用的是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
《惡夢初醒》工作人員合影
洪慶雲
1950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合拍《惡夢初醒》,在農教台中製片廠搭景拍攝現場,兩個製片廠的現場技術組人員合影留念。
前排坐者左1是擔任攝影助理的華慧英。
中間排有林丁貴(左1)、錄音師朱夢良(左2)、攝影師王士珍(左5)、林贊庭(右1)。
《萬里長城》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11月,義大利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兼導演倫祖.麥路西(Renzo Merusi)來台,與台北永昌影業公司合作拍《萬里長城》(後改名《上海最後列車》、《黃河的啟示》,Apocalisse sul fiume giallo)彩色寬銀幕劇情片。
《海浦春潮》工作照
洪慶雲
1961年,洪慶雲(左2)與林贊庭(右上)拍由李嘉執導的國語片《海浦春潮》時,坐上電力公司修理電纜的升降車拍攝升降效果的鏡頭。
左前方為女主角金楓。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惡夢初醒》演職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0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合拍《惡夢初醒》,農教總經理戴安國伉儷至台中製片廠視察拍攝情形,與兩個製片廠的現場人員合影留念。
第一排坐者左起:演員王玨、製片戴安國、演員張冰玉、戴安國夫人、演員盧碧雲、中製廠廠長吳強、攝影師王士珍,
台灣影人協會成立大會
洪慶雲
2000年9月9日「台語片演藝人員聯誼會」擴大組織為「台灣影人協會」,由辛奇當選首任理事長。
左起:林溪濱(新和興影業公司的老闆),攝影師廖慶松、廖萬文、賴成英、洪慶雲、林贊庭、林鴻鐘。
張英(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農教攝影師與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3年3月,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進行了一次改組,戴安國成為董事長,總經弹由李葉擔任。李葉就任後不久即前往香港,將農教於1949年向美國訂購的、以前任總經理李吉辰的名義寄存在香港的35mm電影器材運回台灣。
《第十一誡》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中影協助《第十一誡》(The Eleventh Commandment)拍攝時,指派洪慶雲與林贊庭擔任隨片助理,該片採同步錄音,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連同隔音棉罩跟著一起出租。拍攝現場由洪慶雲(右)負責跟焦,林贊庭(左)負責拍板兼攝影記錄。
《好夢連牀》工作照
洪慶雲
1972年,潘壘(左下角戴墨鏡者)為第一影業公司執導《好夢連牀》。
攝影機右邊是攝影師洪慶雲、左為攝影助理涂東鄉。前方背影為女主角秦蜜、男主角。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颱風》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9年中影在台中廠遷燒毀後,買下士林外雙溪農林公司的廢皮革廠,建立現代化的電影製片廠。
1962年2月13日開拍、由潘壘執導的《颱風》,是第一部在新成立的士林廠開拍的作品。
該片以附隔音罩的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同步錄音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