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347個藏品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泥偶為一具四腳及一尾之動物立像,最粗部份在腹部,頸及尾部較細,頭臉皆甚長,頭上有二粗而短之角,角下有二耳,左耳破損僅存一小孔,右耳向右方突出有一略呈三角形之小孔,眼為二橢圓之孔,分別在臉之側,鼻有二孔,嘴為一較深,而長之刻痕。尾下有一細長之肚門,腿粗而短。
陶壺
陶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壺內有稻穀(約一把量),壺身有破洞.口部及器身均有破損,圈足全部脫落,花紋可分三段,最外一環為陰刻的鋸齒形花紋,鋸齒之內有不規則之凹點印紋;中為一環浮塑的不整齊的弧狀波浪紋,連接於一浮塑圓圈上,弧狀波浪及圓圈上,又施以斜線印紋,內環則為三排梯形方格紋,上狹下寬向四面展開成輻射狀,每隔一方格,又加以印
地藏王
地藏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佛教菩薩。四大菩薩之一。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說法,他原是婆羅門子,曾祈求釋迦牟尼幫他邪惡的母親脫離地獄。後誓度盡地獄中一切眾生。他被認為是菩薩大願的代表。雖然地藏菩薩本願經可能是中國人撰寫的,但不會因此影響中國佛教徒對他的信仰。
中壇元帥
中壇元帥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壇元師,姓李名哪托。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於小說封神演義中,有折骨剃肉還父母,後太白金星以蓮花化其身,現身為父母說法的故事。或稱為哪吒三太子。
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北極玄武星君化身,形象多為右手執七星劍;左手印訣,一指向天;雙足左踩龜右踏蛇,象徵北方之神。玄天上帝左足所踏之龜,右足所踩之蛇幻化的人形,民間稱為龜蛇二將。傳聞玄天上帝本一屠夫,受觀世音菩薩感召,割肚剖腹,洗罪而死。其至誠動天,遂得道成仙。
陳靖姑
陳靖姑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民間信仰的神祇之一。唐福州古田縣的陳靖姑,生於唐大曆二年(西元767)。相傳曾習得閻山道法。嫁劉杞而孕,時逢閩中大旱,靖姑脫胎求雨而卒,年僅二十四。遺言死後為神,護祐產婦,救人產難。後世祀為安產之神。
保生大帝 神像
保生大帝 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大道公、吳真君、花轎公、忠顯侯、英惠侯、大道真人、真人仙師、 吳公真仙等,俗名吳本(音滔),字華基,號雲東,生於宋朝太平興國四 ... 明成祖為感念 他治好皇后的病,敕封他為「昊天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水仙尊王
水仙尊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十月初十日是所謂的水仙尊王生。所謂水仙尊王,是指大禹、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集體的尊稱。夏禹治水,功垂萬世;春秋伍員浮之江;戰國屈原沉汨羅;初唐王勃溺南海;中唐李白投采石。臺民以此諸先賢先烈,都有水緣關係,特奉之為水神。每當航海遭遇風險時,即祈禱水仙尊王,以求保護。
魁星(瓷)
魁星(瓷)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魁斗星君又稱為魁星爺,簡稱魁星、亦稱魁星夫子、大魁夫子、大魁星帝、魁星君等,為廣義五文昌君之一。
魁星(瓷)
魁星(瓷)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魁斗星君又稱為魁星爺,簡稱魁星、亦稱魁星夫子、大魁夫子、大魁星帝、魁星君等,為廣義五文昌君之一。
佛龕
佛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此佛龕內所供奉為觀音、關公及土地三尊神像。
釘球
釘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乩童起乩後,為表神靈附身,刀槍不懼,會操使五寶讓身體流血,以血驅魔袪邪,滌淨污穢,表達面見神祇的誠意,此五寶為——七星劍、銅棍、月斧、鯊魚劍、刺球,刺球即為乩童五寶之一。刺球俗稱紅柑,因每根銅釘上綁著紅綢線而得名。
釘刺棒
釘刺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乩童起乩後,為表神靈附身,刀槍不懼,會操使五寶讓身體流血,以血驅魔袪邪,滌淨污穢,表達面見神祇的誠意,此五寶為——七星劍、銅棍、月斧、鯊魚劍、刺球,銅棍即為乩童五寶之一。銅棍也稱狼牙棒,在漆紅的木棍裝上一百零八支銅釘而成。每根釘的尖處綁有紅綢線,主要是避免操作不當傷到乩童。
籤筒
籤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在民間的廟宇裡大部分都設有籤筒供人抽籤問卜。籤條為長條形,一頭削成葫蘆形或其他形狀,並漆上紅色,表示福氣或祈福。每一根籤上都刻有編號,再到籤詩櫥或廟壁木框尋找對應的籤詩,而籤詩便是神明的啟示,一般而言,籤可分為兩種:運籤用以求運道,藥籤則是用以向神明求治病的藥方。
鳳毛麟趾燈
鳳毛麟趾燈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傳統習俗中會在神桌上供奉一對燈,是用以表現光明、富足等意涵的供祭禮燈,燈的上方置設有紅色圓形玻璃燈罩,其形狀與飽滿柑橘相似,故此種燈名為柑仔燈或紅柑燈。早期的柑仔燈燈座部份為錫製,因錫字與賜字相通,而有添官賜福之意。燈座常是由較小的物件層層疊起,裝飾華麗。
法鈴
法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作法事所使用的法器,又名三清鈴、帝鐘、法鐘、法鈴、鈴書,俗稱師公鈃或鈃仔。一般約二十三公分高,口徑約九公分,黃銅製,鈴內有舌。鈴上方有柄,柄上端呈山字形,以象徵三清。帝鐘的功能有二:一召請神靈降臨,因此在請神時,必須邊搖帝鐘邊念請神咒,二是驅趕邪靈。
法鈴
法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作法事所使用的法器,又名三清鈴、帝鐘、法鐘、法鈴、鈴書,俗稱師公鈃或鈃仔。一般約二十三公分高,口徑約九公分,黃銅製,鈴內有舌。鈴上方有柄,柄上端呈山字形,以象徵三清。帝鐘的功能有二:一召請神靈降臨,因此在請神時,必須邊搖帝鐘邊念請神咒,二是驅趕邪靈。
靈角
靈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所使用之號角,大多用牛角製成,也有少數以錫為材的龍角,為降神法器,使用者卻有差別,楊逢時撰"中國正統道教大辭典"謂:烏頭道士使用牛角、紅頭道士使用錫角,這是道派最明顯的區隔標誌。烏頭道士只用水牛角,法師們卻不受此限,可以使用牛角或黃牛角,不過這種說法存疑。
太極八卦木牌
太極八卦木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太極八卦木牌為厭勝物之一種。厭勝最初是指一種巫術行為,但後來厭勝一詞被用於民間信仰中,成為克制禁忌事物或壓制心中對無法抵抗之自然力所產生的恐懼的方式,即是民間所謂之「驅邪避煞」,厭勝物便是用於驅邪避煞之物品。此件文物中間刻有「太極」字樣,周圍則為先天八卦,但右上角「巽」卦誤刻為「乾」卦。
籤筒及籤
籤筒及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在民間的廟宇裡大部分都設有籤筒供人抽籤問卜。籤條為長條形,一頭削成葫蘆形或其他形狀,並漆上紅色,表示福氣或祈福。每一根籤上都刻有編號,再到籤詩櫥或廟壁木框尋找對應的籤詩,而籤詩便是神明的啟示,一般而言,籤可分為兩種:運籤用以求運道,藥籤則是用以向神明求治病的藥方。
太極牌
太極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太極牌為厭勝物之一種。厭勝最初是指一種巫術行為,但後來厭勝一詞被用於民間信仰中,成為克制禁忌事物或壓制心中對無法抵抗之自然力所產生的恐懼的方式,即是民間所謂之「驅邪避煞」,厭勝物便是用於驅邪避煞之物品。此件文物中間刻有「太極」字樣,周圍則刻上先天八卦及洛書。
磚燒保生大帝神像
磚燒保生大帝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大道公、吳真君、花轎公、忠顯侯、英惠侯、大道真人、真人仙師、 吳公真仙等,俗名吳本(音滔),字華基,號雲東,生於宋朝太平興國四 ... 明成祖為感念 他治好皇后的病,敕封他為「昊天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水仙宮水仙尊王鎮宅平安符
水仙宮水仙尊王鎮宅平安符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十月初十日是所謂的水仙尊王生。所謂水仙尊王,是指大禹、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集體的尊稱。夏禹治水,功垂萬世;春秋伍員浮之江;戰國屈原沉汨羅;初唐王勃溺南海;中唐李白投采石。臺民以此諸先賢先烈,都有水緣關係,特奉之為水神。每當航海遭遇風險時,即祈禱水仙尊王,以求保護。
山神土地(紙錢)
山神土地(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山神和土地是掌管大地的神,山神以山為主,土地是區域土地的掌管神,在陰界領域中,山神因掌管埋葬死人的山頭,土地公則是墳墓的守護者,因此在許多墓園中同被祭祀,民間相信亡者靈魂不安會影響後世子孫發展,因而在解運時燒山神土地錢去賄賂山神和土地公。山神土地屬於自然神,兩者為大地之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