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24個藏品
帶卜辭龜腹甲殘片
帶卜辭龜腹甲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帶卜辭龜腹甲殘片
帶卜辭龜腹甲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帶卜辭龜腹甲殘片
帶卜辭龜腹甲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凹石
凹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種工具多取用自寬圓形或卵形礫石;其兩面上各有一圓形凹洞,凹洞直徑約為1~2公分。凹石的平均長度為85公釐、寬63公釐、厚24公釐。這類工具可能兼有石砧(anvils)及用以敲砸腹足動物的錘具(pounding tools)功能。
石網墜
石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些網墜以卵形小礫石製成,其兩長邊上各有一凹刻痕。從出土的20件標本中隨機取樣測量,得出這些網墜平均長57公釐、寬37公釐、厚16釐,重58克。
打製斧鋤形器
打製斧鋤形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些長形工具的兩端都有刃部,而且有重擊痕。測量三件殘損程度較不嚴重的標本得出,最大長度為80公釐、最大寬度為61公釐、最大厚度為27公釐。 目前還不太清楚它們的用途,不過它們很可能當挖掘用的鋤或砍伐的斧使用。
磨製斧鋤形器
磨製斧鋤形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些經仔細磨製的工具有一邊為刃部。由於出土的兩件標本均殘失嚴重,我們無法得知其原來的形式。其中一件標本器身平薄,弧刃殘失嚴重,可能作為砍斧使用。
打製石刀
打製石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共出土兩件;其中一件以玄武岩打製而成,刃部鋒利但器身殘失不堪;另一件未刻意製作成特定形式的工具,僅將一邊修整成薄片狀,顯示出它是切割工具。
砥石
砥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砥石的材質多樣,有粗砂岩、灘岩(cemented beach sand)及石化珊瑚(stony corals)。石器表面溝槽的直徑約1公分,顯示大多數的它們可能用於磨製尖狀、長形或圓形製品,如骨製魚鉤、矛頭及箭鋌。
磨製石刀
磨製石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三件精磨的長形石器有一邊為刃部;其中一件在殘損的刃上有一圓形凹洞。由於它們殘失嚴重,我們無從得知其原來的形式。
橙紅色陶
橙紅色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陶環的顏色主要分成暗黑灰色(very dark gray, 7.5YR 3/0)及橙紅色(reddish-yellow, 5YR 6/6)兩大類;這兩類再依其外形分成三種環式。 橙紅色陶環佔了鎖港出土陶環的70.5%。
石錘
石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些卵形礫石的周邊都有重擊痕;可能作為錘具或砍砸器用。
卣外範
卣外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例所示五器為長頸提梁卣腹部及圈足位置的外範,紋飾及器形類似西北岡1022號墓出土的R001071三節提梁卣。
軎飾外範
軎飾外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史語所發掘外範的種類以容器為主,但也有不少車馬器外範。本例所選三器均為車範。R016705為車軎封閉端頂部位置範,飾以兩相對的曲身卷尾龍紋。
方彝外範
方彝外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均為方彝下段至足部位置的外範。R016898保存得較為完整,為方彝器身寬面的左側、下腹部至足部位置的外範。範兩側可見扉稜,上半部可見獸面主紋的眼、鼻、口部,及一側直立龍紋的頭部。下端可見方彝足底部中央的缺口,紋飾為一面對器身中線的側身獸紋。
方罍形器外範
方罍形器外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例的外範均為同類器,其中R017087、R017094+R025507、R017025、R016897可能為同一器的不同位置範。範塊大,範面平,所鑄銅器應為大型方器。紋飾均為長三角紋,三角紋上端為一牛角獸面,獸面以上有一凹入、在銅器為突起的渦紋型腔,從器形及紋飾看,所鑄器類似方罍。
觚外範
觚外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小屯乙五基址附近出土的陶範絕大部分為 I 類外範,器形以觚、爵為主。R016832為觚腰部至圈足的外範,為周長的四分之一,可見腰部弦紋、足部的直立夔紋及填地的雷紋。R016835與R016839為觚脰部蕉葉紋範,需再嵌入器形範中方能澆鑄。
雲雷紋列鼎
雲雷紋列鼎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列鼎五件,紋飾相同、大小相次,疑原有七件。連蓋、附耳、三獸蹄足,蓋與器、腹皆作斜角雲雷紋、蓋上三環耳、耳飾貝紋。出土時鼎內尚有獸骨、銅匕、石匕等物。
龜背甲殘片
龜背甲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帶卜辭龜背甲殘片
帶卜辭龜背甲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帶卜辭龜背甲殘片
帶卜辭龜背甲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無字碎甲
無字碎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無字碎甲
無字碎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無字碎甲
無字碎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