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807個藏品
竹弓
竹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弓與箭合稱Pana'。 竹弓用Fitonay(刺竹)中段製作,劈削成形再烤乾。弦以麻繩為首選,也有用Rorang(構樹)樹皮。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母陶瓶
母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部落不再舉行祭儀已久,族人對祭祀用陶瓶較無記憶,說法也不同。呼喚神靈下來請喝酒之處。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圓鈴腿飾
圓鈴腿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黃銅製成,鈴面有漢式虎面花紋,應為外來品。男性佩掛於右腿,在節慶場合時跳舞擺動發出聲響。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脫頭標槍頭
脫頭標槍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脫頭標槍頭,槍頭成三角形,腳成四方形,套上有一木製套頭,連上木套寬12.0cm,木套上有2.0cm用籐條編紮,木套末端尖形。
耆老上衣
耆老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件無領無袖的長外衣,以白麻布縫製而成,下緣有麻絨夾織花紋,讓衣服更堅固且厚實,為耆老冬季必備的盛裝。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籐編飯盒
籐編飯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附有上蓋的藤編飯盒裝著農人們到田裡工作的糯米糰或米飯。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雙管鼻笛
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雙管鼻笛為兩個單竹管以梯形木塊及藤箍綁合。馬太鞍有三音孔及四音孔兩種鼻笛。吹奏時手持鼻笛,吹口按在鼻下,以鼻息吹奏。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五片流蘇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片流蘇裙以紅白藍色三布條上端縫合而成,紅色布條在兩旁,藍色在中央,每條布之下半部裝飾以彩帶及花邊,末端有藍紅黃色製成之流蘇。
五片流蘇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片流蘇裙為紅色長布條二條,白色長布條三條,五條上端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綴各式彩帶,末端有18cm長之紅,白,綠色絨線流蘇。
五片流蘇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片流蘇裙以五幅棉布製成,上端五幅連在一起,下端分開。中間的三幅是粉紅色,外邊二幅是大紅色。每幅的下端各有綠紅黃三色絨線多束,並有各種鑲邊多條。
五片流蘇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片流蘇裙由紅白藍三色布條五塊上部相連,布條下部約14cm地方用花邊緞帶綴成橫紋,共五條花邊。每條布下端有紅白綠絨線流蘇。
五片流蘇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片流蘇裙為紅色長布條二條,白色長布條三條,五條上端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縐各式彩帶,末端有14.0cm長之紅、白、綠色絨線流蘇。
五片流蘇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片流蘇裙為紅、白、綠五塊長布條上半段相逢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布條貼成花紋,末端有7.0cm絨線流蘇,腰帶末端亦有4.0cm絨線流蘇。
五片流蘇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片流蘇裙為紅、白色長布條各二條,青色布條一條,五條上半段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綴各式花邊及彩帶,末端有12.0cm長之絨線流蘇。
五片流蘇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片流蘇裙由紅白二色布條五塊上部縫合而成。布條下部有七條花邊連綴的橫條。各布條下有紅白綠色的流蘇,長9.0cm。
五片流蘇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片流蘇裙由紅,白,淺藍三色布條五塊,上部相連,布條之下部約15.0cm。有紅,白細線紋,各布下端有紅,綠,黃三色12.0cm長之流蘇。
房屋模型
房屋模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腰圍(青年男子用)
腰圍(青年男子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腰圍以黑色布料四塊用麻繩縫接成長條,兩端邊緣各有二塊凹入,凸出邊上有二紅絨球,其中一絨球脫落,近兩端之黑布上,以紅絨線挑繡成條形紋。中央一條為鋸齒狀之花紋(凌曼立1962:121)。
陶瓶
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褐色陶瓶,底為圈足。 唇厚0.5cm 器深16.6cm 頸高3.8cm 腰徑13.0cm 頸徑5.0cm 硬度2.5° 足高3.2cm 器形指數36.2cm 底厚0.6cm 口徑9.0cm (石磊1960:102-106)
噶瑪蘭族女子項鍊
噶瑪蘭族女子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北部阿美女子項鍊
北部阿美女子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北部阿美里漏部落女子服飾一套,稱為lusi,含帽花,上衣,裙,胸兜,腰帶,假髮,腳套,情人袋,項鍊共9件(20783-20791).
木蒸籠
木蒸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籠為中空圓木製成,呈黑色,籠口二側有二呈梯形釘釘牢的把手。籠底有二正交寬2.5cm的樹枝為籠架,其上置呈圈狀的竹片。
籐編圈
籐編圈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藤交織編製而成,一為較高圓柱體,另一為較扁形圓柱體。
陶壺(提水用)
陶壺(提水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棕色陶壺,口部以石灰修補,腹部兩邊各有一提耳,其一已損壞。底部略內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