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3個藏品
窗櫺
窗櫺
國立國父紀念館
中國傳統窗櫺花樣繁複,但紀念館以簡約方形來裝飾。從方形窗櫺,到40×40公分地磚,到100×100公尺建築平面,皆以格子系統設計,呼應國父孫中山先生正直的人格特質。
奠基紀念碑
奠基紀念碑
國立國父紀念館
此紀念碑為1965年11月12日國父百年誕辰紀念日時,故總統蔣中正先生主持國父紀念館奠基典禮的碑石。典禮盛大隆重,國內外貴賓、僑團等千餘人參與。
室內地坪
室內地坪
國立國父紀念館
室內地坪水泥磚,採40公分見方尺寸,在當時臺灣相當稀罕,再加上預先製作再運至現場貼掛的搗擺泥作,質地精良,大廳與文化藝廊地坪即用此工法。 觀音山灰綠碎石粒地磚,漾著微光,搭配緋紅牆面,與挑高圓柱,展現豁然大度的氣象。
迴廊
迴廊
國立國父紀念館
環繞方正紀念館的迴廊,不僅保留傳統「挑尖梁」的建築元素,主入口挑高約18公尺的細長比例,又有古希臘神廟的典雅。棗紅色丁掛牆面,增添地域特質。開放的迴廊,成為鄰近學生舞動肢體的友善空間。
縱深台階
縱深台階
國立國父紀念館
為了展現建築物兼具氣度與友善的特質,台階設計以寬大縱深為主。入口台階共計5處,其中西向大門主入口,每階高15公分,深40公分,整座台階縱深10公尺。台階與前方寬闊的腹地,塑造出紀念館宏偉中帶有親善的設計理念。
2019年〈臺灣風情〉合繪名家留影
2019年〈臺灣風情〉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19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杜簦吟、李可梅、羅芳、蘇峯男、戴武光、楊鄂西、黃光男、羅振賢、張克齊、林章湖、陳士侯、李轂摩等12位名家合繪水墨畫〈臺灣風情〉,並敦請李奇茂為總顧問,薛平南治印。
2019年〈臺灣風情〉合繪名家於畫作完成後與〈松柏同春〉、〈臺灣風情〉合影
2019年〈臺灣風情〉合繪名家於畫作完成後與〈松柏同春〉、〈臺灣風情〉合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19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杜簦吟、李可梅、羅芳、蘇峯男、戴武光、楊鄂西、黃光男、羅振賢、張克齊、林章湖、陳士侯、李轂摩等12位名家合繪水墨畫〈臺灣風情〉,並敦請李奇茂為總顧問,薛平南治印。
國父紀念館映池館景
國父紀念館映池館景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80年代國父紀念館館景-2
1980年代國父紀念館館景-2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正門頂簷
國父紀念館正門頂簷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四季長春〉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四季長春〉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葉公超、金勤伯、高逸鴻、胡克敏、趙松泉、邵幼軒、馬壽華等7位名家合繪水墨畫〈四季長春〉。 圖為合繪名家等人作畫留影,左起:金勤伯、馬壽華、邵幼軒、高逸鴻與龔書綿伉儷。
1974年〈大壑雄風〉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大壑雄風〉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林玉山、陳雋甫、吳平、歐豪年、陳子和等5位名家合繪水墨畫〈大壑雄風〉。 圖為合繪名家等人紀念留影,左起:陳子和、林玉山(左3)、歐豪年(左4)。
1974年〈國父在臺灣〉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國父在臺灣〉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梁又銘、梁中銘、季康、陳丹誠、李奇茂、傅狷夫等6位名家合繪水墨畫〈國父在臺灣〉。 圖為合繪名家作畫留影,左起:季康、梁又銘、傅狷夫、陳丹誠、李奇茂。
1974年〈橫貫攬勝〉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橫貫攬勝〉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張穀年、姚夢谷、劉延濤等3位名家合繪水墨畫〈橫貫攬勝〉。 圖為合繪名家紀念留影,左起:姚夢谷、張穀年、劉延濤。
1975年〈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合繪名家留影
1975年〈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5年國父紀念館邀集黃君璧、葉公超、劉延濤、林玉山、高逸鴻、胡克敏、季康、姚夢谷、陳子和、傅狷夫、陳丹誠、邵幼軒、吳平、鍾壽仁、歐豪年、范伯洪等16位名家合繪水墨畫〈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留影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21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梁秀中、江明賢、黃光男、羅振賢、蔡友、邱定夫、張伸熙、林昌德、黃才松、林章湖等10位名家合繪水墨畫〈蓬萊風華〉。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與畫作合影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與畫作合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21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梁秀中、江明賢、黃光男、羅振賢、蔡友、邱定夫、張伸熙、林昌德、黃才松、林章湖等10位名家合繪水墨畫〈蓬萊風華〉。
1978年〈松柏同春〉合繪名家留影
1978年〈松柏同春〉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5年國父紀念館邀集黃君璧、張大千、葉公超、劉延濤、高逸鴻、金勤伯、胡克敏、傅狷夫、姚夢谷、季康、陳丹誠、陳子和等12位名家合繪水墨畫〈松柏同春〉。 圖為合繪名家作畫留影,左起:陳丹誠(執筆者)、高逸鴻、劉延濤(執筆者)、陳子和(執筆者)、季康(後立者)、姚夢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