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81個藏品
吹繪鳥紋茶杯
吹繪鳥紋茶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日治中後期日本瀨戶美濃窯系製品。器型屬於日治時期最常見的圓腹矮茶杯(日語「丸湯吞」)。器型腹體下部圓、上部直,器壁在底部向上弧轉到體腹的轉折處最薄,侈口圓弧腹,帶矮圈足,足牆寬厚,足尖圓,顯示壓模製作。施透明釉,杯身釉下黑彩鏤孔鳥紋,以吹繪技法施飾,技術純熟精煉。
彩繪鳥紋高杯
彩繪鳥紋高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日治中後期製品。器型屬於大正、昭和時期常見的高杯,腹壁略厚,整體器型腹壁高而直立,直口圓唇,弧轉折腹接圈足。圈足相對較矮,足尖處於浸釉後再以模具刮釉削薄,足尖圓。
吹繪鳥紋茶杯
吹繪鳥紋茶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日治中後期日本瀨戶美濃窯系製品。器型屬於最常見的圓腹矮茶杯(日語「丸湯吞」)。器型腹體下部圓、上部直,器壁在底部向上弧轉到體腹的轉折處最薄,侈口圓弧腹,帶矮圈足,足牆寬厚,足尖圓,顯示壓模製作。施透明釉,杯身釉下黑彩吹繪技法施飾,技術純熟,圖像特殊。背景山竹中似開光般吹繪一對圓圈,再飾以紅彩圈點。
青花魚紋杯
青花魚紋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斜直腹,帶圈足杯。釉下鈷藍彩繪魚紋,施罩透明釉,高溫燒製而成。推測為清末民初中國華南沿海地區福建或廣東窯場製品,為大量燒製外銷產品,廣見於臺灣歷史時代考古遺址以及傳世收藏。一般為五、六件成套之茶杯或酒杯,偶見用最為祭杯使用。
臺灣產赤釉壽字紋湯匙
臺灣產赤釉壽字紋湯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米白色胎質,上施米白色底釉燒製而成,以紅色彩釉繪製壽字紋飾。相對於大湯匙,小湯匙適用於個人碗喝湯使用。壽紋、喜字、花卉、枝葉都是常見的花紋,帶有喜氣、吉祥、富貴等象徵。
星寬堂赤銅茶壺
星寬堂赤銅茶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分成壺身、蓋、嘴(流)、把等部分。壺身為圓球狀、平底,周環草葉紋圖樣,壺底有方形印,刻「星寬堂印」。上覆有蓋子,蓋鈕為圓柱體,流為平口直嘴,把為一字橫把,以籐皮纏繞,位於筒身側方,與流垂直。茶壺用來盛裝水或茶,或於泡茶時使用。
閃光釉魚紋高杯
閃光釉魚紋高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器型屬於日治時期典型常見的高杯,但口徑略小。器腹壁略厚,外形高而直立,圈足相對較小。鏇坯壓模製成,屬於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平民瓷杯。通體施釉,足心滿釉,圈壁平直,足尖刮釉,圈足上緣飾以一道釉上紅彩線圈,都是當時典型的高杯風格。胚體胎土潔白清脆,瓷化程度高,釉色透明泛白,釉面濃濁,有流釉痕跡。
三色子馬克杯
三色子馬克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當代陶瓷工藝馬克杯,屬於工業化量產製品。杯體平直,杯把扁平。「三色子」指的是下部為米黃到米白色、杯口上部褐色或深咖啡色,接連部位兩色相疊,屬於外銷訂製的餐桌或日用餐具。本件杯腹米黃色,杯內深咖啡色。鶯歌等地區窯場曾經於1970-1980年代接獲大量歐美訂單製作此類餐具,基本上是為了外銷而量產製品。
雙色釉茶杯
雙色釉茶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現代陶藝茶杯。外形沿襲日治時期湯吞茶杯,略呈扁矮。器型腹體下部圓、上部直,器壁在底部向上弧轉到體腹,帶矮圈足,足牆寬厚,足尖平。通體施透從杯唇幾至足底處,足尖處刮釉,足心滿釉。胚體胎土潔白,但燒製瓷化程度不高,屬於石陶器。
雙色釉茶杯
雙色釉茶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現代陶藝茶杯。外形沿襲日治時期湯吞茶杯,略呈扁矮。器型腹體下部圓、上部直,器壁在底部向上弧轉到體腹,帶矮圈足,足牆寬厚,足尖平。通體施透從杯唇幾至足底處,足尖處刮釉,足心滿釉。胚體胎土潔白,但燒製瓷化程度不高,屬於石陶器。
馬克杯組
馬克杯組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當代馬克杯組,屬於工業化量產製品。杯體平直,杯把扁平,裝飾以粉粒表現質感,釉色區分深淺褐色,呈現New Deco的工業藝術風格。
馬克杯組
馬克杯組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當代馬克杯組,屬於工業化量產製品。杯體平直,杯把扁平,裝飾以粉粒表現質感,釉色區分深淺褐色,呈現New Deco的工業藝術風格。
青花粉紅彩竹紋碗
青花粉紅彩竹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鶯歌窯流行生產的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彩繪竹紋碗
彩繪竹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臺北鶯歌窯流行生產的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有幾道空隙裂痕。該件飯碗的碗徑、底徑與器高的整體比例,顯得較為高瘦。碗式與典藏品2009.013.0308相同。
彩繪花卉紋碗
彩繪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鶯歌等窯流行生產的陶瓷餐具。彩繪飯碗作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沾黏窯沙。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彩繪花卉紋碗
彩繪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鶯歌等窯流行生產的彩繪陶瓷餐具。彩瓷飯碗呈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有數道空隙裂痕。
彩繪花葉紋碗
彩繪花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鶯歌等窯流行生產的彩繪陶瓷餐具。彩瓷飯碗呈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有一道空隙裂痕,圈足幾處缺損。
彩繪印花花葉紋碗
彩繪印花花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至1950年代鶯歌等地臺北窯場流行生產的釉下多彩瓷飯碗,諸多類型當中有一樣式乃是結合彩繪與印花裝飾技法者。敞口、弧壁、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沾黏窯沙。
青花粉紅彩竹紋碗
青花粉紅彩竹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鶯歌窯流行生產的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有若干空隙裂痕,圈足與外底心部分未及釉。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碗內壁素面無紋,外器壁一側
醬釉大碗
醬釉大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醬釉大碗,造型作敞口,直筒腹,帶圈足。紅陶胎成型之後,內外施罩醬釉,碗外壁施釉未及底。外底心刻印「大甲一成出品」款識,字體大小不一,沿著圈足內牆呈圓形排列。
三色子碗
三色子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當代陶瓷工藝,屬於工業化量產製品。缽體平直,缽口外翻轉,平底。「三色子」指的是下部為米黃到米白色、杯口上部褐色或深咖啡色,接連部位兩色相疊,產生中介的混合色澤。屬於外銷訂製的餐桌或日用餐具。本件杯腹米黃色,杯內深咖啡色。
紅彩龍鳳紋燉壺
紅彩龍鳳紋燉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廣口,平沿,直腹,平底,圈足,蓋頂凹、折沿帶圓鈕。全器滿釉。器身二側以紅彩作龍鳳紋樣,並以火珠、銅錢相間為飾,銅錢內書「萬壽無疆」字樣。另以圓形、方形等幾何圖樣作飾帶二道,平行環繞器身上方,中以折枝牡丹二朵各與飾帶相接。蓋面等距環飾火珠、銅錢與雲紋二朵,並以雲紋間隔。
素燒紅陶碗
素燒紅陶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口,弧腹,圈足。紅陶質,夾砂顆粒明顯,以轆轆拉坯成形,素燒而成。這類碗燒成溫度偏低。臺灣南投窯可能性高。
醬釉碗
醬釉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醬釉碗,造型呈敞口,寬身弧腹,帶圈足。採拉坯成形,圈足著地處修削出一道稜面,足牆內壁亦修鏇出弧面,內外器壁施罩醬釉,外器壁施釉不及底,碗外壁釉面多見開片。外底心未上釉,露胎黃褐色,外底心原有墨書,已被油性簽字筆黑字覆蓋,書寫內容右行漢字難以辨識文字確切內容,左行「ピンサ—」文意亦無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