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81個藏品
彩繪花果紋碗
彩繪花果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50年代臺北鶯歌窯流行生產的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碗內壁素面無紋,外器壁以青花、粉紅、褐、綠彩,自由揮灑描寫花果紋飾。
青花竹葉紋碗
青花竹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鶯歌窯流行生產的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胎體呈灰白色,有幾道細缺損痕。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青花一字紋碗
青花一字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口,弧腹下接圈足,採鏇坯壓模成形。內器壁素面無紋,內底心一道澀圈,外器壁依次裝飾一粗一細的青花線圈紋、一字紋、青花弦紋。除了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施罩白釉。從胎釉與造型特徵判斷,本作品為二十世紀前半葉臺灣北投窯製品。
青花折枝葉紋碗
青花折枝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口,弧腹下接圈足,採鏇坯壓模成形。內器壁素面無紋,碗口施以一道青色釉彩,外器壁青花裝飾三組折枝葉紋。除了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施罩白釉。從胎釉與造型特徵判斷,日本時代臺灣北投窯製品。
青花蘭草紋碗
青花蘭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灣流行生產的青花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圈足外直內斜。採壓模成形、釉下彩繪之後,施釉高溫燒製而成。胎體厚重,全器除圈足與澀圈外幾乎滿釉,圈足刮釉露胎,胎土呈灰黃色,沾有窯沙,外底心、圈足有龜裂痕,外器壁也有缺損痕。
彩繪松鶴紋碗
彩繪松鶴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俗稱「大碗公」的常民餐具。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模製成形,模製成形,長石釉上繪以彩釉裝飾,再高溫燒製而成。全器除圈足之外幾乎滿釉,圈足刮釉露胎,器體內外施罩淡青釉,部分未及釉,外器壁或因施釉不均勻,釉層深淺隨之變化,內外器壁密佈細碎的開片。
彩繪花卉紋花口碗
彩繪花卉紋花口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餐飲用器。敞口、弧壁、碗底較淺而寬,帶圈足大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形制上,口緣做成菱瓣形,共三十二瓣花口,碗壁亦模印一道一道的花瓣稜脊,整個碗彷彿一朵盛開的花兒。裸足露灰白胎,足內沾黏少量窯沙,圈足之外全器滿釉。
彩繪蘋果紋碗
彩繪蘋果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俗稱「大碗公」的湯碗。撇口、弧壁、帶圈足碗。模製成形,長石釉上繪以彩釉裝飾,再高溫燒製而成。全器除圈足之外滿釉,圈足刮釉露胎,內外全體施罩淡黃釉,碗側邊角施罩半月形的淡藍釉,兩種色釉相映襯,不對稱的構圖別帶不平衡的美感。碗外器壁素面無紋,內器壁緊鄰淡藍釉色塊邊,彩繪了兩只蘋果,以沒骨畫法寫就。
彩繪紅梅紋碗
彩繪紅梅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斜壁、帶圈足碗。模製成形,長石釉上繪以彩釉裝飾,再高溫燒製而成。全器除圈足之外滿釉,圈足刮釉露胎。該件湯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內外器壁滿盈密佈均勻細碎的開片,這是燒製時瓷器釉面因胎和釉的膨脹係數差異所造成的一種自然開裂的現象,或稱「開片」、「碎器」、「冰裂紋」。
青花印花牡丹紋碗
青花印花牡丹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口,弧腹下接圈足,採鏇坯壓模成形。內器壁素面無紋,外器壁青花印花裝飾牡丹紋。除了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施罩透明釉。從胎釉與造型特徵判斷,接近臺灣北投窯製品。
青花粉紅彩花卉紋碗
青花粉紅彩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口,弧腹下接圈足,採鏇坯壓模成形。內器壁素面無紋,外器壁青花粉紅彩繪飾花卉紋。除了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施罩透明釉。從胎釉與造型特徵判斷,臺灣北部製品,北投窯或鶯歌窯待確認 。
竹𥴊
竹𥴊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以竹篾編織而成,圓盤狀,面大而淺,底部呈圓弧形。以壓二斜紋編法密編,花紋為人字形,緣口以繩紋編法收邊。
錫製酒壺蓋
錫製酒壺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錫製酒壺之壺蓋,鈕部呈長型圓珠狀,壺蓋與壺鈕以鉚接方式完成,蓋體為覆缽型,蓋唇較長可與壺身口緣形成較佳的密合度。
漆器茶壺
漆器茶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木胎,外表髹以黑漆,內部塗有泥金。分成壺身、蓋、流(嘴)、把等部分。壺身為半圓球狀、底有圈足,底部中央有「中華福州沈紹安德記」商標。上覆有蓋子,蓋鈕為球形,流為三彎流線舌口嘴,壺把為端把,亦稱圈把,在壺身側方,與口、流呈一直線。於泡茶時用來盛裝茶水。
白瓷半圓形小鳥紋彩繪筷筒
白瓷半圓形小鳥紋彩繪筷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陶瓷製成,扁窄半橢圓形筒狀,背面中央鑽有一圓形孔洞,綁有麻繩,平底,鑿有二十個透氣小孔,可放置於餐桌或懸掛於牆上。正面有小鳥及竹葉之浮雕與彩繪,二側為凸出的竹節造型。
漆器茶杯
漆器茶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杯體為圓形,把在杯身側方,底有圈足,底部中央有「中華福州沈紹安德記」商標。木胎,外表髹以黑漆,緣口和內部塗有泥金。用來分裝茶壺內的茶水。
漆器茶杯
漆器茶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杯體為圓形,把在杯身側方,底有圈足,底部中央有「中華福州沈紹安德記」商標。木胎,外表髹以黑漆,緣口和內部塗有泥金。用來分裝茶壺中的茶水。
綠釉壺
綠釉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梨形壺,圓蓋帶鈕,短流緊貼壺身,弓形把,平底凹足。全器胎體厚重,滿施綠釉,作工略粗。此壺由許詩斌先生捐贈,整體造型仿宜興壺,帶有江南紫砂壺與閩粵工夫茶器特徵,類似形制簡素之外銷貿易壺。
蓮花瓣紋玻璃冰碗
蓮花瓣紋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荷葉型敞口花邊,略帶綠色調,周邊有十二蓮花瓣,花瓣上有三角幾何紋或無紋花瓣間錯排列,碗心也有花瓣紋用以修飾臍痕,在碗壁、圈足均可看到明顯的模片組合痕跡。
蓮花瓣紋玻璃冰碗
蓮花瓣紋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荷葉型敞口花邊,略帶綠色調,周壁有十二瓣間隔三角幾何、空白無紋的花瓣劃紋,碗心也有花瓣紋用以修飾臍痕,在碗壁、圈足均可看到明顯的模片組合痕跡。
天藍玻璃冰碗
天藍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敞口花邊,半透明藍色,周壁有六個半圓紋,裝飾有雙邊聯珠紋,碗心有模板捺印的花紋,碗身可見明顯模片組合痕跡,圈足處有塊深藍色斑。
天藍玻璃冰碗
天藍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敞口花邊,半透明藍色,周壁有六個半圓紋,裝飾有雙邊聯珠紋,碗心有模板捺印的花紋,碗身可見明顯模片組合痕跡,圈足有多處裂紋。
醬釉龍紋提粱壺身
醬釉龍紋提粱壺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平口,壺身圓碩,流口斷裂,流身曲折帶稜,逾半緊貼壺身,提梁短厚呈半月形,兩側略見扁平帶稜,平底無足。胎質粗鬆,胎間略帶黑、黃細砂,致使器表凹凸不平,足底多沾黏而粗糙。器身僅施半釉,釉質與胎體燒結情形不佳,覆釉不均,肩部以下則任釉汁自然流淌,並見部分器表沾釉。
龍紋提粱壺
龍紋提粱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平口,缺蓋,壺身圓碩,流口粗大,流身扁細,提梁短厚,平底凹足。器身整體為高溫硬陶,通體無釉,質地堅緻,器表滿佈使用痕跡。匠工採先貼塑、後雕刻的方式,於器身兩側肩部裝飾龍紋,刻劃簡略,線條流暢,足見雕飾技術嫻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