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66個藏品
楊聰賢 《祭》手稿
楊聰賢 《祭》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楊聰賢 手稿,《千禧之歌》
楊聰賢 手稿,《千禧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楊聰賢 手稿,《小提琴奏鳴曲》
楊聰賢 手稿,《小提琴奏鳴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江文也《絃樂小交響曲》手稿
江文也《絃樂小交響曲》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1年江文也所寫的《絃樂小交響曲》手稿,江文也的許多作品至今仍然沒有出版,因此留存的大多是手稿。
江文也 《第四號鋼琴奏鳴曲》手稿
江文也 《第四號鋼琴奏鳴曲》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第四號鋼琴奏鳴曲》手稿。手稿上的署名已改為「江文也」的中文拼音寫法Chiang Wen-Yeh,而不再用日文拼音的Bunya Koh。
江文也 舞劇《香妃傳》手稿
江文也 舞劇《香妃傳》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舞劇《香妃傳》手稿。
李淑德改編《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的手抄譜
李淑德改編《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的手抄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李淑德的手抄譜,這是替小時候的蘇正途改編的較簡單的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裝飾奏(Cadenza)版本。原作曲者為小提琴家雷奧普‧奧爾(Leopold Auer)。
蕭而化的手稿
蕭而化的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的手稿。
李抱忱博士寄給筆者的《天下為公》手稿
李抱忱博士寄給筆者的《天下為公》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李博士寄給筆者的《天下為公》手稿。歌詞中的「大同世界」境界,多令人嚮往!。
陳慶松抄寫之客家八音〈新一巾姑〉
陳慶松抄寫之客家八音〈新一巾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抄寫之客家八音〈新一巾姑〉。通常陳慶松書寫之散頁曲譜皆為其外出演出時,用隨手可得之紙張抄寫給第子學習,此為民間用於喜事之紅紙。
陳慶松抄寫之客家八音「弦索」樂曲〈打花鼓〉,其標示拍子位置的板撩記號較為特殊
陳慶松抄寫之客家八音「弦索」樂曲〈打花鼓〉,其標示拍子位置的板撩記號較為特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抄寫之客家八音「弦索」樂曲〈打花鼓〉,其標示拍子位置的板撩記號較為特殊,「◎」為「板」,「。」為「撩」,「﹄」為「板後」,「└」為「撩後」。
陳慶松收藏之《回龍閣》一劇之「公末本」
陳慶松收藏之《回龍閣》一劇之「公末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收藏之《回龍閣》一劇之「公末本」。此種只記寫某一腳色曲詞之抄本,又稱為「曲爿」。
陳慶松抄寫之〈新水令〉
陳慶松抄寫之〈新水令〉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抄寫之〈新水令〉,〈新水令〉為北管牌子《拾牌》套曲之第一首,是帶有歌詞的鼓吹樂。
陳慶松抄寫之傳統客家八音曲目
陳慶松抄寫之傳統客家八音曲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抄寫之傳統客家八音曲目〈老一巾姑〉與〈玉美人〉,〈老一巾姑〉又稱為〈舊一巾姑〉。
陳慶松傳抄之北管亂彈戲《南陽關》總綱
陳慶松傳抄之北管亂彈戲《南陽關》總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傳抄之北管亂彈戲《南陽關》總綱。
陳慶松抄寫之北管牌子〈一江風〉
陳慶松抄寫之北管牌子〈一江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抄寫之北管牌子〈一江風〉。
邱火榮傳承北管音樂
邱火榮傳承北管音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邱火榮為傳下北管音樂,耗費心力之多,可寫的工尺譜手稿看出。
潘皇龍 手稿一:分析史托克豪森的《組合一》
潘皇龍 手稿一:分析史托克豪森的《組合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手稿一:分析史托克豪森的《組合一》,靈機一動,以方格紙來做紀錄。
潘皇龍 手稿二:分析莫札特《小夜曲》的節奏
潘皇龍 手稿二:分析莫札特《小夜曲》的節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手稿二:分析莫札特《小夜曲》的節奏。
潘皇龍 手稿三:自創教材「節奏的遊戲」
潘皇龍 手稿三:自創教材「節奏的遊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手稿三:「音樂基礎訓練」課程自創教材「節奏的遊戲」。
潘皇龍 手稿四:幫作曲學生找創作靈感之一
潘皇龍 手稿四:幫作曲學生找創作靈感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手稿四:幫作曲學生找創作靈感之一。
潘皇龍 手稿五之一:幫學生找創作靈感之二
潘皇龍 手稿五之一:幫學生找創作靈感之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手稿五之一:幫學生找創作靈感之二。
徐松榮第三鋼琴組曲第一首樂譜手稿
徐松榮第三鋼琴組曲第一首樂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5
徐松榮第三鋼琴組曲第一首〈小丑的舞蹈〉樂譜手稿,作品編號 3-1;1965 年 5 月 28 日完成。
徐松榮第三鋼琴組曲第二首樂譜手稿
徐松榮第三鋼琴組曲第二首樂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5
徐松榮第三鋼琴組曲第二首〈愉快的小偷〉樂譜手稿,作品編號 3-2;1965 年 8 月 2 日完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