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707個藏品
生活曲
生活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有意義的歌詞均已失佚,目前僅留有襯詞。歌曲緩慢而沉穩,意義在描述生活的情況,例如農耕、狩獵、遊樂、休閒等。吟唱人可以依當時的情況,將歌詞改為自己要描述的情境。撒奇萊雅族人早期的生活以農耕、狩獵,及捕魚為主,生活步調雖然悠閒,但勤奮的撒奇萊雅族人,休閒生活卻少,多半仍以工作為生活的重心。
歡聚歌
歡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族人、親戚或朋友相聚時,共同歡樂所唱的歌。
田園曲
田園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有意義的歌詞均已失佚,目前僅留有襯詞。歌曲內容描述部落裡的環境、田園。
讚美大地
讚美大地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曲冰傳統詞曲 感謝讚美天主,創造天地萬物,使我們可以享受大自然的奧妙因著天主的恩典與奇妙的引領,我們是多麼的歡樂,多麼的喜悅。
落成慶祝歌
落成慶祝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新屋落成是非常重大的事,也是一件非常歡樂的日子。房屋完成時,屋主通常會宴請部落及親友。大夥兒就會吟唱這首輕快歡樂的歌曲,以示慶祝。撒奇萊雅族人興建房屋,通常都由親戚或朋友協助來興建,才能完成,因此這群夥伴功不可沒,屋主當然要好好的宴請這群有功人員。
火神之歌
火神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原為勇士之歌,於火神祭舉辦後,成為火神祭曲的重要歌曲,以表達對於火神Komod Pazik勇於為族群犧牲的勇士精神。曲調穩重而渾厚,配合男士精神有力的舞蹈,更顯得歌曲的力道。西元1878年,大頭目Komod Pazik率領族人,與噶瑪蘭族人共同抗清,雖然最後沒有成功,族群從此衰敗,幾乎滅亡。
捕魚歌
捕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撒奇萊雅族是靠海的民族,尤其磯崎部落以海為生,每年均舉辦盛大隆重的海神祭,來祈求海神對漁民的照顧,並希望未來一年仍然能夠平安而豐收。這一首捕魚歌描述婦女在淺海或溪中,簡單的漁撈情境,婦女撈魚的動作配合歌曲一齊唱和。磯崎部落靠海,因此海與磯崎部落的生活息息相關,婦女唱起來,格外具有感情。
餵牛歌
餵牛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描述放牛的老人身上攜帶著隨身袋,隨身袋裡有許多必備的東西,可以解除老人工作的勞苦,以及生活所用。歌詞簡單但非常有趣,在撒奇萊雅族的部落裡流傳得很廣,包括磯崎、撒固兒等地,也都傳唱。
換工耕作歌
換工耕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過去的農耕並沒有機械化,因此需要大量的勞力,許多重要的農務,例如插秧、收割時,因為需要許多人力,親戚或好友之間會組成一個聯盟,互相協助。甲家農忙時,大家會一起幫助甲,等到乙家忙時,甲也會跟大家一起幫助乙,這種情形稱為換工。換工耕作歌即是描述這種情形,也同時歌頌團結合作及朋友友情的珍貴。
勇士之歌
勇士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詞均為襯詞,本曲為年齡階級於祭典唱的歌,以顯示年齡階級青年之勇敢與活力。
召集歌
召集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M0907832
打獵出發歌
打獵出發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有意義的歌詞均已失佚,目前僅留有襯詞。歌曲的內涵在描述勇士入山打獵,精神抖擻,充滿著必定滿載而歸的心情。
TALESIWAON(2)
TALESIWAON(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親友相聚,其樂融融,相聚恨短,總需一別;端出離別酒,慢慢品嚐,但還得趕路,曲調轉快,願親友快快多喝,趕路去吧,來日再相聚。比起上一曲,此曲較為輕快、活潑。
TALESIWAON(1)
TALESIWAON(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婚禮時,雙方親友相聚,一片祥和;美酒佳餚,增加熱絡氣氛。當要離別時,送給對方豐盛飯包,又端出一杯離別酒,在珍重再見聲中,乾杯!
'EKEI
'EKEI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鹽膚木質硬,浸水不易腐爛,是架橋的好材料。在TINATO’ 祭儀裡,燃燒的鹽膚木互相敲打,諸多火星飛濺,象徵滿天星星。本曲以「恐懼」為曲名,應與泰雅人、漢人的爭戰有關。
KISBA:AW(2)
KISBA:AW(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取名歡樂歌,但曲調有些哀傷,因為相聚的歡樂,只是短暫,也會憶起往事,而不久之後,就要離別,離愁自然湧上。
RO:I
RO:I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在paSta'ay矮人祭的所有十六首祭歌裡,唯一觸及「獵首」的一段歌詞。
KISBA:AW(1)
KISBA:AW(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初次相逢,促膝而談;短暫相聚歡,但也有即將別離的惆悵,一句「不要忘記我們」,多少情誼在心頭。 [詞意]今天天氣很好,在陰涼樹下聊天,我們是賽夏人,居住環境優美,不要忘記我們,歡迎有空常來聊,再見了!
TA'OELOEH  NO HOSONG
TA'OELOEH NO HOSONG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舞進退場歌
歌舞進退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詞均為襯詞,於祭典或活動時,婦女歌舞進場或退場時,串場時所唱的歌,婦女的隊伍,邊唱邊跳進入祭(舞)場。這不是正式演出的節目,而是進場前的暖場歌和退場時,隊伍可以整齊的離開。
'AMPIT'AZA'
'AMPIT'AZA'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播種祭時,早早出門,沿着崚線上去,回來時,天已黑,燃起火把照路,跟着前人所記的標誌行走,雖是下坡路,但已飢腸轆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煮晚飯,象徵播種是為了填飽肚子、維繫生命。
KISBA:AW(3)
KISBA:AW(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珍惜相聚的時光,多聊一些心事,想到口傳的文化,亦能以文字記載,對教導大家寫字的老師,總懷着感恩的心。
TAMKIL(2)
TAMKIL(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取尾句以接龍式唱出,好學易懂,是孩子們在蟢戲中學習語音的最佳素材。
KAKIMAYAN
KAKIMAYA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孩童們在屋簷下或空地玩耍時,看見螞蟻來來往往、分頭各自尋找食物,孩童們捕捉蜻蜓,放在螞蟻出沒地方,用石頭壓住蜻蜓尾巴,孩童們就蹲着唱此歌謠,眼看其中一隻螞蟻發現了蜻蜓,左搖右推搬不動,趕忙回到洞穴通風報信,招來一大群螞蟻雄兵,但石頭壓得緊,還是搬不動,螞蟻雄兵改變方法,當場分工合作,不需兩分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