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67個藏品
老人教青年送客舞
老人教青年送客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馬蘭村阿美族傳統詞曲 LAGAZAU是一種豐年祭將結束時所要跳的送客舞。在豐年祭期間,老年人會教剛從青年組BAGALOGNAI升上青年組KABAR的年輕人跳這種舞,這也是老年人的榮譽和責任。KABAR學舞時一定要戰戰兢兢地學習,否則老人們也會板起臉來訓斥他們一番。
招魂歌
招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多納村傳統詞曲
勇士歌
勇士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原本,Culisi是男孩子跳勇士舞時常唱的歌,但是這首像是「簡化了」的勇士歌一樣,在三地門一帶的小孩口中流傳著。
魯夫都社 鄒族Mayasvi祭歌
魯夫都社 鄒族Mayasvi祭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信義鄉望美村久美部落鄒族的Mayasvi祭典當中所唱的祭歌,鄒語稱之為「Nakemo」,這首歌與達邦社的唱法類似,只在「nakemo」這個詞當中"ke"的發音有區別。特富野社在近年來則尋回了他們認為是原來傳統的唱法。
道教靈寶派建醮類科儀音樂
道教靈寶派建醮類科儀音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靈寶派拜神類儀式啟請科儀科儀的步虛調,該調用於儀式的開始,以滌心淨慮,作為宣演科儀的準備。 台南縣佳里鎮金唐殿于1987年2月14日至20日舉行五朝王醮,聘請台南市知名道士陳榮盛先生主持道教儀式科演,法事節目包括火醮、王府科儀、以及靈寶派金籙科儀全套。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4)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鏡頭從高處拍攝整個豐年祭會場可以看到部落的小孩全都聚集在高處觀望,在阿美族的豐年祭只有進入成年禮開始以後的族人才有資格穿著正式服飾參與整個祭典,這跟我們平常說文化要從小開始傳承是有所出入的,主要因為再阿美族傳統中參加豐年祭歌舞的人也是部落的戰鬥人員
首祭之歌
首祭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信義鄉明德村傳統詞曲
跳戲(低音)
跳戲(低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陳清文跳戲低音部分的演唱,不但在曲調上顯得格外自由,連歌詞的排列與組合亦興之所至,前後之間皆可倒置。
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
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去口社溪祈雨之時,族人座上牛車,沿途就唱這首「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曲調的前半段與跳戲低音的前半段相似,後半段已是另一新的樂章。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malikoda歌舞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malikoda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是由男性來領唱,眾人答唱。阿美族的豐年祭是以男性的年齡階級為中心來運作的,豐年祭的歌舞稱為「malikoda」,和平常一般歡樂性的歌舞「misalokiaw」是相對的一組音樂舞蹈類型與概念。
光復鄉太平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光復鄉太平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光復鄉太平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由男性一人領唱,眾人答唱。歌詞皆為發聲的虛詞。
十二月令歌
十二月令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在採草藥時,有感而發所唱出的。所採的草藥就是生長在高海拔的金線蓮。採藥者在工作時,口中吟唱時間(月)的順序,心中一面想著(計畫)整年的工作,為一首心靈歌曲。可獨唱、合唱、對唱等,大部用於祭典供奉祖靈時所唱。
大內鄉頭社曲師買明田的牽曲(共10段)
大內鄉頭社曲師買明田的牽曲(共10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大內鄉頭社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加拉瓦嘿
加拉瓦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在公廨外所唱的「跳戲」,它是一應一答的有節形式歌謠。領唱者過去就是「向頭」或「尪姨」,當他一唱前面一句有意義的歌詞之後,與眾再回應以「kalawahe」。潘安然雖沒擔任過「向頭」,但他卻從小參加過祭儀,因此善歌的他也會領唱。
大內鄉頭社竹湖仔少女的牽曲(共10段)
大內鄉頭社竹湖仔少女的牽曲(共10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大內鄉頭社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聽竹湖仔少女的牽曲,是聽覺也是視覺上的享受,眼前浮現的是一幅潔淨無塵的畫,畫中少女們個個穿白衣素服,為阿立祖牽起圓圈唱起踏歌一般,找不到一點瑕疵。它是開向之後,竹湖仔少女每晚虔敬的練唱之後的成果。
大內鄉頭社婦女的牽曲(共10段)
大內鄉頭社婦女的牽曲(共10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大內鄉頭社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頭社婦女的牽曲,一方面代表了頭社系統的正宗牽曲,再則更是代表頭社母社的牽曲。過去它是由洪來發村長來教唱,近年來則由年輕一輩的曲師羅慧容負責教唱。在唱法上與竹湖仔的牽曲完全一樣,只是在演唱的速度上,顯然比後者要快了一些。
南王卑南族年祭Temilatiraw歌舞
南王卑南族年祭Temilatiraw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卑南族的年祭歌舞,是男性從獵場回到部落之後,全村族人在會所(Parakuan與Takuban)前跳舞之歌,卑南語稱為Temiratiraw。這首歌的旋律線非常曲折而有變化,舞蹈動作也不是固定重複的拍子,和所有原住民其他族群的舞蹈大相逕庭,而且舞蹈有難度很高、非常耗體力的下蹲動作。
舂小米儀式歌(二)
舂小米儀式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蘭嶼鄉雅美族人傳統詞曲 這是由婦女們模仿雅美男子,在小米豐收祭典儀式舂小米時所唱的Mivachi。
道教靈寶派建醮類科儀音樂
道教靈寶派建醮類科儀音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靈寶派拜神類儀式道場進茶科儀中的【茶讚】,此為其中第一首,用以歌頌道教的上神玉清元始天尊。 台南縣佳里鎮金唐殿于1987年2月14日至20日舉行五朝王醮,聘請台南市知名道士陳榮盛先生主持道教儀式科演,法事節目包括火醮、王府科儀、以及靈寶派金籙科儀全套。
誇功宴
誇功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獵前祭槍之歌
獵前祭槍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成巫式之歌
成巫式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五峰鄉大隘村 賽夏族矮靈祭歌-第二首「薊」(roLi')
五峰鄉大隘村 賽夏族矮靈祭歌-第二首「薊」(roLi')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賽夏族的矮靈祭歌,這是矮靈祭的第2首祭歌「薊」(roLi')。
五峰鄉大隘村 賽夏族矮靈祭歌第三首
五峰鄉大隘村 賽夏族矮靈祭歌第三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賽夏族的矮靈祭歌,是矮靈祭當中所唱的的第3首祭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