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17個藏品
羅成寫書(一)
羅成寫書(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羅成寫書(二)
羅成寫書(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架座
架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許石《臺灣鄉土交響曲》
許石《臺灣鄉土交響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4年10月10日晚上於臺北市國際學舍的首演錄音,由許石指揮許石中西管弦樂團。
飯盒歌
飯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爬樹歌
爬樹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仁愛鄉傳統詞曲
母雞和公雞
母雞和公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仁愛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仁愛鄉卓社群兒童所唱的童謠。歌詞是寓言式的童話,敘述媽媽叫小孩去提水,結果小孩發現水潭被母雞弄濁了,他好生懊惱。但在一旁的公雞卻告訴小孩,不要擔心,說著說著一躍而下。說也奇怪,潭水頓然清澈無比,小孩好高興把這現象告訴媽媽,媽媽卻冷冷地回答希望年年都如此。
孤兒怨
孤兒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信義鄉傳統詞曲 這是南投巒社群人所唱的童謠。歌詞的內容在敘述一位被遺棄的孤兒,名叫alang,綽號叫「很會抽煙的蚱蜢」。他寄居在親戚家中,但是長輩們平時不讓他吃飯,只讓他吃lili(一種野菜,味甚苦)、喝芋頭莖湯而已。這位孤兒的玩伴,因此唱出了他的心聲,令人聞之鼻酸。
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信義鄉傳統詞曲
公雞鬥老鷹
公雞鬥老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也是一首單旋律的兒歌,歌詞在敘述一隻公雞為了保護母雞和小雞,免於遭受老鷹迫害,不惜拼命與老鷹纏鬥,最後把老鷹打敗了。目前在台東縣境內的郡社群和仁愛鄉的卓社群都知道這首兒歌。
採李記
採李記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首童謠在敘述有位小孩,有一天到李子園中遊玩,看見紅橙橙的李子,成熟後掉落滿地。好奇的他,滿心歡喜,想要去撿拾它,卻突然碰到了大蟒蛇,嚇得他落荒而逃。
玩竹槍
玩竹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反映布農孩提生活的童謠,內容在描述兒童們在竹林裡,他們利用箭竹做成竹槍,並且用樹子做成子彈。為了試驗它的功能試了又試,終於成功了,於是拿著它到處互相追擊。
找狐狸洞
找狐狸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描述童年生活片斷的童謠。在述說有位小孩,到野外抓蝴蝶,玩伴到齊後,大家又結夥去抓狐狸。找到了一個狐狸洞,大夥拿起竹子就往裏頭刺,狐狸終於被逮住了。
諷刺
諷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這首名為arumiqan的“諷刺歌”,是一首四個動機所組成的曲調。從歌曲的音組織上來看,它並不是一首邵族歌謠的習慣音型與曲調語法,其動機卻與台灣客家歌謠當中的一首歌曲「十八摸」的前四個動機完全一樣。因此這首邵族歌謠,當時的創作背景是從何而來,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勉勵族人之歌
勉勵族人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婦女迎賓舞歌
婦女迎賓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歡迎貴賓、朋友來臨時所演唱的歌曲,通常都由女性來演唱,以表示歡迎之意,後來男性也加入演唱。這一首歌曲,後來則在聚會場合之前,若有貴賓蒞臨會場時,由婦女來演唱此曲。
青年之歌
青年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 阿美族的男性,年輕時都必須住在聚會所(adawan),以保護全村環境及農作物的安全。這些年輕人們則在聚會所住到約二十五、六歲時才離開。此首歌曲即是準備離開聚會所、結婚時所演唱的歌,歌曲中充滿著離別時哀傷的氣氛。
合家歡
合家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在豐年祭的第一天salitapod晚上,眾人紛紛解散離去時,仍有些未盡興喝酒的族人,挨家挨戶地要酒喝時所演唱的歌曲,本來回到家的族人,聽到這一首歌之後,也會紛紛的加入一起來唱。
口哨暗號
口哨暗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過去在獵場上行獵時,為了怕驚嚇動物,獵人們是不可以發出聲音的,於是布農族的獵人們發展出了一套口哨語言,他們就利用這套大家已形成默契的口哨語言,來進行追捕動物的行動。
豐年舞曲
豐年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在阿美族豐年祭的最後一天gahahayan時,族人一面跳舞、一面變換隊形時所演唱的歌曲,有時則在此時邀請來參加豐年祭的人一起下場跳舞,達到眾樂樂的目的。
老人除草歌(二)
老人除草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老人除草歌的一種,除草時所演唱的歌,拔除的是小米hafai週邊的雜草,除了一邊拔草之外,也一邊將多餘的小米拔除。
老人除草歌(一)
老人除草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過去老人家除草時所演唱的歌,拔除的是小米hafai週邊的雜草,除了一邊拔草之外,也一邊將多餘的小米拔除。
月桃葉吹奏-仿羌聲
月桃葉吹奏-仿羌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以月桃葉的吹奏,來模仿山羌的另一個版本的錄音。
誇功歌
誇功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