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625個藏品
臺北新高堂發行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中央廣場
臺北新高堂發行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中央廣場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以臺灣博覽會為主題,黑白樣式。正面為第二會場之中央廣場的圖像,圖像中間有一噴泉,噴泉下寫有「味の素」之廣告。明信片左側遠景為船舶館,右側為東京館。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院臺北名勝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院臺北名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為景之明信片。正面為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之彩色圖畫。明信片可看見主建築兩層樓高,門口邊有個路燈,兩旁為矮籬笆,明信片最左邊則是高一點的圍牆。籬笆的內外兩側接種有大樹。該建築的屋頂及窗戶皆為藍色。
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行臺北植物園
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行臺北植物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植物園為景之明信片。正面為臺北植物園之彩色照片。照片可見綠地跟植物,一旁的道路有行人。植物前方有小小的告示牌標示植物名稱。
大正製造臺灣總督府
大正製造臺灣總督府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灣總督府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臺灣總督府黑白照片,左下方有1段總督府文字標示「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TAIHOKU.臺北。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北苗圃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北苗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苗圃(臺北植物園)為主體的明信片,其正面為臺北植物園彩色圖像,畫面中可見一波光粼粼之池畔,遠方可見中學校之校舍,下方有1段文字「臺北苗圃」,左上有1段文字「Nursery of plants ,Taihoku, Formosa」;其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深藍色單色印刷,左上
澎湖島松本商店發行澎湖普濟院
澎湖島松本商店發行澎湖普濟院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澎湖普濟院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普濟院黑白照片,畫面中建築物掛有澎湖普濟院之牌,中間則有一較小牌子上有「臺南地方法院澎湖登記所」字樣,建築前方兩側有石獅子,空地則有行人行經及孩童玩耍,明信片下方字樣為「澎湖廳」、「THE GOVERNMENT OF BOKOTO ISLAND」、「澎
臺北新高堂發行始政四十周年紀臺灣博覽會南方館
臺北新高堂發行始政四十周年紀臺灣博覽會南方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以臺灣博覽會為主題,黑白樣式。正面為南方館之圖像,左側建築物為中式建築,設有圓拱門,屋頂有燕尾翹脊。中間建築物大致呈梯形對稱設計,右邊有一圓拱狀的建築物。
Alexander Hosie〈福爾摩沙島圖〉
Alexander Hosie〈福爾摩沙島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福爾摩沙島圖〉(Formosa Island), 比例尺696,960分1,原圖轉繪自英國海圖1968號,由英國駐淡水代理領事Alexander Hosei(1853–1925)增補,1893年對國會提出《臺灣島之資源及貿易報告》(The Island of Formosa with Specia
有樂社〈五百萬分一大日本全圖〉
有樂社〈五百萬分一大日本全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有樂社〈大日本全圖〉,為日英對照地圖,比例尺五百萬分一,1910年5月10日發行,列グラヒック特別增刊代表的日本附錄。地圖本身為20世紀初照相雜誌「グラヒック」(The Graphic)之附錄。
大正製造角板山的臺車
大正製造角板山的臺車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車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角板山之臺車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一男子頭戴斗笠推著臺車,而臺車上有車廂,其為竹編樣式且上方還有遮陽棚,一名頭帶西式帽的男子坐於車廂內而臺車下方有軌道,明信片左上角有「A truck of Mt. Kappan Taiwan」,正下方有「臺北を去つて一時間。
臺北新高堂發行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電影院演藝館
臺北新高堂發行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電影院演藝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第二會場電影院與演藝館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有2張黑白照片,右方照片為電影院,畫面中可見其館場部份樣貌,其形式有點類似於今日之電影院,有些許民眾於旁街道走動,下方有1段文字「(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第二會場映画館」,上方有1段文字「THE GRAND S
魏德文編著〈福爾摩沙地圖〉
魏德文編著〈福爾摩沙地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越過檳榔樹林一望博物館威容
越過檳榔樹林一望博物館威容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灣博物館為景之明信片。正面為臺灣博物館之黑白照片,依照片角度看應是面對建築物所拍攝之照片。照片可見臺灣博物館前方有道路,道路周圍有草皮及樹木。明信片正面右上方印有「THE GRAND SIGHT OF THE MESEUM.
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玉管
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玉管
國立故宮博物院
青玉,玉色青綠,帶有片狀白斑紋。全器作長管狀,一端削尖。
點心籃中隔層
點心籃中隔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點心籃中隔層呈深圓盤狀,以三角編法起底,編製成六邊形底,邊緣使用輪口收編法向上漸收為圓形壁,壁高約9公分。為加強中隔層底部支撐性,下底插入三支竹條交叉成「米」字形強化,避免裝重物後凹陷,並在立編時保持器體的形狀。底部寫有「江德勝」字樣。
點心籃提籃
點心籃提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點心籃提籃本體呈圓筒狀,以三角編法起底,編製成六編形,而後邊緣向上件收為圓形壁桶,籃口以細竹條使用輪口收編法收編成圓框。為加強籃子底部支撐性,下底以2支竹條交叉成「X」形強化,避免裝重物後凹陷。提籃把手以6條細竹條與1粗竹條交織組合而成,提把頂上以藤圈固定竹條,中央有一籐編圓環,為扁擔穿串處。
點心籃頂蓋
點心籃頂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點心籃頂蓋外形呈圓盤狀,中央向上隆起,使用竹篾以三角編法編製成六邊形,邊緣再以細竹篾以輪口收編法漸收成圓形邊框。蓋頂中央隆起處墨繪多層六邊形,其中飾以回紋、花草紋等,最外圈為圓框。點心籃蓋子置於提籃及中間層上方,防止蚊蟲、灰塵等異物掉入。
磚燒方形花卉紋筷筒
磚燒方形花卉紋筷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磚燒方形花卉紋筷筒,長方形筒狀,上寬下窄,前低後高,背面上方突出呈梯形,鑽有二孔,平底,四角有足,可放置於餐桌或綁上繩子懸掛於牆上。筒身正面刻有竹、菊等花卉浮雕,兩側刻有梅花紋樣,底座有如意雲紋裝飾。
墨繪竹編點心籃組
墨繪竹編點心籃組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墨繪竹編點心籃組,共1組3件,包括蓋子、中間隔層與提籃。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北新公園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北新公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新公園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臺北新公園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有幾人及三輪車行駛於走道上,前方有一雕像,應為後藤新平。
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臺北放送局
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臺北放送局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放送局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臺北放送局彩色圖像,畫面中可見樹蔭與陽光交錯,放送局前方停有一臺汽車,右上有3段文字,第1段「28 JFAK Broadcastiag Station.
臺北藤倉發行臺灣臺北市榮町街
臺北藤倉發行臺灣臺北市榮町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榮町的街道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臺北榮町彩色圖像,畫面中為今衡陽路與重慶南路交叉口位置,右側第一棟建築物為府前街郵便局(後改名榮町郵便局),左側第一棟建築物為大倉本店,有人群街道中走動,右下方有1段文字「臺灣臺北市榮町通り(其二)」,左下有1段文字「The Sakaemachi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