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096個藏品
珠飾
珠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第32類肉紅石髓珠,器呈圓形,器表有刻痕,大致完整。
珠飾
珠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第32類肉紅石髓珠,器呈菱形多邊形,器表有明顯刻痕。
珠飾
珠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第32類肉紅石髓珠,器呈菱形多邊形,器表有刻痕,大致完整。
珠飾
珠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第32類肉紅石髓珠,器呈菱形多邊形,器表有刻痕,大致完整。
珠飾
珠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第32類石髓珠,呈灰白色,器呈長形,器表有刻痕及裂縫。
珠飾
珠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第32類肉紅石髓珠,器呈圓形,器表有刻痕,大致完整。
珠飾
珠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第32類肉紅石髓珠,器呈圓形,器表有刻痕,大致完整。
青銅刀柄
青銅刀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形,但只見臉部及接刃處,頭頂及兩側皆飾以鏤刻花邊,頂部尚見繫部殘痕。臉部僅見眉眼及部分鼻尖,眉眼之間有皺摺。頭頂中央有一鏤孔。器物中空,接刃處為橢圓形,器表鏽蝕嚴重,屬發鏽,多處可見裂隙。
青銅刀柄
青銅刀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腰部以上之人形,頭上戴帽,面部器官俱在,兩臂雙舉,擴張了刀柄寬度,器中空,腰下即接長條形革部,接刃口形不明。
啤酒瓶
啤酒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深琥珀色,口部形制為外蓋王冠栓,長頸斜肩,瓶身圓直,圓底內凹。瓶身肩部下及近底部處,有橫印陽書由右至左「キ(リ被磨掉)ンビール、登錄(商標被磨掉)商標」,底部陽印「TGC」、「2」,瓶身兩側有明顯合模線。
瓷盤
瓷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白底青花瓷盤,盤內用藍彩勾邊,並裝飾二道青花弦紋,器身滿佈開片紋。器身沿破裂處有帶狀粉紅色,可能是埋在土中的沁色。
瓷碗
瓷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瓷蓋
瓷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陶紡輪
陶紡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黑色泥質陶紡輪,縱剖面為六角算珠形,上下對稱,中有一穿孔。
陶網墜
陶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夾砂陶,全器呈長橢圓形,中帶一穿,貫通首尾,器身殘損部分。
萬應白花油
萬應白花油
花蓮縣政府文化局
透明無色,口部栓蓋形製為外蓋(螺旋紋),廣肩、變形橫斷面,側身陽印縱書「合興公司出品、萬應白花油」字樣。「萬應白花油」藥油小瓶,1927年顏玉瑩先生來西亞發明「萬應白花油」,1960年,引進「萬應白花油」在臺發售。1962年臺灣設廠製造。
紡輪
紡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表有風化剝落現象,有刮痕及磨損。
網墜殘
網墜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網墜殘件,器身一半面殘失,器身上有三條凹刻痕,分別於兩端及中央處。
珠飾
珠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第51類玻璃質珠,器呈扁圓橙色,器表有刻痕部分有殘缺。
青銅刀柄
青銅刀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形,倒梨狀人面,眉、眼、鼻、齒、唇、耳皆具。人身可見頸飾、腰飾及褲飾。面部表情誇大,頭頂及腰以上兩側邊為鏤刻方式表達兩手雙舉的形態。兩側所見腿部併合方式及裂口不一,革部呈長方形,接刃開口為長橄欖狀,整個器型則為沙漏狀。頂部有一弧形片狀,或許為繫部。
玻璃玦形耳飾
玻璃玦形耳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未經拋光處理,表面可見玻璃製造時形成的長條型痕跡,上有七道切割痕,3條1組。
玻璃環
玻璃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上有一平整斷面,表面光滑,內璧似有琢磨過。
青銅箭頭
青銅箭頭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刃部為三角錐狀體,每面帶血溝。鋌部為六面長方體,柄部為鐵桿。血溝呈竹葉形,上弧下尖,直達鋌部中央。
玻璃玦形耳飾
玻璃玦形耳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表面經拋光處理,光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