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8個藏品
年祭短歌
年祭短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刺球歌
刺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英雄獵首凱旋歌
英雄獵首凱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年祭傳統舞(二)
年祭傳統舞(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由知本部落演唱的年祭傳統舞慢板部份。
報佳音之歌
報佳音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市南王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年祭中青少年諷刺老人歌
年祭中青少年諷刺老人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年祭期間青少年組(takobakoban)在聚會所(takoban)煮飯,準備請老人組(lakanna)前往吃飯。可是老人家們卻想先讓青少年先吃,而老人們無非想吃那留在鍋底的鍋巴(kia aden)。因此青少年洞悉了老人們的計策時,就唱了這首歌來諷刺他們。
獵隊凱旋歡迎歌
獵隊凱旋歡迎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市南王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獵人們從獵場回到部落後,婦女們在歡祝獵隊凱旋的聚會上所唱的不牽手而只歌唱的malikasau。歌曲是使用男族人喜歡用的形式:不斷反覆一段特定旋律,而該段旋律前半段是用實詞演唱,後半段則改用無意義的虛詞母音演唱。
乞雨歌
乞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當部落乾旱缺水時,族人就會由女巫婆群組成的乞雨隊,在大巫婆的率領下,來到河邊。每人手上拿著一副鐵鐘(dauliu),一面敲著dauliu,一面在大巫婆的領唱下齊誦。
卑南族懷念獵人歌
卑南族懷念獵人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市南王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描述獵人上山打獵一去已經數月了,仍然毫無音訊。獵人的眷屬們每天望著高聳的山脊,什麼蹤影也沒有,只望見遠處火光粼粼,焦急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古老的聚會歌
古老的聚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全曲是由A、B二段組成的基本曲調下重覆八次。A段又分成兩句,前一句由領唱者演唱,後一句則眾人一起和腔重覆第一句的歌詞;B段是完全用虛詞母音來演唱。
工作歌
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全曲是由A、B二段組成的基本曲調下重覆了四次,A段是有意義的歌詞部分,B段是用虛詞母音來演唱。
怨歌
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驕傲的環山女子
驕傲的環山女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換工對歌
換工對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酒醉之歌
酒醉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夫妻吵架之歌
夫妻吵架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bakan naui小時候,有一天她聽到爸爸aui bakan和媽媽 dabas aui在吵架,媽媽就很生氣的唱了這首歌,來質問她爸爸。媽媽並且告訴爸爸人生短暫,把精力花在吵架上實在是沒有意義。長大後,她也學會了這首歌。
情歌對唱
情歌對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一首情歌,只是演唱的地點是在山郊野地,一對青年男女約好了在河邊約會,但是這位女子卻找不到她的心上人,於是她就用山歌對唱的方式,一面呼喚心上人的名字,一面唱起這首uyas muskuhun。
見面歡迎歌
見面歡迎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是一首典型的即興式泰雅族民歌。當筆者去拜訪lubi lobo女士時,她很高興的把她內心的感受唱了出來。歌詞是現場即興之作,因此過去使用泰雅古語演唱的歌謠,已變成了日常用語。
兒歌
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新竹縣五峰鄉清泉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泰雅族霧社群稱兒歌為uyas laqi,但是在泰雅傳統歌謠中,兒歌的數量極少。這首五峰鄉清泉村kanabai群泰雅族婦女所唱的兒歌,曲調仍是屬於泰雅族人慣用的四度三聲音階,但是節奏的特徵卻是族人較少使用的節奏。
月夜愁
月夜愁
鄧泰超
〈月夜愁〉為鄧雨賢作曲,周添旺作詞,悠揚典雅的曲調,為鄧雨賢先生四首名曲之一。
大稻埕行進曲
大稻埕行進曲
鄧泰超
鄧雨賢在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前曾為文聲唱片作曲發行了〈大稻埕行進曲〉等五首歌曲,其中〈大稻埕行進曲〉為日語流行歌,作詞署名文聲文藝部,描述大稻埕四個景點的四季景物變化與心境感受。歌曲曲調為二拍子,宮調式,五聲音階,四句式結構。經由編曲及清角音倚音、鄰音的運用,呈現出大調式的進行曲風。
臨海曲
臨海曲
鄧泰超
〈臨海曲〉為鄧雨賢作曲,陳君玉作詞。
溜樹皮之歌
溜樹皮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卑南族兒童在小時候到山上或野外嬉戲時,撿來一種叫作halivan的樹皮,當作滑板。小朋友們一面唱著這首isubai,一面乘著樹皮olosanni從高處滑到底下,從這座山滑到那座山。曲調是由LA調式形成的五聲音階為基礎,簡單而令人容易朗朗上口。
四簧口琴(二)
四簧口琴(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四簧口琴只在賽德克族被使用,泰雅本族則無此種口琴。一般都用在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吹奏樂音以傳達彼此的愛意。這段錄音共有七段不同的情境,就如同敘事曲一般,分別描述出不同的心情。每段都有不同的音型曲調及節奏、速度的不同變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