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642個藏品
寄藥包
寄藥包
高振興
臺灣早期的醫療環境不是很方便,所以在鄉鎮之間興起了寄藥包的行業。地區有嘉義市的長竹巷、觸口、竹崎、火炭埔、牛稠埔、番路等。當時教育尚未普及,識字的人不多,鄉下更少,所以很多藥品是以畫圖提示,甚為有趣。
阿里山林業鐵道鐵道燈
阿里山林業鐵道鐵道燈
順利世家美術館塗英志
早期在鐵道中會使用的鐵道警示燈,原來作用是在火車進站前,以亮燈提醒來車列車長前方是否能通行,若可進站就會閃藍燈;閃黃燈則是對向車已出站,用以警示請小心對向來車;閃紅燈便無法通行。
遊戲場代幣
遊戲場代幣
郭哲雄
線上遊戲與大量娛樂系統的出現,讓許多遊樂場如紅豆、愛馬等逐漸凋零。湯姆熊的輝煌時代都要換一大把代幣進去裡面暢遊。現在這類代幣通常比較少見,或是要去夜市的遊戲機台才能看見了。
運送貨物程序單
運送貨物程序單
劉秀珍
1920年開始,阿里山林業鐵道正式開辦客運業務。在運送貨物時,使用貨物運送程序單能讓運務能更加順暢,並讓檢查人員能夠進行檢驗、分類與放行等不同的查驗步驟。
祭祀用煤油燈檯
祭祀用煤油燈檯
羅振德
在電力照明還未全面普及之前,煤油燈是常民普遍使用的照明裝置。由於煤油燈主要是玻璃製成,因而常被打破,所以通常設置有底座、燈檯,以減少燈的移動,讓一盞盞小小的燈,照亮無數家庭的光亮。
唐三彩文人
唐三彩文人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唐三彩文人,仿古造像,反映當代服飾扮相。此物件人物以大唐盛世儒家學者為造型,舉手投足間都能充分展現書生規行矩步的禮儀。
清青花風景罈
清青花風景罈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清代青花風景罈,質地細緻有光澤,為少見的青花瓷器代表作,一般以擺飾為主要訴求,偶爾也會拿來盛裝乾燥且珍貴物品。
明廣窯白釉細紋大口罌
明廣窯白釉細紋大口罌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明代燒製的廣窯白釉細紋大口罌,釉體晶亮,釉色純淨,難得佳品。見證明代瓷器製造業輝煌亮麗的豐碩成果。
達摩像
達摩像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達摩像:清代木雕佛像。臉部嘴唇周遭長滿鬍鬚,穿羅漢衫,坦胸,右手平直伸出作打拳模樣,胳鬍上捲,盤腿而作,神態自然。
空降戰術講義
空降戰術講義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空降戰術講義》,國軍高級班臨時講義,中華民國40年4月,由實踐學社油印裝訂,編號:NO 22。
將軍影像紀念盤
將軍影像紀念盤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胡璉將軍影像紀念盤
俞大維贈金門之劍與胡璉將軍合照
俞大維贈金門之劍與胡璉將軍合照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俞大維贈金門之劍給胡璉。照片左為前國防部長俞大維,右為胡璉上將。
挑秧苗擔
挑秧苗擔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秧擔是由竹或木造成,一般長約二尺七,寬約一尺,做成長方形的擔座或置秧架,秧架是用來放置秧苗的,架邊用兩根粗鐵絲做成提把,即成為挑秧苗的擔架,兩根竹子的末端看起來有點尖,那是為了方便把它插在田裡而設計的。兩個架子用一扁擔挑起,就是挑秧苗擔。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刻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刻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件拓片所刻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或稱《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劉宋畺良耶舍(383-442)於西元五世紀上半譯出,內容為世尊應韋提希夫人請法,講解觀想阿彌陀佛身相與凈土莊嚴的十六種方法。是說明淨土思想的重要經典。
漢簡(305.017)
漢簡(305.01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283.008)
漢簡(283.008)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260.015)
漢簡(260.01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393.005)
漢簡(393.00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270.021)
漢簡(270.02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115.003)
漢簡(115.003)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國立藝術學院 校服外套
國立藝術學院 校服外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國立藝術學院時期之校服外套,左胸繡有「國立藝術學院」字樣。 早期學校照片中可見學生們穿著白色襯衫、卡其色長褲或裙子,搭配黑領帶,通常是在新生訓練、週會頒獎等正式場合才會穿著。約是在搬入關渡校區後,不再有相關穿著規定。
百年樹人 匾額
百年樹人 匾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蘆洲保和宮所贈匾額,慶祝國立藝術學院新校落成,隨出蘆入關遊行隊伍送至關渡校區。
打狗汛地碑
打狗汛地碑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此碑立於1775年(乾隆39年12月),為當時之福建臺灣水師為申禁此風而立。碑文中明言,沿海口岸設立汛防,原為盤查出入商漁船隻,既已准收掛驗紙筆之資二十文錢,船隻到口報驗後,若無不法,即應放行。但據船戶陳合利等控稱,時南路東港、打狗等汛,應數二十文外,復多勒索,任意刁難情事,因此乃立此碑申禁。
臺灣關地界碑(第五塊)
臺灣關地界碑(第五塊)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目前在高雄已發掘5塊「臺灣關地界碑」。 其五於2018年1月25日,哨船頭共興堂(安海街32巷41號)堂主謝天從表示亦有一塊係1986年共興堂遷移廟址時,在開臺福德宮附近發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