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01個藏品
虛空藏菩薩像
虛空藏菩薩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虛空藏是指,如同虛空即廣大的空間一般具備無限的德行和智慧。 在日本的佛教中,從大約8世紀開始信仰虛空藏菩薩,之後也得到了廣泛支援。其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人們認為通過將該菩薩視為本尊,進行某種修行,可以無限增強記憶力。在日本,許多虛空藏菩薩的雕像和畫像留存至今,或許恰好證明了這種信仰的普及。
花鳥圖屏風
花鳥圖屏風
東京國立博物館
作者海北友雪是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的代表畫家海北友松之子。曾受到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提拔。
浪裡鸕鷀圖
浪裡鸕鷀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熊斐是沈南蘋唯一的直傳弟子。透過水面依稀可見水中的魚兒,鸕鷀的脖頸和腳掌,這種半透明的描寫是本圖的亮點。
春雨
春雨
東京國立博物館
畫中婦人或撐傘或持傘回望,描繪出三位女性充滿故事性的一個瞬間。
柳蔭
柳蔭
東京國立博物館
大樹下驢子和少年正在打盹。可以一窺橫山大觀的老莊思想。
長江之卷
長江之卷
東京國立博物館
美南見十二候 六月
美南見十二候 六月
東京國立博物館
雲中富士
雲中富士
東京國立博物館
聽幽
聽幽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木曾路之山川
木曾路之山川
東京國立博物館
擅長風景畫的歌川廣重所描繪的木曾路雪景。一派銀裝素裹的清寂之中流露出濃濃詩意。
青樓遊興
青樓遊興
東京國立博物館
張良
張良
東京國立博物館
第三代澤村宗十郎扮演的名護屋山三和第三代瀨川菊之丞扮演的游女葛城
第三代澤村宗十郎扮演的名護屋山三和第三代瀨川菊之丞扮演的游女葛城
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畫表現了歌舞伎藝人的全身像,與東洲齋寫樂第1階段作品中僅表現人物上半身的畫法不同,是其第2階段的作品。
見立竹林七賢
見立竹林七賢
東京國立博物館
詩哥寫真鏡・木賊刈
詩哥寫真鏡・木賊刈
東京國立博物館
以謠曲《木賊》(割木賊草為生的老人與自幼分離的兒子重逢的故事)為題材的作品。
捕獲鮑魚
捕獲鮑魚
東京國立博物館
詩歌寫真鏡:少年行
詩歌寫真鏡:少年行
東京國立博物館
名所江戶百景:駒形堂吾嬬橋
名所江戶百景:駒形堂吾嬬橋
東京國立博物館
左下方的駒形堂屋頂與梅雨陰天下的杜鵑鳥,來自吉原遊女吟詠的戀歌名句「君歸去,應正待渡駒形否,杜鵑低鳴時」。
手持羽子板的女子
手持羽子板的女子
東京國立博物館
新吉原大門仲之町
新吉原大門仲之町
東京國立博物館
山水圖
山水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一幅描繪了層巒疊嶂的陡峭高山的水墨畫。作者採用從近景到遠景,從下往上不斷疊加的構圖方式,襯托出了山峰之高。畫面左下方繪有正在沿著溪流攀登山路的人物。這些人是要去哪兒呢?往前看過去,可以看到在陡峭的懸崖上有一條道路,對面還能看到美麗的瀑布。
春日本地佛曼荼羅圖
春日本地佛曼荼羅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畫面下方描繪了以奈良春日山等為標誌的春日野風景,上方描繪了春日諸神化身為各自原本形象的佛、菩薩之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