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40個藏品
擣衣蒔繪硯盒
擣衣蒔繪硯盒
東京國立博物館
「硯箱」是用於盛放筆硯等文具的盒子。這只硯箱為木制,表面塗漆,並採用了以金粉表現圖案的「蒔繪」手法加以設計。打開盒蓋,其內側鋪有一層淺底容器,上面放有硯臺和研磨時用來注水的硯滴。橫放於硯臺兩端的是用來放置毛筆和小刀的台座。
群鶴蒔繪硯盒
群鶴蒔繪硯盒
東京國立博物館
將群鶴圖案填滿畫面的構圖、將厚鉛板邊緣不作過多修整便大膽使用的手法等等,都模仿了尾形光琳的蒔繪風格。
橘千鳥蒔繪硯盒
橘千鳥蒔繪硯盒
東京國立博物館
紋飾表現了沙洲海濱與柑橘。這種將主要紋飾放在畫面左側的對角線構圖多見於室町時代的文幾、硯盒等物品。
車輪文螺鈿盒子
車輪文螺鈿盒子
東京國立博物館
手箱是用來盛放化妝工具或文具等隨身小物件的盒子。
耶穌會徽章七寶連環蒔繪螺鈿閱書架
耶穌會徽章七寶連環蒔繪螺鈿閱書架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天主教會做禮拜時用來放置聖經的閱書架。其正面採用螺鈿及蒔繪技術刻畫了耶穌會的徽章。
厚板 紺青茶段紫藤花棚模樣
厚板 紺青茶段紫藤花棚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名稱雖為「厚板」(男性角色用服飾),但也可能作為「紅無」唐織(多用紅色以外色系織成的外衣),在演繹中年女性時使用。
唐織  紅綠茶段禦簾色紙長箋胡枝子模樣
唐織 紅綠茶段禦簾色紙長箋胡枝子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類織出王朝風格紋樣及織入金線的華麗唐織,流行於江戶時代元祿年間(1688-1704)以後。
唐織 紅地七寶連紋匾額模樣
唐織 紅地七寶連紋匾額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唐織是作為女性角色的外衣來使用的一種能樂裝束。這件唐織在匾額圖案內又織出了各種花鳥等紋樣。
唐織 白地七寶連紋紫藤模樣
唐織 白地七寶連紋紫藤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紫藤的花房、綠葉都以「縫取織」技法織出,效果如同刺繡,是一件細節考究的佳作。
厚板 藍地唐獅子模樣
厚板 藍地唐獅子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獅子被視為百獸之王,且作為祥瑞之一,自古以來就被用於紋樣表現。
半臂 紺青色地花菱斜格子紋
半臂 紺青色地花菱斜格子紋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半臂」指無袖的上衣。這件半臂上的刺繡和織錦面料等,都使用了古意盎然的中世風格紋樣。
唐織  金地松帆模樣
唐織 金地松帆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底的部分用金線通過全幅織出。這樣織法華麗的唐織,象徵著大名家的雄厚財力。
長絹 紫地扇牡丹菊圖案
長絹 紫地扇牡丹菊圖案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一件被稱為長絹的能劇戲服,原本是貴族少年的服裝,在能劇中則作為跳舞的女性或男性角色的鎧甲來使用。這件長絹在紫色布料中織出富有女人味的優美圖案,應該是一件女性角色的戲服。穿在身上時,寬大的袖子一定會隨著舞姿而飄舞,令舞臺效果更加出眾吧。
越穀雛
越穀雛
東京國立博物館
厚板 藍茶段立湧小竹胡枝子模樣
厚板 藍茶段立湧小竹胡枝子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在吉祥紋樣—竹子的下方,配置有職紋樣(指依貴族公卿的官階高低所定的紋樣)「立湧紋」作為背景。用於神靈或身份高貴的角色。
小忌衣 淺蔥色天鵝絨地菊水模樣
小忌衣 淺蔥色天鵝絨地菊水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武將或身份高貴的男性角色在室內穿用的服裝,通常穿在白色小袖和服外面。
立雛(次郎左衛門樣式頭部)
立雛(次郎左衛門樣式頭部)
東京國立博物館
身體部分用紙製作,是一種樣式古老的雛人偶。
天冠
天冠
東京國立博物館
天冠
天冠
東京國立博物館
古今雛
古今雛
東京國立博物館
眼睛嵌以玻璃,表情也富於寫實性。江戶時代此種稱為「古今雛」的人偶在關東地區廣受歡迎。
享保偶人
享保偶人
東京國立博物館
茜地山水松鶴紋印花布
茜地山水松鶴紋印花布
九州國立博物館
本品是蘇門答臘島楠榜省禮儀時用的傳世牆壁裝飾物。 將用極細的線織成的兩米多寬的棉布整面染成深茜色,表現山水花樣。瀑布從用多層重疊矩形所表現的多石的山上流下來,其水流變成水池。聚集在水邊的仙鶴和水鳥、粗大的松樹和長著苔蘚的岩石等,印花布由具有東亞風格的基本圖案所構成。
前田家傳世名物裂折本
前田家傳世名物裂折本
九州國立博物館
名物裂泛指在鐮倉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從中國等地帶回來的染織品中,被大名家及神社和寺院等收藏的極品布料,或是用於作名茶具袋及包茶器的袋子,亦或是作為掛軸的裝裱用布而倍受珍視的布料。本品是傳入加賀前田家的名物裂的一部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