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843個藏品
《大三元》〈愛的方程式〉現場工作照
《大三元》〈愛的方程式〉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 與李嘉、白景瑞合導電影《大三元》,李行執導其中一段〈愛的方程式〉。該片於1972年開拍,直到1974年6月才公開上映。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工作人員們專注看著唐寶雲(左,飾蓮兒)演出。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伸手者)與攝影指導賴成英(蹲坐在攝影機後方)溝通。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來賓參訪拍攝現場,導演李行手托下巴坐在板凳上。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中,戴墨鏡者)與工作人員看場景設計圖。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中)專注看歐威(右1,飾裴剛)表演。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導演看攝影機的觀景窗。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秋決》現場工作照
《秋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坐在導演椅上。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秋決》,是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1972年2月在台上映。
心光盲女院的音樂課 Music class at the Divine Light School for Blind Girls
心光盲女院的音樂課 Music class at the Divine Light School for Blind Girls
巴色差會使命21檔案館 Basel Mission/ Mission 21 Archives
1912年,由赫求光(Else Herwig)女士開辦,專門收留盲女並提供學習,為當時被家庭和社會唾棄的盲女提供收容之處所。
梅縣德濟醫院的手術與診斷 Diagnosis and surgery at the Moiyen Déjì Hospital
梅縣德濟醫院的手術與診斷 Diagnosis and surgery at the Moiyen Déjì Hospital
巴色差會使命21檔案館 Basel Mission/ Mission 21 Archives
河源宣教站的醫院 The mission hospital at Honyen
河源宣教站的醫院 The mission hospital at Honyen
巴色差會使命21檔案館 Basel Mission/ Mission 21 Archives
虎
國立歷史博物館
甘國寶(1709-1777),字繼趙,生於福建古田,清雍正十一年(1733)的武進士,曾於1760年、1765年兩度任臺灣總兵。於臺灣傳播漢文化並教耕種,由於他出生於福建,事績在福建地區頗受重視,並被收到歌仔冊中,是在臺灣流傳很廣的民間故事。
人物扇面
人物扇面
國立歷史博物館
鹽月善吉(1886-1954),又名桃甫,1921至1945在臺北一中及臺北高校任教的資深美術教員,學生以日籍為主。其畫風較接近與帝展抗衡之二科會(創立於1914),在後期印象派到野獸派之間。
溪山樓閣
溪山樓閣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幅是馬遠〈風雨山水〉與唐寅〈山路松聲〉構圖的變體,而取意海上仙山。以誇張的手法,畫前景呈倒三角形的磐石,其上大下小的形態,有淩空欲飛之勢,將如蛟龍般之巨松與巍峨宮殿。碧落蒼穹,高標烈風,一派仙山氣象。溥心畬畫樓閣飛簷,不需界尺,徒手勾線,極力經營爭高聳拔的瓊樓玉宇。
親子郵票(母子天倫之樂)冬
親子郵票(母子天倫之樂)冬
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2年受中華郵政委託創作,為親子郵票四枚組其中的一件。該套郵票是以臺灣農村母子天倫之樂為主題,並以四季劃分每幅作品。此幅彩色作品描繪的是坐在矮凳上的母親餵食小兒的場景,孩童的座椅由一般的板凳加工而成,一物可二用,展現樸實大眾的生活智慧。畫面中人物的衣著與冷色調的色彩,呈現出冬天的樣貌。
淺絳山水
淺絳山水
國立歷史博物館
溥心畬以小畫獨步當代,難有人能望其項背。黃君璧曾評述:「溥心畬的山水,越是工細的越好,越是小幅的越好。」本幅畫作,縱僅3.4公分,而寬186.2公分,尺幅比例狹長亦屬罕見。結構手法精絕,以虹形曲線為基本節奏,在每一節奏的單元中,或以雙松互揖,或以水道曲折,造成韻律上的反覆變化。
 捉迷藏
捉迷藏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木刻油印版畫,1952年作品,刻劃臺灣早年農村生活的各種面相與風貌,具有深刻的鄉土情懷,畫中一群孩童正在玩矇眼抓鬼的捉迷藏遊戲場景,中間孩童似乎喊著:一、二、三、四、五…,躲好了沒?我要來抓你了! 傳達了快樂童年的氛圍,讓人想起兒時與同伴們的嬉戲,也是臺灣民眾的集體共同記憶。
深山古柏
深山古柏
國立歷史博物館
紙本水墨設色。此畫為張大千60年代間旅居巴西八德園時期所繪,收藏於監察院達半世紀之久,原畫題名為「廬山圖」,現依畫作主題正名為「深山古柏」。此畫尺幅巨大,縱102 橫194公分,其結構嚴謹,氣勢偉岸,將古木蒼勁描繪極為生動傳神。此件作品係於2010年由監察院移撥入藏本館。
荷花
荷花
國立歷史博物館
畫中一朵含苞和一朵綻放的荷花,運用花瓣的立體與光影明暗的效果非常精妙。花旁淡彩渲染一片片荷葉,展現出花兒嬌豔之姿態。
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
國立歷史博物館
黑白攝影,此件依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意境,利用三張不同底片集錦而成。「三段式」的佈局方法,「前景」的竹子、「中景」的孤舟、「遠景」的滿月,使畫面有景深層次。曝光過程中,同時營造色調層次的空間感,例如竹子的深淺濃淡變化,表現出如水墨畫墨竹般的特質。
松林鳥語
松林鳥語
國立歷史博物館
紙本水墨設色。巨大松樹古老蜿蜒而上,樹洞處處,樹枝彎曲走向四方,整棵老松樹產生極大律動扭曲,松葉淙淙濃淡墨色,形成立體變化的美感,兩隻藍雀鳥彼此注目唱和親切有趣。
忘言軒寄情
忘言軒寄情
忘言軒寄情
紙本水墨設色。整幅畫作幾乎用暗灰墨塗黑,下沿處繪六方格似窗戶一般,最右格繪黑,其餘五格繪一、二隻小雞,形態各異,頗為有趣,整體而言具現代感表現形式,且富有禪意。
山水
山水
國立歷史博物館
描繪清簡山川景致,前景數塊山石及中景的樹林與小橋溪流,數筆即描繪出山水畫可行、可居的詩境山水。筆法細緻,前有山石,山石上有叢樹,皆以細緻的茟法描繪,創造出具有復古的氣韻的山水。
大小皆稱鼠
大小皆稱鼠
國立歷史博物館
用毛筆簡單畫了三隻老鼠的水墨畫,上方體型大的老鼠有大大的頭和一條彎曲的尾巴,正看著前方在玩耍的兩隻小老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