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843個藏品
公埔遺址
公埔遺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最早由鹿野忠雄於1929年5月13日進行調查,發現立石4座、石壁2座以及石器數件。劉茂源博士曾調查過該處,僅留存照片。公埔遺址已被花蓮縣文化局裁定為「縣定遺址」。
泰源遺址
泰源遺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地表上以分布有單石特徵最為明顯。考古學者將其歸屬包括新石期時代中期富山文化、晚期麒麟文化,以及鐵器時代的靜浦文化。 ‧ 早期在1953年石璋如與宋文薰曾到此調查,1959年凌純聲亦曾來此調查;其後宋文薰先生1963年執行過考古發掘。劉茂源博士留存的資料僅屬地表上的有肩帶槽單石和柱狀單石。
忠勇遺址
忠勇遺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位在一處以各種單石分布在村內民宅的庭院、村後山坡和村西平臺,以及附近水田間而備受矚目。學者認為其文化內涵包括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富山文化,以及晚期的麒麟文化。
蘭嶼(紅頭嶼)遺址
蘭嶼(紅頭嶼)遺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早在1897年鳥居龍藏赴蘭嶼調查所獲得的資料中,已有墓葬埋葬形式的相關描述。 ‧ 1935年鹿野忠雄等人發現甕棺葬。
杉原遺址
杉原遺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位在台11公路真砂橋北產業道路附近。文化年代上屬於東部新石器時代中期至晚期的富山文化及麒麟文化。劉茂源博士在此地表採集有1件石子器。此種器物常見於恆春半島墾丁遺址和鵝鑾鼻I和II遺址。
萬榮‧平林遺址
萬榮‧平林遺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1929年由鹿野忠雄發現與發掘,出土了磨製石器、打製石斧、石槍頭、石棒及陶器殘件等,隨後發表了〈東南亞細亞に於ける管狀穿截器文化〉。 ‧ 劉茂源博士於1950年8月27日至31日,在平林遺址及其周邊進行地表調查,亦在兩個不同的地點上發掘。劉茂源博士捐贈一件地表採集取得的斧鋤形器。
等待
等待
社團法人中華安得烈慈善協會
新芳春第三進製茶工廠
新芳春第三進製茶工廠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梅雀茶葉鐵罐(含茶葉)
梅雀茶葉鐵罐(含茶葉)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此文物為新芳春茶行外銷泰國之包種茶,往昔新芳春出產的茶品,分為梅(梅雀)、蘭、竹、菊(金菊)四個等級。「梅雀」最為高級。
紫地「新芳春行」大八仙彩
紫地「新芳春行」大八仙彩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紫地「新芳春行」大八仙彩,長1509公分,寬118公分。八仙彩為傳統民間家中有喜事、大事時懸掛於門楣,有增添喜氣之意。此件八仙彩長達15公尺,橫跨一樓騎樓立面。
第一進二樓揀茶
第一進二樓揀茶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婉君表妹
婉君表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改編自瓊瑤短篇小說集《六個夢》中的〈追尋〉,描述民國初年北伐前後的時代背景下,三兄弟與其表妹婉君之間的愛怨情愁,闡述民國初年,女性在傳統及自由解放的交界中,面對婚姻的內心掙扎。
草蟲紋荷包
草蟲紋荷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鹿
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魚盤
魚盤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皮影戲偶—雞
皮影戲偶—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皮影戲偶—鶴
皮影戲偶—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神明雕板
神明雕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馬在民間信仰中,經常做為神明的坐騎腳力、向天庭溝通傳遞訊息的差使,以及天兵天將巡邏緝凶的重要夥伴,應用十分廣泛,從中反映人們期望透過馬迅捷的移動力,盡速為信眾化解各種疑難雜症。
瑞獸紋荷包
瑞獸紋荷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料器鹿紋釵
料器鹿紋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鄉情
鄉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繁盛的苦瓜藤蔓纏繞著竹枝,垂下一顆顆飽滿的苦瓜。螞蟻大軍在竹梢及泥地上的巢穴間往返,辛勤工作著。仔細看,還能看到蝴蝶、蜻蜓、螳螂、青蛙等動物。
童子拜觀音
童子拜觀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此件又名「觀音騎豺」,傳為臺灣交趾陶一代名匠葉王著名的創作題材,後來為嘉義林添木藝師一門繼承。一般來說,豺在傳統文化中並不受歡迎,如「豺狼當道」即為負面的語句;不過在此「豺」諧音「財」,具有招財的企盼,且藝師一改「骨瘦如豺」的寫實造型,反套用祥瑞的獅子外型,使作品更符審美的需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