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974個藏品
青花大圓盤
青花大圓盤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青花大圓盤,盤面繪製多樣幾何圖紋, 用色鮮豔。
和服腰帶--流金
和服腰帶--流金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黃蘭葉緙絲技法編織作品。台中市於2015年登錄「緙絲」為傳統工藝,保存者為國家工藝獎得主黃蘭葉藝師。
勾紋提籃
勾紋提籃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張憲平竹編作品。本件作品竹篾六角孔編作內體貼舖竹葉,體表以緻密的古錢紋樣裝飾,再飾以小勾子紋,附提手、生漆髹塗。整體造形對稱,取意於古器物,在傳統造形基礎上表達藝術創意,融合原住民編藝技巧。提耳圓滿而飽和,與六角器體形成對比,色彩古雅,紋飾繁而不俗,塗裝與內裡編造均稱嚴謹。
雙龍呈祥
雙龍呈祥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李榮烈竹編作品。創作者將竹編技藝結合漆器工藝,以「籃胎漆器」製作。「籃胎漆器」是指器物以竹篾編製成形為「胎」,再上生漆塗裝,而器皿從外觀仍可看出編織紋樣,與傳統漆器須先有胎體,然後才能上漆修飾的作法不同。本件為雙龍呈祥,瓶狀,上接大圓形提把。
石榴風情
石榴風情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劉翠爾作品,現改名為劉千韶。運用釘線繡、輪廓繡、盤金繡、長短針繡、結粒繡、緞面繡、布絲釘線繡等多種刺繡針法繡做,將傳統的紋案呈現嶄新的意境。
執著
執著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陳景林編織作品。陳景林是染織藝術家,創作類型涵蓋了纖纖藝術、天然染色創作、藍染創作。用瓊麻及絲瓜絡,綴織纏繞,盤根錯節,展現草根韌性。
林間
林間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張憲平竹編作品。1996年的編織作品,以細竹篾平編內體,寬窄竹片交錯於表面,細竹篾平編內體,寬窄竹篾交錯於表面傳達出記憶中的林間印象。
新娘禮服
新娘禮服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泰雅族北勢群新娘禮服。不同於的盛裝服飾,北勢群女子新娘禮服以紅色系為主,並利用各色毛線織成各種不同的菱形組合紋樣。在整套新娘禮服中,以女子頭飾最具特色。製作女子新娘頭飾時,先以竹片勾勒出外形,再利用纏繞、綴珠、毛球、貼布、鎖鍊鏽、直線繡等技法進行裝飾。
織錦喪巾
織錦喪巾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排灣族女子披肩式喪服,應為三片織布縫合而成,此件缺損。
馬面百摺裙
馬面百摺裙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馬面裙為清代臺灣早期女性傳統基本裙型,由兩片大小、花色、圖樣都相同的布幅製成,每片各有一長方形的「裙門」,又稱「馬面」,故稱「馬面裙」,裙門之外由數幅布帛接合成,有的用相同布料,有的以五彩不同的料子;有的施以百摺,有的繡上花邊彩帶。
霞披
霞披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霞披形制如長背心,開前襟,下擺有流蘇裝飾,在胸前與背後各綴有一方形補子,霞披原為明清兩代命婦之服。補子上所繡文樣,都視期丈夫或兒子的品級而定,可由清末的祖先畫像中窺其形制,但士庶婦女一生中在結婚與入儉之日,則可「借穿」。霞披與雲肩不同,今多混淆。
雲肩
雲肩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雲肩又稱為雲披,是禮服或盛裝上加披的披肩,由一片或數件繡片縫合而成,圍繞於頸部披於肩頭的飾物。繡片的形狀通常為如意雲頭式,故名雲肩,此外常見的還有柳葉型、桃型、蓮花瓣型等。來說,少則由單層的六片縫合,多則由數十件繡片組合為雙層的形式,有的附有飄帶、劍帶,周圍綴珠或飾有銀片、叮噹等墜飾。
孩童風帽
孩童風帽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風帽,也稱「風兜」,一種用來防風禦寒的暖帽。通常以厚實的織物為之,中納棉絮,亦有用皮毛作成者,帽下連有一布幅,戴時兜住兩披及肩背,在大陸寒冷地區,不管男女老幼均使用風帽。台灣屬亞熱帶氣侯,成人較少使用風帽,小孩則因體氣尚弱,秋冬天氣變化時容易著涼,頭戴風帽可防風禦寒,也有祈吉避邪的涵意。
八仙彩
八仙彩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傳統婚禮用品八仙彩,一作八仙綵,象徵吉祥如意、祈求吉利。「彩」和「財」諧音,掛八仙彩也寓意求取財利。在結婚前夕,掛於大廳正門上,用以襯托喜慶的歡樂氣氛,入厝、開幕、結婚都適用。本件八仙刺繡一字排開,活靈活現。
繡花宮燈圍罩
繡花宮燈圍罩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宮燈原為宮廷照明燈具,後來普遍被官署衙門、宦官、宮廟和富戶人家所仿用。宫燈以六面形居多,再登面圍上絹、紗布料做燈罩,底色多用紅色,花樣形式在官署、宮廟繡有龍山水、富戶人家繡有山水花鳥或人物仕女、新婚宅第繡有龍鳳等。
人物花草背心
人物花草背心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本件以白色為底布,上繡有人物、花卉圖案。
觸發‧無限
觸發‧無限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單縷薄絲是脆弱的,是散亂無用的,藉由聚集/揉撚,以編結/梭織等各式連結串連等構成方式,將力量集結,添骨長肉。 如同腦部的開發,不在腦容量有多大,而在神經觸突連結點的數量。 連結,是歷史進程的重點:
初田
初田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有關敘事與記憶的織品雕塑,呈現年輕時對故鄉的記憶,註記生活中的作息。以手繪版拼接的布工技法,描繪出桃竹苗的地相,以針線捕捉帶狀梯田自然蜿蜒之美。以藍染為基調的手染棉布與緹花布,是村里市街的日 常意象。
朱玉
朱玉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以金屬編織作為創作手法,開發媒材的延展性與可塑性。堅硬的不鏽鋼線以手工編織轉化為柔韌的線網,在空間中形塑出大小錯落的有機體,如垂掛的水滴,飽滿可愛,而富麗的色調如同一顆顆的珠寶般光彩馥郁。
小暑,南風吹
小暑,南風吹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透過蓆草的織作,試圖與人們記憶中傳統草蓆的形式連結,透過感官的直覺啟動人內在感知的迴路。在織作的過程中,保留部分織物特有的結構秩序,形成一個非完整的結構體,進而發展出變形的織物型態。
茄科視覺藝術
茄科視覺藝術
國立臺灣博物館
扁醜豆繪圖
扁醜豆繪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
綠釉蟬形花器
綠釉蟬形花器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全器為蟬形,頭部較平,雙目大而圓,口部張開,呈橫長方形,開口相當大,可以插花,增加家庭的美感氣氛。
清張鳴岐瓜型小暖爐
清張鳴岐瓜型小暖爐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