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974個藏品
李獻敏記者招待會
李獻敏記者招待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84年10月,訪問齊爾品夫人李獻敏之錄音帶。
倒影
倒影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運用電腦緹花梭織,創造出石頭紋理圖像的織物,如上下剖半的鵝卵石造型,另一面縫製水紋圖像。透過織物與形狀的連結,體現在溪流中被影像吸引,觀看水光、倒影的經驗感受。
文化戰士(紅色-中國可以說不)
文化戰士(紅色-中國可以說不)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運用回收紙本與雜誌,創作大型有如木雕的紙張雕像,反映人類消費與生態議題,探討不同的文化意義並結合東西方的藝術概念。 文化戰士代表臺灣原住民族,乘載了臺灣的族群衝突與相互影響、及當代城市中的文化多樣性。
歸巢
歸巢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以傳統緙絲織機手工織作,描繪臺中港灣夕陽落下的景緻。透過緙絲細緻密實的織作特色,加入特殊銀色絲線,表現如畫作般細膩的色彩變化。此件作品轉換傳統緙絲織作手法,加入絲線以外之材質,於緙絲畫作上製造立體質感。
蘭葉
蘭葉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本件作品以傳統緙絲織機手工織作,為創作者的早期作品。本件作品以密實的緙絲打底,並透過素雅的色彩,細膩地描繪出花朵、葉脈的色彩、纖維、陰影變化,於技法上呈現傳統緙絲之特色。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1990年1月號)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1990年1月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此爲最後一期的《全音音樂文摘》。
《全音音樂文摘》創刊號封面(1971年12月號)
《全音音樂文摘》創刊號封面(1971年12月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全音音樂文摘》創刊號之封面。
我想我曾經是一棵樹
我想我曾經是一棵樹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設計師徐秋宜與竹編工藝師張永旺合作,將藝術家王仁傑畫作「山城無盡山水」轉換為層次豐富的山巒編紋,透過長短錯置的解構大圓裙,體現綿延不斷的臺中自然美景。組
長豇豆的構造
長豇豆的構造
國立臺灣博物館
百香果種子的假種皮
百香果種子的假種皮
國立臺灣博物館
玉米種子照
玉米種子照
國立臺灣博物館
番茄種子的著生毛
番茄種子的著生毛
國立臺灣博物館
菊科視覺藝術
菊科視覺藝術
國立臺灣博物館
山苦瓜繪圖
山苦瓜繪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
永樂窯青花茶壺
永樂窯青花茶壺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白瓷作品,質地細膩,壺身裝飾青花彩繪幾何圖案,壺蓋上彩繪一隻丹頂鶴,象徵忠貞清正、品德高尚。
青花麒麟方枕
青花麒麟方枕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通體以白釉為底青花為飾,枕面中間為雙麒麟戲繡球,兩側以排列整齊的回紋裝飾,側面有鏤空錢幣紋。
青花八角盤
青花八角盤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潔白細緻的青花瓷盤,盤面呈現蓮花、荷葉、蝴蝶紋,繪工精細,用色深淺有致,彩繪渾然天成。
青花蘭草圓茶壺
青花蘭草圓茶壺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民初燒製的青花蘭圓形茶壺,壺身作圓球體狀,上繪青花蘭草圖案。構件保存完整,質地細緻。
唐三彩瑞獅陶枕
唐三彩瑞獅陶枕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造形具有中國傳統祥獅等徵,製作精美,釉色鮮明亮麗。
青花高足碟
青花高足碟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青花高足碟,弧壁圓滑,口沿外折,成花口形,內外壁繪製花卉紋。
青花山水玩玉小盤
青花山水玩玉小盤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提款「絲桐輕操弄,流水遇知音」,盤面描繪著兩人相遇於高山流水之間,通過裊裊青煙,一人忘情地撫琴,一人全神貫注傾耳聽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成為民間千古佳談。
青花交枝蓮罌
青花交枝蓮罌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四耳、大口、腹寬、上下稍窄,外部青花彩繪圖案,口緣周遭有迴紋青花圖飾。
青花山水小罌
青花山水小罌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青花山水小罌,小口,大腹,質地精細,罌身繪製山水人物,畫面呈現高雅清新。
青花迴紋大碗
青花迴紋大碗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碗身外側皆有兩圈迴紋青花彩繪,繪工精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