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28個藏品
梁在平書法及對聯
梁在平書法及對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梁在平以寫詩作為生活的調劑,也以此助長其公共關係。
張大千為李抱忱《瑣事》一書題字
張大千為李抱忱《瑣事》一書題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大千為《瑣事》一書題字。
吳詠香繪贈李抱忱的清雅山水圖
吳詠香繪贈李抱忱的清雅山水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吳詠香(1913~1970)繪贈的清雅山水圖。她北平藝專畢業,由母校保送故宮國畫研究院深入研究,臨摹歷代名畫真跡,精擅山水、花鳥、人物、工筆寫意俱佳。來臺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執教於國立師範大學藝術系十年。吳詠香是《未央歌》一書作者鹿橋(吳訥孫)的二姊。
梁鼎銘於去世前一年畫「戰馬」贈李抱忱先生
梁鼎銘於去世前一年畫「戰馬」贈李抱忱先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梁鼎銘(1895~1959)於去世前一年畫「戰馬」贈抱忱先生。梁鼎銘、梁中銘、梁又銘是當年軍中三位著名畫家,被稱為「梁氏三兄弟」,他們主要從事油畫戰史畫創作,如梁鼎銘融通中西繪畫,浸淫文學書法,他的《沙基血跡圖》、《惠州戰跡圖》等戰史畫創作,極具強烈現代感。
梁丹丰畫贈李抱忱博士的「墨竹」
梁丹丰畫贈李抱忱博士的「墨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梁丹丰(1935~)畫贈抱忱博士的「墨竹」。她是以描繪自然山川、花卉知名的「旅遊畫家」,已經遊歷七十餘國,作品以瀟灑的筆觸、自然流露出與大地對話的內涵,充滿生命力。她曾說:「生命的美麗在盡力而為的流程,那些畫只不過是些留痕,質樸的豐富我每一腳印而已。」。
藍蔭鼎贈李抱忱博士清玩水彩畫作「千竿繞屋」
藍蔭鼎贈李抱忱博士清玩水彩畫作「千竿繞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藍蔭鼎(1903~1979)贈抱忱博士清玩水彩畫作「千竿繞屋」。畢生以臺灣風土人文為畫題的宜蘭藝術名家藍蔭鼎的作品中,巧妙地運用水彩的特性,千竿竹圍住一村戶,竹圍就是家園的範圍,就像一簾幕帷,掩映著傳統水上人家的生活的內涵,田園畫家為我們捕捉美感無限。
梁又銘畫贈李抱忱先生「吉羊」一幅
梁又銘畫贈李抱忱先生「吉羊」一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梁又銘(1906~)畫贈抱忱先生「吉羊」一幅。他的「鹽場風光」人物寫生作品,筆觸簡練明快;他的「土包子下江南」,是反共抗俄時期,由大陸發表到臺灣,膾炙人口的古漫畫;愛國獎卷從282期開始,從直式改為橫式,也以梁又銘所畫的二十四孝為故事背景。
孫毓芹與陳蕾士及樂界友人同遊鷺鷥潭後題詩紀念
孫毓芹與陳蕾士及樂界友人同遊鷺鷥潭後題詩紀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孫毓芹與陳蕾士及樂界友人同遊鷺鷥潭後題詩紀念:「月小山高水連幽,為貪良夜緩栘舟。玉簫伴奏湘靈瑟,一曲涼生似早秋。」。
蔡繼琨的書法手跡
蔡繼琨的書法手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蔡繼琨蒼勁有力的書法手跡。
張昊妻子鮑瑟獲張大千所贈畫作_1
張昊妻子鮑瑟獲張大千所贈畫作_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大千贈予張昊妻子鮑瑟之畫作。
張昊獲張大千所贈畫作_2
張昊獲張大千所贈畫作_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大千贈予張昊之畫作。
蜉蝣國度
蜉蝣國度
國立臺灣博物館
金毛杜鵑
金毛杜鵑
國立臺灣博物館
葵百合
葵百合
國立臺灣博物館
天人菊
天人菊
國立臺灣博物館
假千日紅
假千日紅
國立臺灣博物館
排練
排練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涼亭小橋
涼亭小橋
國家人權博物館
劉辰旦畫作《瞿硎石室圖》
劉辰旦畫作《瞿硎石室圖》
國家人權博物館
banner
banner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走筆大世界
走筆大世界
中華民國筆會
走筆大世界展覽主視覺
走筆大世界_封面
走筆大世界_封面
中華民國筆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