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296個藏品
工作歌
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馬蘭社阿美族傳統詞曲
歡聚歌
歡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馬蘭社阿美族傳統詞曲
除草歌
除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馬蘭社阿美族傳統詞曲
矮靈祭歌(三)教養孩子之歌
矮靈祭歌(三)教養孩子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賽夏族傳統詞曲
播種歌
播種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苗栗縣南庄鄉蓬萊鄉賽夏族傳統詞曲
取尾歌
取尾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新竹縣五峰鄉茅圃賽夏族傳統詞曲 取尾歌是一種遊戲歌,通常給兒童唱,大人也可以唱,是屬於一種歌詞押韻的遊戲,它的歌詞第二句的開始取第一句的結尾,以此類推,形成AB,BC,CD,DE等等。
歌頌新工作房之歌
歌頌新工作房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雅美族傳統詞曲
感謝歌
感謝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新竹縣五峰鄉茅圃賽夏族傳統詞曲
大船下水典禮驅鬼歌
大船下水典禮驅鬼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雅美族傳統詞曲
捕飛魚豐收回港歌
捕飛魚豐收回港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雅美族傳統詞曲
婚禮之歌
婚禮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苗栗縣南庄鄉蓬萊鄉賽夏族傳統詞曲
戀愛歌
戀愛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苗栗縣南庄鄉蓬萊鄉賽夏族傳統詞曲
南王卑南族漢人旋律歌謠
南王卑南族漢人旋律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卑南地區很早就有漢人活動的紀錄,1875年(光緒元年),清廷更設置卑南廳,積極施行「開山撫番」的政策。族中長老說這是漢人的歌,五、六十年前在南王村裡非常流行,許多老人到現在還會唱這首歌。族人以漢人歌曲的旋律為骨幹,但將歌詞卑南化。
客籍藝人梁阿才演唱北管〈花園得子〉(三)
客籍藝人梁阿才演唱北管〈花園得子〉(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此有聲錄音為本土奧稽唱片於1930年代左右錄製,由客籍藝人梁阿才主唱,奧稽北管音樂團演奏。
客籍藝人梁阿才演唱北管〈花園得子〉(ㄧ)
客籍藝人梁阿才演唱北管〈花園得子〉(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此有聲錄音為本土奧稽唱片於1930年代左右錄製,由客籍藝人梁阿才主唱,奧稽北管音樂團演奏。
客籍樂師林石生、何阿文、彭阿增錄製〈十八摸〉
客籍樂師林石生、何阿文、彭阿增錄製〈十八摸〉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客家八音是客家族群的代表性樂種,為昔時用於結婚、壽誕等喜慶場合的音樂。此錄音為日本蓄音器商會於1914年邀集著名的客籍樂師林石生、何阿文、彭阿增(彭昌增)等人赴日錄製,係臺灣第一批珍貴的有聲唱片資料。
客籍樂師林石生、何阿文、彭阿增錄製〈懷胎〉
客籍樂師林石生、何阿文、彭阿增錄製〈懷胎〉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客家八音是客家族群的代表性樂種,為昔時用於結婚、壽誕等喜慶場合的音樂。此錄音為日本蓄音器商會於1914年邀集著名的客籍樂師林石生、何阿文、彭阿增(彭昌增)等人赴日錄製,係臺灣第一批珍貴的有聲唱片資料。
客籍藝人梁阿才演唱北管〈花園得子〉(二)
客籍藝人梁阿才演唱北管〈花園得子〉(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此有聲錄音為本土奧稽唱片於1930年代左右錄製,由客籍藝人梁阿才主唱,奧稽北管音樂團演奏。
月夜愁
月夜愁
鄧泰超
〈月夜愁〉為鄧雨賢作曲,周添旺作詞,悠揚典雅的曲調,為鄧雨賢先生四首名曲之一。
大稻埕行進曲
大稻埕行進曲
鄧泰超
鄧雨賢在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前曾為文聲唱片作曲發行了〈大稻埕行進曲〉等五首歌曲,其中〈大稻埕行進曲〉為日語流行歌,作詞署名文聲文藝部,描述大稻埕四個景點的四季景物變化與心境感受。歌曲曲調為二拍子,宮調式,五聲音階,四句式結構。經由編曲及清角音倚音、鄰音的運用,呈現出大調式的進行曲風。
02 蘇凡凌徐志摩詩《半夜》
02 蘇凡凌徐志摩詩《半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03 蘇凡凌徐志摩詩《深夜裡》
03 蘇凡凌徐志摩詩《深夜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矮靈祭歌1
矮靈祭歌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祭歌第1首。
祈禱小米豐收歌
祈禱小米豐收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