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10455個藏品
臺中商業學校珠算課
臺中商業學校珠算課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州立臺中商業學校珠算課學生埋頭於計算之情景。
臺灣縱貫鐵路通車典禮慶祝會場後表演
臺灣縱貫鐵路通車典禮慶祝會場後表演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明治41(1908)年10月24日,臺中公園舉行慶祝縱貫鐵路通車大會,會後餘興節目表演臺灣民俗藝能(中國戲劇)。
臺中市音樂協會大會
臺中市音樂協會大會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為民國37(1948)年4月5日,臺中市音樂協會成立大會,在臺中市政府(民權路)廳舍前合照。
彰化銀行總行遷移臺中初期
彰化銀行總行遷移臺中初期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明治38(1905)年10月1日,彰化人吳汝祥所發起組織的彰化銀行,總行置彰化,臺中設出張所。1907年6月12日遷移臺中營業。照片為遷移臺中當時的行社正門外景。
日治時期的柳川河岸
日治時期的柳川河岸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為日治時期的柳川河岸風光,可見清早婦女來此洗衣之模樣,亦曾吸引不少遊人來此散步。
綠川風情
綠川風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為日治時期綠川清境的風情。日本文人以綠川為題的詩文不少,有一首俳句是「浴春雨、增添新艷的綠川河」。
省立臺中一中第十一屆暨初中第十四屆畢業合影
省立臺中一中第十一屆暨初中第十四屆畢業合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省立臺中一中於民國43(1954)年元旦舉辦高中初中合併畢業典禮紀念照,前排正中著西裝戴眼鏡者為戰後第一任校長金樹榮。
行啓紀念館外景
行啓紀念館外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本大正15(1926)年3月28日起至4月13日,臺中市主辦「中部臺灣共進會」活動。趣旨是慶祝紀念日本皇太子裕仁。於大正12(1923)年4月視察臺灣而興建的「行啟紀念館」落成,同時歡迎親王高松宮來臺。其活動的內容,以物產共進會與教育衛生展覽會,吸收地方觀覽者參觀。
臺中商業學生借公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上課
臺中商業學生借公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上課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大正4(1915)年設立的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臺中一中),於大正8(1919)年4月11日,依據教育令改稱臺灣公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至大正11(1922)年2月6日又改稱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
臺中市區擴張計劃工事施工情景
臺中市區擴張計劃工事施工情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市街的都市計畫,於明治44(1911)年公佈,翌(1912)年實施,每年以6至7萬元預算繼續施工。大正15(1926)年3月整理地番,改訂街道名稱。昭和10(1935)年1月11日公布市區擴張計畫,延長既成及未成工事道路及下水道,預算金額計五百多萬圓。照片為市區擴張計畫工事施工情景。
同業組合建築物
同業組合建築物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香蕉移出日本是在明治41(1908)年開始,由於產量與供給增加,青果同業者協議組織「中部臺灣青果物移出仲買商組合」於大正3(1914)年成立。照片為其同業組合建築物,於今民族路與柳川東路角。
新高公學校校舍
新高公學校校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市新高公學校位於今太平路上。日治結束後於民國35(1946)年2月2日改稱玉山國民學校,但次36(1947)年6月12日又改為現今的「臺中市太平國民學校」。此校舍也已拆除改建。
臺中放送局演講比賽
臺中放送局演講比賽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0(1935)年5月11日,位於臺中北屯大坑口的臺中放送局(「JFCK」廣播電臺),開始廣播,是日舉辦演講比賽。照片的女生賴雪紅,代表臺中市幸女子公學校參加,獲得女子組第一名,與父親賴茂淵(右)及二名日及老師合照留念。
臺中糖廠員工穿戴戰鬥服裝帽子
臺中糖廠員工穿戴戰鬥服裝帽子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8(1943)年4月1日,太平洋戰爭激烈時期,服務於復興路與振興路角的臺中糖廠員工,為記念於昭和16(1941)年8月1日入廠的臺中鄉人,穿戴戰鬥服裝帽子,集體照相留念。
臺中州廳近景
臺中州廳近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州廳近景。
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
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一九年四月,公立臺中中學校在新教育法下改名:公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四年制),日人就讀的臺北、臺南中學校(五年制)則不改名。
大正町通
大正町通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貫穿臺中市中心的大正町大道,在大正15(1926)年三月市町改名變更實施之際,劃入北端(後改為南側)大道兩邊,商家林立、交易鼎盛。
臺中錦町街景
臺中錦町街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錦町(今平等街)屬本島人(臺灣人)聚落,和新盛橋通相比,缺少了兩排華麗的路燈,街道盡頭就是臺中公園。
南屯公學校早會背面照
南屯公學校早會背面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摘錄自昭和14(1939)年南屯公學校第33屆畢業紀念冊。
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運動會
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運動會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幀是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第五回運動會的開幕式。
北屯莊第二十五回通常協議會紀念
北屯莊第二十五回通常協議會紀念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幀照片係昭和12(1937)年北屯區公所第二十五回通常協議會出席者之紀念合照。
第五會場鐵橋隧道模型
第五會場鐵橋隧道模型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本大正15(1926)年3月28日起至4月13日,臺中市主辦「中部臺灣共進會」活動。趣旨是慶祝紀念日本皇太子裕仁。於大正12(1923)年4月視察臺灣而興建的「行啟紀念館」落成,同時歡迎親王高松宮來臺。其活動的內容,以物產共進會與教育衛生展覽會,吸收地方觀覽者參觀。
《臺灣》雜誌社
《臺灣》雜誌社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二二年四月一日,《臺灣青年》改名《臺灣》,由林呈祿主編,日文編輯劉明朝,漢文編輯王敏川,雜誌社址從兩間房間的麴町區、神田、小石川,數遷到牛込區若松町138番地。
臺中文樂戲院
臺中文樂戲院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民國42(1953)年左右,位立於臺中市中華路一段的文樂戲院,其門面的廣告繁華,吸引觀客的心。當時戲院正上映《華倫王子》、瑪麗蓮夢露主演的《願嫁金龜婿》、李察波頓與珍西蒙斯主演的《聖袍千秋》等洋片。惟不久因電視與錄影業之普及,至民國67(1978)年不得不停業。該地址即改建為六信大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