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3個藏品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攝影師洪慶雲以自購的Arriflex IIC攝影機在蘭嶼拍攝潘壘執導《蘭嶼之歌》。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盲女勾魂劍》工作照
《盲女勾魂劍》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外景拍攝。攝影師洪慶雲(掌鏡者,人被遮住)操縱的是 35mm Arriflex IIC 攝影機,站在攝影機右側的是攝影助理涂東鄉。 1970年上映,由辛奇執導、江冰涵(即郭南宏)策劃監製的國語片。
《山賊》外搭景
《山賊》外搭景
洪慶雲
1966年上映、由潘壘導演,胡金銓編劇的《山賊》,除了在大雪山林場取景,也在台中后里馬場搭景拍攝。 (資料來源:2020年8月11日洪慶雲訪談)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
1966年上映、由潘壘導演,胡金銓編劇的《山賊》,攝影師洪慶雲在外景時俏皮的躲在貨車下。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林文錦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左起:廖繼燿、洪慶雲、林文錦。
《呂洞賓》工作人員合影
《呂洞賓》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呂洞賓》工作人員合影。 前排左1是副導演雷鳴、左3起友情演出吳非宋、導演徐欣夫、女主角白蝶、右2為攝影華慧英。 後排右1是中影攝影組洪慶雲、右5為男主角林楓。
洪慶雲自製升降機
洪慶雲自製升降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洪慶雲受到美國電影《日正當中》(HIGH NOON,1952)一個升降鏡頭的啟發,在取得當時中影台中製片廠廠長徐欣夫的同意後,規劃設計並委託台中的鐵工廠打造中影第一台升降機。 1964年《蚵女》攝影師華慧英即是使用這台自製升降機搭載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拍攝採蚵歸來的大場面。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林文錦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左起為洪慶雲、廖繼燿、林文錦於工作現場合影。
《蘭嶼之歌》外景工作照
《蘭嶼之歌》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導演潘壘成立現代電影電視實驗中心,網羅了燈光師曹小炳與攝影師洪慶雲等優秀的電影人材。 1964年,現代電影電視實驗中心拍攝了第二部彩色寬銀幕影片《蘭嶼之歌》,自香港邵氏調來的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支援,又自購Colortran燈材與變壓器。
中影台中廠遷廠前合影
中影台中廠遷廠前合影
林文錦
1961年12月,中影台中製片廠遷廠前,大家穿著西裝在火災後的廢墟前合影。 左起:廖繼燿、林文錦、洪慶雲、陳棟、林贊庭、賴成英。
《隱身女俠》工作照
《隱身女俠》工作照
洪慶雲
1970年上映,由辛奇編導、郭南宏監製的國語片。 棚內合影留念。左起:演員安平、李麗麗,攝影師洪慶雲。
《盲女勾魂劍》工作照
《盲女勾魂劍》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外景拍攝。辛奇導演(中,攝影機左側)、攝影師洪慶雲(掌鏡者)操縱的是 35mm Arriflex IIC 攝影機。 1970年上映,由辛奇執導、江冰涵(即郭南宏)策劃監製的國語片。
《惡夢初醒》工作照
《惡夢初醒》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1年,《惡夢初醒》在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台中廠拍攝現場。 當時沒有升降設備,劇組將木頭軌道鋪成傾斜狀,兩旁以人力拉繩移動推車上的攝影師及攝影機,製造升降效果。 推車上是攝影師王士珍。站在攝影機左側的是華慧英,在右側拉繩的有林贊庭、洪慶雲等。 軌道前為演員盧碧雲、藍天虹。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為拿著防水箱的賴成英、協助試拍的陳惠珠、拿著氧氣管線的洪慶雲、坐在氧氣罐上的是林文錦、最會游泳的林鴻鐘,另外未入鏡的是拍照的廖繼燿。 1958年,受到日本彩色片電影《海女紅短褲》啟發,洪慶雲、賴成英、林文錦、林鴻鐘、廖繼燿以克難的方式自力進行水中攝影的實驗。
《碧海同舟》工作照
《碧海同舟》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6年,中影《碧海同舟》(原名《浪淘沙》)的拍攝現場。 右起為梁銳、導演宗由、演員李影、場記劉藝、副導演李嘉、攝影助理洪慶雲、攝影師華慧英、攝影助理林贊庭。
《碧海同舟》工作照
《碧海同舟》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6年,中影《碧海同舟》(原名《浪淘沙》)的拍攝現場。 左起:張仲文、黃曼、場記劉藝、李影、梁銳、燈光師李亞東、導演宗由、攝影助理林贊庭與洪慶雲、攝影師華慧英、場務張漢卿、燈光張世芬、黃宗迅。 攝影機為中影自有的35mm Mitchell Standard。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
攝影師必須克服不同的地形,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架設攝影機拍攝。 左上站在梯子的為導演李嘉、屋頂上掌鏡的是攝影師洪慶雲。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狐妻》工作照
《狐妻》工作照
洪慶雲
《狐妻》1970年上映,由侯錚執導,張揚、潘迎紫主演的國語片。 外影拍攝時,攝影師必須克服艱險的地形,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架設攝影機拍攝。 掌鏡的是攝影師洪慶雲、攝影機鏡頭前後為當時跟隨洪慶雲的兩位攝影助理張煌雄、涂東鄉。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辛奇相關工作照
辛奇相關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辛奇(後排右4)、洪慶雲(後排右6) 外景拍攝合照留影,作品待確認。
《寶島大動脈》工作照
《寶島大動脈》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3年,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受台灣鐵路局委託拍攝劇情紀錄片《寶島大動脈》,由田琛執導。
《惡夢初醒》工作人員合影
《惡夢初醒》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0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合拍《惡夢初醒》,在農教台中製片廠搭景拍攝現場,兩個製片廠的現場技術組人員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為農教學員林贊庭、洪慶雲與廖繼燿。 後排左起燈光助理李亞東、攝影助理華慧英、錄音師朱夢良、攝影師王士珍、燈光師張世芬。
《大橋情淚》工作照
《大橋情淚》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導演李泉溪與成功影業社周天生、林仲黎、黃良雄合作,租借當時位於台中南區復興路146號的民生戲院,設立金山電影製片廠。 《大橋情淚》是金山電影製片廠的創業作,以Eyemo攝影機拍攝。 陽傘下低頭的是導演李泉溪,右3為攝影師洪慶雲、右2是林鴻鐘。
廈語片《望春風》演職員合影
廈語片《望春風》演職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語片盛行時,民間的器材缺乏,業者便向公營片廠農教、台製、中製、租厰拍攝,當時租厰除了提供攝影、燈光、錄音、剪輯、沖洗等器材設備,還有技術人員支援拍攝。通常這類的台語片製作較為嚴謹。
大都影業公司門前合影
大都影業公司門前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棟(左2)、魏木金(右3)、洪慶雲(右2)、廖繼燿(右1)與工作人員在大都影業招牌下合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