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74個藏品
林篤勳
林篤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篤勳,1882-1952年,彰化人,求學時期以明珠為名,25歲時改為篤勳,號世修。自幼於父親的「合益行」販賣百貨,深覺不讀書難以自立,1907年考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任職於臺南醫院,1913年返回彰化開設「彰德醫院」,並為彰化公學校、女子公學校、埔姜崙公學校、頂番婆公學校之校醫。
蔡孝乾
蔡孝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孝乾(1906-1982),彰化花壇人。大正年間,於多所公學校擔任訓導、準訓導。受左傾思潮影響,進入中國共產黨創辦之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就讀。1924年(大正13年)參加「上海臺灣自治協會」所舉辦之反對臺灣始政紀念會,翌年與陳炎田等人合組「赤星會」,出版《赤星》雜誌,宣揚共產主義。
謝春木
謝春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謝春木(1902-1969),彰化芳苑路上厝人,筆名追風。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入讀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二林事件發生後,放棄學業,返臺從事救援活動。此後積極出席「臺灣文化協會」在各地舉辦的演講會,亦參與成立「臺灣民眾黨」,並與白成枝共創《洪水報》。
賴和
賴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賴和(1894-1943),彰化巿仔尾人(今彰化市陽明里),本名賴河,又名葵河,字懶雲,有懶雲、逸民、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浪、孔乙己等筆名,為醫生、詩人、小說家、編輯、社會運動者、政治改革家,臺灣文學研究者尊為「臺灣新文學之父」。父天送,母戴允;為家中長子。
吳石麟
吳石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吳石麟(1902-1976),彰化人。吳德功之侄。1922年(大正11年)畢業於臺北工業學校,其後參加文化活動,先後擔任臺灣文化協會幹事、中央常務委員。1926年(大正15年)與賴和發起「政談演說會」。
鄭松筠
鄭松筠
崧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鄭松筠,1891-1963,臺中豐原出身。公學校畢業後進入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畢業後於公學校任職數年,之後辭去教師職位,前往日本東京留學,就讀明治大學法科,並取得律師資格。返回臺後,於臺中開業。
林幼春
林幼春
Wikimedia Commons
林幼春,1880-1939年,名資修,號南強,晚號老秋,臺中霧峰人,林紹堂長子。幼受漢文教育,精通諸子,長於詩文。乙未割臺後內渡,後回臺接掌家務,曾在1913年到1919年間出任臺中廳霧峰區區長。
陳逢源
陳逢源
國立臺灣圖書館
陳逢源,1893-1982年,原名陳塗,臺南人,父親陳挺、母親葉薏。求學過程1900年先入前清秀才王鍾山的書房啟蒙,1901年就讀臺南第一公學校,1907年考進國語學校國語部,1911年畢業,奠定其現代學識的基礎。
王開運
王開運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王開運(1889-1969),字笑岩,號杏庵,原籍福建省白礁鄉,誕生於高雄縣岡山鎮,畢生足跡遍及路竹、大湖、台南、甚至遠至海南島,與臺南有深厚淵源,集詩人、實業家、政治家等身分,歷經日治時期、戰後二二八事件的時代巨浪,於文學界、文化界、政治界、經濟界各領域皆有卓越成就與貢獻。
林碧梧
林碧梧
崧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林碧梧,1895-1949年,臺中神岡出身。地方仕紳林萬選之子。他在神岡公學校畢業後參與社會運動。臺灣文化協會分裂前,其擔任該會中央委員,在王敏川與連溫卿主導的「新文協」中,成為核心人物。在政治上,他獲選為神岡庄協議會員。在商業上,他擔任過三友炭礦株式會社社長,郡米穀統制組合創立委員長。
林資彬
林資彬
崧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林資彬,1898-1974,臺中霧峰出身,為林家下厝林輯堂之子。因父親早逝,幼時家業由林祖密管理。學歷不詳,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時,獲選霧峰庄助役。之後參與社會運動。曾擔任臺灣新民報社總經理,又擔任大東信託監事。之後臺灣新民報社被興南新聞合併時,他擔任興南新聞董事。 撰寫者:李鎧揚
黃賜
黃賜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黃賜,1891-1947年,高雄人,臺北工業學校畢業,回到高雄,任職於臺灣鐵工所。
趙欽福
趙欽福
趙文華
趙欽福,1881-1961年,臺中大甲郡大肚庄下簝仔尾人(今臺中市大肚區磺溪里),為趙港堂兄。趙欽福的父親為趙正,長兄為趙守良,皆曾任保正。 1926年6月趙港成立大甲農民組合,趙欽福擔任會計主任,而後臺灣農民組合成立時,亦被推舉為財務部委員、教育部委員,歷任監察委員等職務,非常積極參與活動。
葉陶
葉陶
國立臺灣文學館
葉陶,1905-1970年,高雄人。1913~1919年就讀打狗公學校(今旗津國小),因操行學業俱佳,畢業後經受訓被聘為母校教員,1921年轉調高雄第三公學校(今三民國小)。
擔任臺南大內庄公學校副校長之盧丙丁
擔任臺南大內庄公學校副校長之盧丙丁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左為盧丙丁。 盧丙丁,(1901-1945),筆名守民。臺北國語學校畢業,曾任公學校教員數年,又為臺南大內庄公學校副校長。大正10年(1921)蔣渭水、林獻堂等組織臺灣文化協會,即行加入,藉文化講演、電影及新劇運動,啟迪民智,為文化活動領導人之一,主辦過多場政談講演會,聽眾人山人海。
吳海水
吳海水
臺灣日日新報
1924年3月吳海水在治警事件預審終結時,於報紙上刊登的照片(被列入十四名起訴對象之一)。
楊克培
楊克培
臺灣日日新報
1933年7月楊克培在臺共事件預審終結時,登於報上之個人照(列為四十九名起訴對象之一)。
少年時的楊逵
少年時的楊逵
國立臺灣文學館
少年時的楊逵。
蔡式穀
蔡式穀
國立臺灣圖書館
蔡式榖,1844-1951年,生於新竹北門,小名乞,晚號春圃。1897年入新竹國語傳習所(設於明志書院),1903年從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乙科畢業,於新竹公學校擔任訓導,1907年通過普通文官考試後,在桃園廳擔任雇員。1909年取得「乙種臺灣公學校教諭」資格後,派任桃園公學校任教諭。
林子瑾
林子瑾
國立臺灣圖書館
林子瑾,1878-1956年,字少英,又名大智,別署林鷹、林疋,臺中人。父林染春、母吳杏元(吳鸞旂之姊),與吳子瑜為表兄弟關係。及長,赴福建法政專科學校就讀,後轉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法政。1911年加入櫟社,1912年申請恢復中華民國國籍,1915年傳言他為支持同化會賣盡田產。
黃清波
黃清波
國立臺灣圖書館
黃清波,1891-1966年,臺中大甲社尾庄人,父黃振金,曾經營鴉片買賣特許生意。幼習國學,1904年入大甲公學校,1911年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畢業後,任大甲公學校教職。1912年辭職繼承家業,創立帽蓆同業組合。1915年大甲信用組合創立後擔任理事,並協助創立大安漁業會社。1917年獲授紳章。
王錐
王錐
國立臺灣圖書館
王錐,1898-1978年,臺中大甲人,為王順德三男。
蔡年亨
蔡年亨
國立臺灣圖書館
蔡年亨,1889-1944年,人稱七舍,臺中清水人,為清水「蔡源順」商號以外另一大支「蔡泉成」商號的後代。1909年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畢業後,執教於牛罵頭公學校。1910年辭去教職,轉從事帽蓆輸出事業。被推舉為清水帽蓆同業組合長、臺灣帽蓆同業組合副組合長。
學生時期的吳三連
學生時期的吳三連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就讀東京商科大學(今一橋大學)時期的吳三連。 撰寫者: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