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7944個藏品
圓形石豬槽
圓形石豬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豬槽即為餵養豬的飼料槽,因豬會搶食,若飼料槽太輕容易被豬撞翻,故以石頭挖鑿成豬槽。豬槽造型多樣,有長條形、圓形和半圓形等,此件文物即為圓形石豬槽。
半圓形石豬槽
半圓形石豬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豬槽即為餵養豬的飼料槽,因豬會搶食,若飼料槽太輕容易被豬撞翻,故以石頭挖鑿成豬槽。豬槽造型多樣,有長條形、圓形和半圓形等,此件文物即為半圓形石豬槽。
伽藍公木雕板
伽藍公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上雕有「樹德堂」、「伽藍公」字樣,採集自鹿港。樹德堂又稱為「伽藍公廟」,為鹿港潯海施姓之宗族廟,民國54年由施姓宗親會發起募建,是潯海施姓的信仰中心,奉祀伽藍尊神。
牛軛
牛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牛軛為木製或竹製,呈弧形以配合牛的身體形狀。將牛軛架在牛肩骨隆起部份,兩端的反向彎曲部份繫上繩索,向後拉到「牛後躂」--置於牛後,附有圓鐵環的橫木,就可把犁、耙等工具勾在圓環上,利用牛從事犁田、翻土等農事。
祭祀糕盒
祭祀糕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糕餅盒是祭祀時用以放置供品的器具,盒上之平台便是用以放置糕餅、瓜果等供品,常用在較為隆重的祭祭祀上,通常在祭祀禮儀結束之後即加以撤下,民間又稱之為「主座」。
鑿刀
鑿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鑿刀主要用來鑿孔,亦可用於修平、挖削等工作,可概分為打鑿與修鑿兩類。打鑿用鑿刀鑿身較厚,以鐵鎚敲打鑿孔用;修鑿用鑿刀鑿身較薄,以手修整用。此件文物應為修鑿用之鑿刀。
壽生神咒印紙
壽生神咒印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壽生緣錢用於神佛之神誕,祈神或與神佛結緣之時,也可作庫錢用以還冥債或給亡者祝壽,以古錢、蓮花座及壽生神咒消災經文構成版面。壽生緣錢常用來摺疊成蓮花座,俗稱壽生緣錢蓮花座。
風獅爺
風獅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風獅爺原以金門為盛,後影響於安平及澎湖,屋脊風獅爺分為單獅及坐獅兩種,坐獅上坐一彎弓射箭人物,身份有蚩尤、黃飛虎、申公豹及趙公明等不同說法。材質主要有泥塑、陶塑及石雕為多,其中以陶塑最多,早期多由閩南進口,因金門早年無窯廠。其安放以一尊的
木工直角尺
木工直角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工所使用的直角尺又可稱為曲尺或矩。兩臂呈九十度垂直,尺臂上有刻度,用以檢測直角角度,及劃垂直線。
祖先牌位
祖先牌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先牌位即公媽牌,又稱神主牌,一般家庭供奉祖先所用,牌面上書寫某地某氏祖先名諱,下方基座與兩側則雕有吉祥圖紋。公媽牌常會放置於神龕之中,此類神龕即稱為公媽龕。
二十四孝圖:6-1
二十四孝圖:6-1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元郭居敬輯。以詩體敘述古代孝子的事蹟,計有大舜、漢文帝、曾參、閔損、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陸績、唐夫人、吳猛、王祥、郭巨、楊香、朱壽昌、庾黔婁、老萊子、蔡順、黃香、姜詩、王裒、丁蘭、孟宗、黃庭堅二十四人。
七娘媽亭(紙製)
七娘媽亭(紙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農曆七月七日七為星娘娘的旦辰,此七位仙女是玉皇大帝的七個女兒,俗稱「七娘媽」,為孩童出生至十六歲的保護神,七娘媽亭為此節日獨特祭拜用品。
犒將儀式用紙馬及旗傘
犒將儀式用紙馬及旗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傘五支,旗七支,紙馬五件。
神明衣飾
神明衣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色底,前襟有金線立體浮雕雙龍,其上並以兔毛綴飾,衣邊圈飾橙色布條,其上並繡有花朵,左右邊各有兩顆小絨球作為裝飾。
獅刀
獅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雙面刃,中間磨損內凹,有邊鏽蝕,橢圓木柄,柄與刃間穿一橢圓形薄織環。 一、使用人為李長興,外號"青瞑興",由其子李清煌、媳謝玉霞捐贈。 二、閹割用。
法鐘
法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把手處以膠帶纏縛,鐘身無紋飾。 一、使用人為李長興,外號"青瞑興",由其子李清煌、媳謝玉霞捐贈。 二、法鐘又名帝鐘,鐘柄成山字形,稱為劍,是道教三清的象徵,為道教最高法力。帝鐘的功能有二:一召請神靈降臨,因此在請神時,必須邊搖帝鐘邊念請神咒,二是驅趕邪靈。
封旨
封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刻飾成四層長方形狀。 封旨又名奉旨,乃遵奉三清道組旨意而得名,又稱淨版,為清靜道場之木版而得名,道場中的奉旨,主要是驚嚇邪魔外道,也可用來壓平文件,供道士誦讀,醮祭的科儀中,道士唸誦經文至一段落時,驚拍奉旨以示段落之別。
伍府恩主涼傘
伍府恩主涼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淡紫色,主體採立體浮繡,傘頂繡"靈濟殿伍府恩主"字樣,傘中央繡八仙,傘下方則前後各繡一對雙龍拜塔,傘上綴飾多色流蘇,惟傘底之流蘇為綠色束狀。傘上有二垂帶,分繡"昭和七年端月吉置""弟子歐老稅...董紅蟳仝叩謝"。陳舊污損,並有破洞。
保生大帝令旗
保生大帝令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黃色,上寫紅色(令)字,並用紅圈圈起,旗上印有保生大帝長戳印,旗桿管上書(靈濟殿保生大帝),旗桿頂為一木質葫蘆形桿頭、惟四件旗幟中僅有一件有桿頭,其餘已失。
欣樂團鑼鼓旗號
欣樂團鑼鼓旗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紫色布旗,三面綴以流蘇,上有"安平",下有"金謙福內諸職員一同"右有"昭和五年陽月"等白色字,惟"昭和五"三字被人刻意染模糊。
欣樂團桌裙
欣樂團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米色,陳舊污損。正面立體浮繡一藍臉之人手按劍柄騎馬及"安平"、"欣樂社"、"欣"等字,下則用金線平面繡花草及雲朵,旗為扁長形,略帶弧角,飾有黃色流蘇。 安平欣樂團為昔日港仔尾社與聯鄉社、海頭社組成的鑼鼓隊,光復前已解散。
欣樂團桌裙
欣樂團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澄色,陳舊。正面立體浮繡一淺灰臉之人騎虎反執劍柄及"安平"、"欣樂社"等字,下則用金線平面繡張天遠贈,旗為扁長形,略帶弧角,飾有黃色流蘇。 安平欣樂團為昔日港仔尾社與聯鄉社、海頭社組成的鑼鼓隊,光復前已解散。
欣樂團桌裙
欣樂團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紫色,陳舊,反面有污損。正面立體浮繡一人騎馬高舉長劍及"安平"、"欣樂社"等字,下則用金線平面繡張天庇贈,旗為扁長形,略帶弧角,飾有黃色流蘇。 安平欣樂團為昔日港仔尾社與聯鄉社、海頭社組成的鑼鼓隊,光復前已解散。
欣樂團桌裙
欣樂團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大紅色。正面立體浮繡一淺紫色臉皮之人雙手托物騎及"安平"、"欣樂社"、"欣"等字,下則用金線平面繡李直贈,旗為扁長形,略帶弧角,飾有黃色流蘇。 安平欣樂團為昔日港仔尾社與聯鄉社、海頭社組成的鑼鼓隊,光復前已解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