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81個藏品
紅釉全彩壽字紋湯匙
紅釉全彩壽字紋湯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這件壽字紋湯匙以壓模製成胎體,為臺灣早期鶯歌或北投地區大量生產的食器。湯匙裡壽字的輪廓以印模蓋上色釉,再加上部分手繪。「壽字紋」常見於臺灣早期陶瓷製湯匙裝飾,象徵追求長壽、長生不老的道教意識。常見紋飾有福、壽等字。
釉上彩繪方舟山水小杯
釉上彩繪方舟山水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器型似一般日本清酒小盅(杯),但杯體比例明顯更高。杯壁厚,圓唇略外翻,器形微微外侈,圓弧折腹,圈足相對低矮。模製,通體施釉從杯唇幾至足底處,足尖處抹釉,沾黏殘留粗顆粒的墊砂,足心滿釉,顯示以直立方式窯燒。胚體胎土潔白。
釉上彩繪高杯
釉上彩繪高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模製,器高介於日治時期常見的高杯與茶杯(「湯吞」)之間,腹壁厚,整體器型腹壁高而直立,直口圓唇,弧轉折腹接圈足,器身壓模裝飾性凹槽。圈足相對較矮,足尖圓。通體施透明釉從杯唇幾至足底處,足尖處抹釉,殘留細微沾砂,足心滿釉,應是直立方式窯燒。胚體胎土潔白,但燒製瓷化程度略低。
釉上彩繪高杯
釉上彩繪高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模製,器高介於日治時期常見的高杯與茶杯(「湯吞」)之間,腹壁厚,整體器型腹壁高而直立,直口圓唇,弧轉折腹接圈足,器身壓模裝飾性凹槽。圈足相對較矮,足尖圓。通體施透明釉從杯唇幾至足底處,足尖處抹釉,足心滿釉,釉面濃厚,略有積釉。胚體胎土潔白。
閃光釉變形卍紋供杯
閃光釉變形卍紋供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杯體器型比一般小玖杯高,杯壁薄。直壁直口,器形微微略外侈,圓弧折腹,圈足極淺,接近假圈足。模製,通體施釉從杯唇幾至足底處,足尖處抹釉,殘留細微沾砂,顆粒極細如粉,足心滿釉,應是直立方式窯燒。胚體胎土潔白,可見鐵團氧化顆粒,但瓷化程度不高。在透明釉上塗滿具有黃橙色的金屬光澤,屬於二次燒。
閃光釉變形卍紋供杯
閃光釉變形卍紋供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杯體器型比一般小玖杯高,杯壁薄。直壁直口,器形微微略外侈,圓弧折腹,圈足極淺,接近假圈足,足底殘留壓模製做過程的黏土皸裂的痕跡。通體施釉從杯唇幾至足底處,足尖處抹釉,杯底圈足壁上殘留相當多細粉顆粒的沾砂。胚體胎土潔白,但瓷化程度不高。在透明釉上塗滿具有黃橙色的金屬光澤,惟本件閃光釉塗抹較不均勻。
閃光釉變形卍紋供杯
閃光釉變形卍紋供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杯體器型比一般小玖杯高,杯壁薄。直壁直口,器形微微略外侈,圓弧折腹,圈足極淺,接近假圈足,足底殘留壓模製做過程的黏土皸裂的痕跡。通體施釉從杯唇幾至足底處,足尖處抹釉,足心滿釉。胚體胎土潔白,但瓷化程度不高。在透明釉上塗滿具有黃橙色的金屬光澤,屬於二次燒。換言之,所謂閃光釉是一種釉上彩繪的手法。
描金轉印花卉紋小杯
描金轉印花卉紋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屬於日本直口小盅(杯)。杯壁相對厚,器形圓唇直口,直壁微微外侈,圓弧折腹,接矮圈足,圈足相對低矮,接近假圈足,足尖圓,模製,製作精美。通體施釉,足心滿釉,足尖抹釉。胚體胎土潔白清脆,瓷化程度高,釉色透明,施釉均勻。
描金轉印花卉紋小杯
描金轉印花卉紋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整體造型屬於典型日本清酒小盅(杯)。壁薄,器形圓唇略外翻,斜壁外侈圓弧折腹,接矮圈足,足尖圓,模製,製作精美。通體施釉,足心滿釉,足尖抹釉。胚體胎土潔白清脆,瓷化程度高,釉色透明,施釉均勻。釉上彩裝飾,杯口唇與圈足上緣各上繪一道描金線圈,杯體貼轉印彩繪花卉枝葉,印刷精細,顯示膠版印刷轉印技術。
彩繪花卉紋碗
彩繪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彩繪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沾黏窯沙,有數道空隙裂痕。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彩繪花果紋碗
彩繪花果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彩繪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有數道空隙裂痕。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接線不太成功的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彩繪花果紋碗
彩繪花果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北投、鶯歌等窯流行生產的陶瓷餐具。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有數道空隙裂痕。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三色子冷水壺
三色子冷水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當代陶瓷工藝冷水壺,屬於工業化量產製品。壺嘴注水,橋狀豎把,杯體上部類似一般高口小酒杯,平口圓唇,無把,下接高圈足。下部為米白色,上部與杯內褐色。坯體灰黃,屬於低溫的石陶器。蛋杯是為了盛裝白煮蛋而特製的一種歐美餐具。「三色子」指的是下部為淺米黃色、上部深咖啡色,接連部位兩色相疊的歐美風格。
灰釉開片紋茶杯
灰釉開片紋茶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筒杯,施厚層灰釉,開片粗,杯底無釉。推測是當代工藝品。
彩繪花葉紋淺綠釉碗
彩繪花葉紋淺綠釉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微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比起同時期其他常見之敞口、弧壁寬腹的帶圈足碗,器形較為清瘦小巧。圈足以外,全器滿釉,底足刮釉露胎處呈黃色。內壁素面無紋,碗外壁以紅、綠、紫色等多彩顏料釉下彩繪花葉紋,設計構圖疏朗,詩意盎然。再搭配內白釉、外淺綠釉的底釉色彩,色彩吸睛。
彩繪葉紋黃釉碗
彩繪葉紋黃釉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微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比起同時期其他常見之敞口、弧壁寬腹的帶圈足碗,器形較為清瘦小巧。以模具成形,圈足以外,全器滿釉,底足刮釉露胎處呈黃色。內壁素面無紋,外器壁一側以楓紅、黃綠、彩繪葉紋,沒骨寫意筆法純熟自然。再搭配內白釉、外黃釉一輕一重的色彩,相當吸睛。
青花粉紅褐彩花葉紋碗
青花粉紅褐彩花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微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比起同時期其他常見之敞口、弧壁寬腹的帶圈足碗,器形較為清瘦小巧。圈足以外,全器滿釉,底足刮釉露胎處呈灰白色。
彩繪花卉紋碗
彩繪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50年代臺北鶯歌等窯流行生產的彩繪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胎色灰白,沾有窯沙,有數道空隙裂痕。碗口施作一道寬邊青色釉彩,外器壁圈足上方裝飾
白瓷彩繪松樹紋碗
白瓷彩繪松樹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碗底較寬平,弧壁下接圈足。內器面素面無紋,碗口施以一道青花釉彩,器身以綠彩描繪松樹枝葉,並用棕色勾勒L形彷若樹石,使畫面增加變化。外器壁近底處施作一道青花弦紋。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施白釉,鏇坯壓模成形。
青花粉紅彩印花直線紋碗
青花粉紅彩印花直線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口,弧壁下接圈足。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分別以青花與粉紅彩各三組印花直線紋,外器壁近底處施有一道青花弦紋。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施白釉,鏇坯壓模成形。推測為1950-1960年代臺灣製品,但北投窯或鶯歌窯待考。
褐綠彩銅版轉印雞紋碗
褐綠彩銅版轉印雞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大型深腹碗餐具,尺寸寬約16.1公分,高約5.3公分,是比較大型的湯碗,臺灣民間俗稱「碗公」。本件轉印紋湯碗坯質鬆軟,色偏淡褐黃,屬於細質陶器(refined earthenware)。碗採壓模成形,圈足之外通體施釉,釉色略不透明,內外器面多細開片。碗口裝飾一道青花弦紋,外器壁素面無紋。
彩繪花卉紋碗
彩繪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撇口、淺弧壁、帶圈足碗。模製成形,全器除圈足之外滿釉,圈足刮釉。碗外壁素面無紋,碗內壁口緣下方施作一粗一細的青色釉彩線圈,碗壁一隅以紅、綠、藍紫彩料,寫意筆繪折枝花卉紋,大紅花朵居中盛開,左右伸展枝葉與花苞,彩繪圖案襯以白釉底色,猶如在白色畫布上繪畫。
綠釉碗
綠釉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綠釉大碗,造型呈敞口,弧腹,帶圈足。全器採拉坯成形,圈足高直,著地處寬平,內外碗壁轆轤痕跡明顯。全器除圈足著地處之外滿釉,碗內外器壁、外底心與內外足牆皆施罩銅綠釉,外器底綠釉層分佈不均,形成綠斑似的紋樣。碗內壁綠釉色澤亦隨著轆轤同心圓痕跡流淌自然地深淺變化。
青花粉紅彩噴釉幾何紋碗
青花粉紅彩噴釉幾何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微侈口、弧壁、帶圈足碗。與同時期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