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81個藏品
紅彩蝦紋碟
紅彩蝦紋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小碟以壓模製成胎體,敞口圓唇,淺弧腹,圈足,胎色米黃,內外施白釉,盤底無廠商印款,為臺灣早期大量生產的食器。盤心蝦紋輪廓以印模圖案蓋印上色釉,並手繪加彩點出蝦眼,蝦鬚略短於彎曲身長。
黑稠緹花包釦綴飾百褶裙
黑稠緹花包釦綴飾百褶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稠緹花包釦綴飾百褶裙。裙頭以白色棉部製成,左右兩側附有綁帶,可見泛黃的汙漬痕跡。前後二片裙幅以黑色花卉暗紋緹花軟綢裁製而成,前後面縫於裙頭上,左右留有開口,臀部以下的裙幅相接,裙幅表面以黑色織帶勾勒出劍帶紋及流雲紋樣,並飾以黑色包釦,下擺打摺,下緣以黑色織帶緄邊。
粉紅絲質緹花牙子飾邊女套褲
粉紅絲質緹花牙子飾邊女套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粉紅絲質緹花牙子飾邊女套褲,本件套褲附有褲腰,褲腰布為白色棉布,左右兩端附有白色粗棉繩製成的綁帶,下連接兩條長褲管,褲管以粉紅色菊花紋緹花緞裁製而成,呈窄直筒狀,內裡為寶藍色棉布,褲腳緄黑色布條和牙子飾邊,無褲襠。腰頭布及褲管有泛黃痕跡。穿著時將二條褲管套在雙腿上,用綁帶繫緊在腰部。
藕色絲質緹花蕾絲飾邊合襠女褲
藕色絲質緹花蕾絲飾邊合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藕色絲質緹花蕾絲飾邊合襠女褲。腰頭布為白色棉布,褲管以粉紫色花卉紋緹花緞裁製而成(但現已褪色成粉藕色),褲襠縫合且寬大,褲管呈窄直筒狀,褲腳緄二條黑色布條和黑色蕾絲花邊。褲頭及褲管有泛黃和小紅點的汙漬痕跡。根據館方來源資料,本件來自臺中清水楊肇嘉家族。
淺藍絲質緹花雙層牙子飾邊合襠女褲
淺藍絲質緹花雙層牙子飾邊合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淺藍絲質緹花雙層牙子飾邊合襠女褲。腰頭布為深藍色棉布,一側腰帶下方桃紅色橫紋,褲襠縫合且寬大,褲管以淺藍色花卉紋緹花緞裁製而成,呈窄直筒狀,褲腳鑲雙層深藍布條緄白邊和深藍色花邊,褲管及褲襠有黃污漬。根據館方來源資料,本件來自臺中清水楊肇嘉家族。
藍綠絲質緹花蕾絲飾邊合襠女褲
藍綠絲質緹花蕾絲飾邊合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藍綠絲質緹花蕾絲飾邊合襠女褲,腰頭布為白色棉布,略泛黃,二條長褲管由藍綠色花卉紋緹花緞裁製,褲襠縫合且寬大,褲管呈窄直筒狀,褲腳緄二條黑色細邊和黑色蕾絲花邊,,褲襠及褲管有泛黃的汙漬痕跡。根據館方來源資料,本件來自臺中清水楊肇嘉家族。
粉紅絲質緹花蕾絲飾邊合襠女褲
粉紅絲質緹花蕾絲飾邊合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粉紅絲質緹花蕾絲飾邊合襠女褲。腰頭布為白色棉布,略泛黃,褲管以粉紅色梅竹紋緹花緞裁製而成,褲襠縫合且寬大。褲管呈窄直筒狀,褲腳緄一粗一細二條黑色布邊和黑色蕾絲花邊。根據館方來源資料,本件來自臺中清水楊肇嘉家族。
淺綠絲質緹花條紋飾邊合襠女褲
淺綠絲質緹花條紋飾邊合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淺綠絲質緹花條紋飾邊合襠女褲。腰頭布為白棉布,有泛黃痕跡,褲襠縫合且寬大。褲管以淺綠色梅菊花卉紋緹花緞裁製而成,呈窄直筒狀,褲腳緄二條黑色細邊。根據館方來源資料,本件來自臺中清水楊肇嘉家族。
淺綠絲質緹花黑飾邊合襠女褲
淺綠絲質緹花黑飾邊合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淺綠絲質緹花蕾絲飾邊合襠女褲。腰頭布為白棉布,略泛黃,二條長褲管以淺綠色花卉紋緹花緞裁製而成,褲襠縫合且寬大,褲管呈窄直筒狀,褲腳緄黑色細花邊。根據館方來源資料,本件來自臺中清水楊肇嘉家族。
淡藍釉飛鳥紋淡青碗
淡藍釉飛鳥紋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微侈,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蓆紋,器腹主要紋飾為飛鳥紋與扇紋,並在旁邊淺浮雕印花葉紋,近底處一圈回紋帶。全器施以淡藍色透明釉,器口塗上一道較深的青釉,使色彩富於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製品,當時流行的飯碗樣式。
淡藍釉飛鳥紋淡青碗
淡藍釉飛鳥紋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微侈,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蓆紋,器腹主要紋飾為飛鳥紋與扇紋,並在旁邊淺浮雕印花葉紋,近底處一圈回紋帶。全器施以淡藍色透明釉,器口塗上一道較深的青釉,使色彩富於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製品,當時流行的飯碗樣式。
淡藍釉飛鳥紋淡青碗
淡藍釉飛鳥紋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微侈,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蓆紋,器腹主要紋飾為飛鳥紋與扇紋,並在旁邊淺浮雕印花葉紋,近底處一圈回紋帶。全器施以淡藍色透明釉,器口塗上一道較深的青釉,使色彩富於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製品,當時流行的飯碗樣式。
淡藍釉飛鳥紋淡青碗
淡藍釉飛鳥紋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微侈,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蓆紋,器腹主要紋飾為飛鳥紋與扇紋,並在旁邊淺浮雕印花葉紋,近底處一圈回紋帶。全器施以淡藍色透明釉,器口塗上一道較深的青釉,使色彩富於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製品,當時流行的飯碗樣式。
淡藍釉飛鳥紋淡青碗
淡藍釉飛鳥紋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微侈,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蓆紋,器腹主要紋飾為飛鳥紋與扇紋,並在旁邊淺浮雕印花葉紋,近底處一圈回紋帶。全器施以淡藍色透明釉,器口塗上一道較深的青釉,使色彩富於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製品,當時流行的飯碗樣式。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碗底較淺而寬,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青色釉彩,器身以青花鈷料畫上兩組簡單竹葉,粉紅點彩,並以褐彩描繪粗筆竹幹與井字形,筆意充滿生動變化。外器壁近底處再施一道弦紋。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碗口的青色不是早期的青花色料,而是由氯化鈷做成的色料。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碗底較淺而寬,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青色釉彩,器身以青花鈷料畫上兩組簡單竹葉,粉紅點彩,並以褐彩描繪粗筆竹幹與井字形,筆意充滿生動變化。外器壁近底處再施一道弦紋。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碗口的青色不是早期的青花色料,而是由氯化鈷做成的色料。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碗底較淺而寬,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青色釉彩,器身以青花鈷料畫上兩組簡單竹葉,粉紅點彩,並以褐彩描繪粗筆竹幹與井字形,筆意充滿生動變化。外器壁近底處再施一道弦紋。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碗口的青色不是早期的青花色料,而是由氯化鈷做成的色料。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碗底較淺而寬,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青色釉彩,器身以青花鈷料畫上兩組簡單竹葉,粉紅點彩,並以褐彩描繪粗筆竹幹與井字形,筆意充滿生動變化。外器壁近底處再施一道弦紋。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碗口的青色不是早期的青花色料,而是由氯化鈷做成的色料。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微侈,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蓆紋,外器壁近底處裝飾一道回文,器腹主要紋飾為葫蘆紋與壽字紋,深富吉祥寓意。全器施以淡藍色透明釉,器口塗上一道較深的青釉,近底處回文帶以亦施罩一圈深藍釉,使色彩帶有深淺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淡藍釉碗葫蘆紋壽字紋淡青仔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微侈,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蓆紋,外器壁近底處裝飾一道回文,器腹主要紋飾為葫蘆紋與壽字紋,深富吉祥寓意。全器施以淡藍色透明釉,器口塗上一道較深的青釉,近底處回文帶以亦施罩一圈深藍釉,使色彩帶有深淺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
彩繪印花花葉紋碗
彩繪印花花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敞口、弧壁、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器底多沾黏窯沙。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綠色線圈。碗壁一側裝飾花葉紋,彩繪以鈷藍色料作葉,粉紅顏料作圓點花瓣,再於花朵之間以褐彩押印形似籬笆的交叉斜線。
彩繪印花花葉紋碗
彩繪印花花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敞口、弧壁、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器底多沾黏窯沙。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綠色線圈。碗壁一側裝飾花葉紋,彩繪以鈷藍色料作葉,粉紅顏料作圓點花瓣,再於花朵之間以褐彩押印形似籬笆的交叉斜線。
彩繪折枝花卉紋碗
彩繪折枝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敞口、圓弧壁、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口沿微歛,器壁飽滿,全器施釉,圈足刮釉露胎,足內沾黏窯沙。
彩繪古木梅花紋綠釉碗
彩繪古木梅花紋綠釉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微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比起同時期其他常見之敞口、弧壁寬腹的帶圈足碗,器形較為清瘦小巧。以模具成形,碗外器壁下方模印環形蓮瓣刻紋,圈足以外,全器滿釉,底足刮釉露胎處潔白細緻。內壁素面無紋,外器壁一側以朱、綠、褐、白顏料釉下彩繪古木梅花紋,沒骨寫意筆法純熟自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