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42個藏品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衣分兩層,表層為呢製,由黃、紅、綠三色相間拼縫而成,裡層為深藍色布製,衣為對襟,有領有袖,已經剪裁,領口為圓形,領高1.7cm,左襟連一長20.5cm、寬11.5cm之裡襟,裡襟分兩層,為深藍色布製之內曾,外層為以紅白線繡花之布。
喪帽
喪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身上所有喪服及配件統稱為kapulju,而tarar亦是頭飾之統稱,此tarar是專屬男性守喪時用喪帽。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男喪巾
男喪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喪巾之長為三幅同寬的藍麻布縫並成。喪布的上下有15.5cm寬,用色線(紅、綠、黃、黑色)挑織上去,最邊之花紋有9.0cm為菱形色線之繡法,是一種色線繡一圈,接著菱形花紋之下為鋸齒花紋,器後為直而短的條紋,隔1.0cm。
男喪巾
男喪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男喪巾為藏青麻布,並且是三塊合并而成。其中更用綠、紅、黃、黑幾種顏色的毛線挑織成花紋,除上下10.5cm寬有橫條及菱形花紋外,另有四段每條寬3.5cm的幾何圖形花紋。
男喪巾
男喪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喪布是以幅同寬之布聯起,布為藏青色,織時雜有深度二種不同的藏青,各自成寬條紋由上直下。在喪巾上下邊寬有13.0cm用紅、黑、黃及灰色線挑織有菱形幾何圖形的花紋。
長條繡花邊
長條繡花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黑布縫接而成,黑布共十條(12條半),上以淡黃、深黃、紅三色繡花,兩側為連續幾何形花紋,中央有大朵四瓣子空心花朵,四周繡紅、深黃、淡黃三道。
祭祀用短衣
祭祀用短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祭典時加穿於長上衣外的短版禮衣,全衣主為紅色夾雜黑點白底橫形條紋,領口為圓,並在領口、袖口及下擺緄以黑色布邊。
項飾
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六枚長方形貝片及黑、白、籃小珠連串而成。貝片最大3.2cmX2.0cmX0.5cm。最小:2.5cmX0.9cmX0.4cm。兩側各有五孔相通,以便麻繩通過。貝片與貝片之間穿以小珠,麻繩於兩端合成一條,上繫有「乾隆通寶」字樣之銅錢,小銅鈴及一瑪瑙珠。
上衣
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對襟,無袖無扣,以白麻布為底,背部之下半以櫻紅色毛線及黑絨線挑織而成,黑色線所挑織之條紋上有白色挑織之幾何花紋。前襟之下端,亦各有三條紅黑毛線挑織之花紋,麻布有破洞。長寬指數210.8cm。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衣為四幅本色番布製成。未經剪裁,對襟無袖。前襟下端有紅色裝飾,後背的裝飾分為五段,三段花紋相似(紅底黑白線條花紋)另兩端為黑底白色波浪形花紋。最上端的裝飾有穗子多束向下垂。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對襟,半圓領,全部以黑軟緞縫製而成,領,襟,襬,袖口之邊緄紅布條,且釘以礦藍色毛線,及白布條之紋飾。另在下襬袖口處,以黃紅線挑繡成點線紋,共二圈,衣襟無扣,襟之中部釘二白條代扣。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袋以本色斜紋製成。正面分成四段。最外兩端為斜紋布,中間兩端的外緣有黃綠二色的絨線穗子。中間兩段,以黑色為底黃花紋,一段有等距離的四條紅條。袋的兩端有紅色的鑲邊(凌曼立1962:121,123)。
男用上衣
男用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對襟無袖無領,以麻布為底。背之下部長46.5cm,為紅黑色線織成,上有幾何花紋,織布之上端邊緣,有紅色線之流蘇。前襟下端亦以紅黑線織成,前襟相對二側中央,各有一紅線搓成之帶。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無領,無袖,對襟,無扣,白麻底。衣正面下半段1/3處及背面下半段織紅絨線,其上綴有紅流蘇,衣之上部縫有直條紋布。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女子祭服包括:頭卷(20722)、女上衣(20723)、內裙(20724)、外裙(20725)、佩袋(20726)、綁腿布(20727)、頸飾(20728)、腰飾(20729)、頭簪(20730)、煙斗(20731)、項鍊(20732)、環形頭飾(20733)、小鈴鐺(20734)等。
綁腿布
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阿美族巫師祭服包括:頭飾帶(20735)、上衣(20736)、內裙(20737)、外裙(20738)、綁腿布(20739)、佩袋(20740)、頭飾鍊(20741)、臀鈴(20742)等。材質為化纖及棉布混合,車縫,徐玉蘭製作。
貝珠胸飾
貝珠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八塊長方形貝片及黑、白小珠連串而成。 兩側各有七孔,以便麻繩穿過,貝片與貝片之間,麻繩上穿黑、白小珠,近貝片處為黑色小珠,中段為白色,貝珠串共長87.5cm。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十一塊長方形貝連成,正方形最大的貝為3.3c㎡,長方形最大的貝為3.7cm*2.7cm,最小的貝為3.7cm*2.4cm。貝為白色,每貝有二孔,以細麻線連起。
珠串項飾
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珠粒有大小顏色之分別,天藍色珠最小,朱紅色珠較扁大,綠珠更大。珠串上有兩粒小瑪瑙珠及一粒大瑪瑙珠。各色珠粒按序的排串,色彩鮮明,頗為美觀,惜因珠粒遺失過多,已不能為項飾。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十一枚貝片連成,貝片之兩端各有一小方塊貝片,其餘九塊長3.6cm,寬2.6cm。貝片兩側有二洞以繩繫之,最末端貝片破裂。項飾之兩端有綠絨線為穗。
小鈴(腿飾)
小鈴(腿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小鈴串成二圈,一圈有鈴78個,一圈有鈴51個,由二條紅線織成的布條,用黑線縫起,另在一邊用白麻線串了小鈴縫在紅布條上,二圈相繫在一起。
黑色珠串項飾
黑色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色玻璃,共有九串,每串長55.0cm,其間有二顆2.0cm粗瑪瑙的珠子,另外雜有籃及白色玻璃珠,九串珠的一端用天藍色絨線纏紮。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十二塊方貝塊連串而成,貝塊有正方形者,亦有略呈矩形者,大小大致相同。正方貝塊之邊長3.3cm,矩形貝塊之長3.2m、寬2.3cm、厚皆為3.0cm。方貝塊之兩側各有四孔相通,僅最靠外側之二孔以麻繩穿過,一端繫綠色毛線。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十一枚方貝連成,最大的貝為2.9cmX2.2cm,最小的貝為2.2cmX1.5cm。每貝的孔約6-7個不等,以兩根細麻繩線串貝之兩端的小孔而成,貝為白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