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119個藏品
硬陶壺
硬陶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硬陶瓶殘件,經黏合,有把殘失,僅餘黏器身處。薄胎,口緣外侈,頸部處內束。器腹處修飾出數圈凹紋。器表由口部處始施釉,施釉未到底。足略凸出,實平底。
日形紋陶器殘件
日形紋陶器殘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黑夾砂陶容器殘件,口部外侈,唇部修平,敷有灰黑色陶衣及拋光。器表上施有兩個三角形上下組合之日形紋四條,兩兩組合、弦紋六條,內部留有製作痕。
砝碼型網墜
砝碼型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取自天然扁平橢圓形礫石,在兩側邊各打一缺刻,作為縛繩之用。
幾何紋陶口緣
幾何紋陶口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黑夾砂陶口緣,口部略外侈,口部下方施有斜線、弦紋以及幾何紋,器表及背面光滑。
靴形石刀
靴形石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打磨,上端兩側經打剝成柄部,下端磨製成刃部,刃部兩端殘斷,有使用痕。柄部略殘,經黏合。因形如靴子,稱靴型石刀。
櫛點紋陶片
櫛點紋陶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器腹圓鼓,器表敷泥抹平,近頸折及腹部皆各飾有兩周圈櫛點紋。
人形紋陶腹片
人形紋陶腹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黑陶腹片,器表上印有人形紋及類似幾何紋之紋飾,背面有製作痕。
櫛點紋陶環
櫛點紋陶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黑色夾砂陶,縱剖面呈等腰梯形,器表飾以三個為一組的櫛點紋共三道。
素面紅褐陶罐
素面紅褐陶罐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素面紅褐色陶罐,直口,口部略外侈,唇平,頸折角轉,頸折上有製作痕,折肩角轉,腹向內束,圈足外敞,足上有由內向外穿四孔。器表敷泥抹平,有輪修痕。由多片黏兌而成,經修復後可見完整器形。
人形紋穿孔陶圈足
人形紋穿孔陶圈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陶圈足,器表上的紋飾為人形紋、圈紋、人形紋排列,並有一穿孔,背面有製作及輪修的痕跡。
直線紋陶圈足
直線紋陶圈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黑色夾砂陶,圈足呈喇叭狀外侈,並帶有部分器底,足底平,圈足上有上下兩排壓印直條紋,並有兩個為一組的圓穿二組。
貝刮器
貝刮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取貝類口蓋,沿較薄的一長邊,於口蓋內面打剝出刃部,刃緣佔1/3周長。
銅錢
銅錢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通寶兩字背面見有滿文,器表鏽蝕嚴重,有裂孔。
貝環
貝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完整貝環,由貝類修磨而成,器表多有脫落。
硨磲蛤
硨磲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殼形略呈三角形,殼厚,放射肋明顯且寬,肋上保有近完整的鱗片,肋間溝深,殼緣近鋸齒狀。殼頂有自然侵蝕的孔洞。
紫晃蛤
紫晃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殼形呈長橢圓形,殼表有明顯的縱肋,與輪生長紋相交,表面略脫落,殼內具白色珍珠質,後側齒處留有淡紫色。
蠑螺口蓋
蠑螺口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蠑螺口蓋經火燒,色澤灰黑。一面較平,可見螺旋紋;另一面凸起,表面多剝落。
夜光蠑螺貝匙
夜光蠑螺貝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用夜光螺打剝製成,以螺肋為基線,打出一端為長橢圓形,另一端窄方形,看似匙狀物。器表螺肋已打除,內面多剝落,可見乳白色殼體。
夜光蠑螺貝料
夜光蠑螺貝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腹足綱、鐘螺目、蠑螺科、蠑螺屬、夜光蠑螺。大型貝殼,經人為打剝,僅存殼頂、中軸和圍繞在臍部的厚稜脊,明顯可見殼內部的珍珠光澤,螺塔尖略殘。
夜光蠑螺單件式漁鉤
夜光蠑螺單件式漁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用夜光螺打剝製成,器形呈V字形。棕色器表,器背可見乳白色殼體。
穿孔夜光蠑螺
穿孔夜光蠑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大型貝殼,表面略帶土色,觸感光滑,有粗大的瘤列。殼口內部具珍珠光澤,殼表近口部處有鑽一孔,殼體中段部分遭擊穿。
穿孔紫晃蛤
穿孔紫晃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取雙殼貝之其中一邊並於其上鑽有二孔,其中一孔未鑽穿。
貝製魚鉤
貝製魚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用夜光螺打剝製成,器形呈J字形。器身頂端有一道缺刻、一側有凸起的倒鉤。器背可見白色珍珠質。
夜光蠑螺
夜光蠑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頭部及口部略殘,殼表風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