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16個藏品
男用吊褲
男用吊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兩塊,上部縫合約8.0cm長,布正面另縫一長約80.0cm、寬48.0cm之深紅色細麻布,綁褲下端有兩組細布緄條。各組為兩白布條,中央一深藍布條。褲邊另繫有布搓之繩約27.0cm,共二條。褲管以布製鈕扣,褲腰為布帶。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衣為本色番布製成。共四幅,前二後二,未經剪裁。對襟無袖。前襟下端有紅鑲邊二。背後紅底黑線條狀花紋的裝飾,為長方形,所佔面積為全後背的二分之一,裝飾的上端有穗子多束,向下垂。
套袖
套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袖以本色番布製成。雙層,未經剪裁,中間開口,長53.0cm。袖口及肩部都有紅色麻製鑲邊,鑲邊有黑色條狀花紋與紅色麻線相間排列。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項飾共十一塊方貝,約呈正方形,最大者為4.2cm*4.2cm,最小者為一長方形貝,4.0cmX3.4cm。各貝具有四孔,細麻繩四並排串成。兩端的四麻繩合成一根,並有紅絨線做裝飾。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十枚正方形貝塊連串而成。中間一塊特大,長寬約4.2cm。餘者九塊長寬約3.5cm。兩側各有四孔相通,以便麻繩穿過。項飾兩端有紅絨繩穗。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十二枚方形貝塊連串而成。貝塊大小略同,邊長4.0cm、厚0.4cm。兩側各有四孔相通,以便麻繩穿過,一端繫紅絨繩辮(紅絨繩已與貝塊脫離。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九枚方塊貝片串成。每片長繩約4.3cm、厚0.8cm。貝片兩側各有四孔,以繩貫穿。其中數貝塊已破損。貝塊一端有紅絨繩穗,長約28.0cm。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十一塊正方形貝片連串而成。每片大小約同,長寬各約4.0cm。每片二側各有四孔貫穿,以細麻繩連串起,二端各有一絨線繩。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十枚方貝塊連串而成,全長44.6cm。大小不一。最小4.1cmX4.1cmX0.6cm。兩側各有四孔相通,僅靠外側之二孔穿以麻繩,其中3片已脫落。
長方貝塊項飾
長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項飾以十八枚長方貝片穿成,項飾中間之七塊體積約2.5cmX2.0cmX0.4cm為較大之七塊,貝片兩側各有二洞,另有十一塊體積2.5cmX1.5cmX0.2cm。其二側各貝片約有七個洞,全項飾共繫有二條細麻繩。
方貝項飾(帶貝珠)
方貝項飾(帶貝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六條線串成的小珠項飾,兩端並在一起變成一條,為紅絨線。珠的最外端為白色小珠,第二段為黑色小珠,第三段為白色小珠。中間有方形小貝共十三。
貝珠項飾
貝珠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七塊貝片長約1.0-2.0cm、寬2.5cm。各片橫穿五孔以針引一長麻繩串以細小的圓貝珠,共五串,在項飾末端一節串黃金色玻璃珠或白貝珠,中夾以黃的玻璃珠。
貝珠項飾
貝珠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項飾為九塊長方形貝與並排的貝珠串成五條,貝珠相隔成九段。全長85.5cm貝寬2.8cm貝長1.4cm在第六段的串成小珠條,五條末並排,無規則的相交一起第七段中間二條相交。貝珠中有一些是黑色,方貝塊面光滑,反面中間有一橢圓凹陷。
長條貝額飾
長條貝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長條貝額飾共有9塊,每塊貝長3.5cm、寬1.3cm。貝塊上有小紅點或長線條,兩端各有9.0cm長之線絨線穗子。
口琴(單簧帶筒)
口琴(單簧帶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身為竹片製成,末端凸出,反面呈凹狀。琴筒為放琴上用,亦為竹製,琴兩端有小繩繫住。
竹口琴(單簧)
竹口琴(單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單簧,已無簧片。
口琴(雙簧)
口琴(雙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筒內有單簧及雙簧口琴各一,以竹片為琴身,表面稍凸出,裡面稍凹入。簧槽呈不規則形,挖空。簧為銅質,呈三角形。底部固定,頂懸空,兩端各繫以小細線。
有腳青銅鈴
有腳青銅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有腳青銅鈴三枚 1. 長3.2cm、寬1.2cm。黑色,上端腰部有一圈圈之方格。 2. 長4.3cm、寬1.6cm。黃色,兩腳不對稱,大小不一,一腳破損。 3. 長4.0cm、寬1.7cm。白色,光滑,各銅鈴之腳向兩側慢慢張開。頂端上有銅環,以便麻繩穿過。
有腳青銅撞鈴
有腳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有腳青銅撞鈴三個,以麻繩穿成一串,中間一個較大,長5.0cm、寬1.8cm。兩旁的兩個等大,長4.0cm、寬1.5cm。撞鈴之腳向兩側分開,愈分距離愈大,腳愈到末端愈瘦小。撞鈴之頂端有一突出之圓圈,以便麻繩穿過。
青銅圓鈴
青銅圓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青銅圓鈴四枚 a‧a&b 兩枚僅剩半個。 c‧周長9.5cm。下端破損,只剩下大半個,兩面有突出條紋,如人面狀。 d‧周長7.2cm。下端破裂,光滑,紋很不明顯。
有腳青銅撞鈴
有腳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共有三束青銅撞鈴(共15枚),繫於一粗繩上。每束有五枚鈴,以麻繩繫之,繩上套有長4.0cm之細竹管,撞鈴上部為方格紋,領左右兩端有兩圓突起。
耳飾(一對)
耳飾(一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是梯形貝,中間有一脊,在狹的一頭穿了二圈黑珠,串成四條,然後穿過小方貝,長0.5cm、寬0.8cm,在上邊成一圈黑珠。梯形貝反面凹一點。此藏品耳飾有一對。
木鼓
木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帶二槌。 採擇空心的樹幹為鼓胴。 本鼓的鼓溝,因作藏品的土人限於所用的鑿子工具,控溝稍闊,鼓音較差,成喀喀之聲。
編籃
編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祭師於祭祀時用的編籃,底與身皆為斜紋編法,修緣為夾條縫紮法。有二提耳,提耳為長32.2cm的籐條彎成,紮於籃身上。二耳之間用一條長33.5cm麻繩聯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