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66個藏品
閩南福佬民歌
閩南福佬民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閩南福佬歌謠,內容包括(A面)《牛母伴》、《外江小調》、《思想起》、《花蓮港阿美族番調》、《四句春》等,以及(B面)《雪梅調》、《五孔小調》、《牛母調》、《雜念調》、《阿美族民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等。
阿美族歌謠
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阿美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牧牛歌》、《捕魚歌》、《光復村是個好地方》、《採集木材歌》、《砍木材歌》等;以及(B面)《戀歌》、《富田村快樂頌》、《迎賓歌》、《辭別歌》、《飲酒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花蓮縣光復鄉富田村。
排灣族歌謠
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排灣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小麥收穫歌》、《郊遊歌》、《砍樹葉歌》、《喝酒歌》、《遙望情人歌》等,以及(B面)《敬酒歌》、《爬樹歌》、《求情歌》、《求神歌》、《失戀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旭海村、高士村。
臺東康樂天主堂
臺東康樂天主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臺東康樂天主堂提供歌謠,內容包括(A面)《情歌》、《遊玩歌》、《古老歌》、《飲酒歌》、《搖籃歌》等;以及(B面)《遊玩歌》、《飲酒歌》、《戀歌》、《打鐘了》、《山地舞歌》等曲目。
檳榔筐
檳榔筐
國立臺灣博物館
清錢維城畫梅
清錢維城畫梅
國立故宮博物院
35mm Mitchell BNC
35mm Mitchell BNC
The Mitchell Camera Company
35mm Mitchell BNC 攝影機於 1934 年首度上市,但直至 1938 年才因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s)購買十台而廣為暢銷。BNC 為 Blimped News Camera 的縮寫,相較 Mitchell NC 機型多了隔音罩(blimp)。
漢簡(126.040+536.004)
漢簡(126.040+536.004)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282.010)
漢簡(282.010)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139.023)
漢簡(139.023)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159.017+283.046)
漢簡(159.017+283.046)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127.025)
漢簡(127.02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214.061)
漢簡(214.06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265.040)
漢簡(265.040)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287.007)
漢簡(287.00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印刷鉛版(狗骨仔)
印刷鉛版(狗骨仔)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燉鍋
燉鍋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這是現代的燉鍋,是鶯歌「傳興窯業公司」的製品。它的造形源自早期的燉鍋,但經過新型的設計。它的胎質為瓷器,相當潔白,和早期紅陶的胎土不同。其造形大致仍維持傳統燉鍋的形制,器腹為圓鼓形,底部微縮。附蓋,與器身密合。蓋上有傘狀紐,便於掀起。全器施以透明長石釉,已經不是早期陶鍋施用鉛釉。
竹編檳榔盒
竹編檳榔盒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凸絞扁圓銀盒大檳榔盒
凸絞扁圓銀盒大檳榔盒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加屜銀檳榔盒
加屜銀檳榔盒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男子圍布(少年會所階段)
男子圍布(少年會所階段)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圍布是卑南族男子在少年會所階段及初入成人會所時所穿著的服飾。本件圍布由黑色(或藍色)素面布及印花布上下拼接縫製,並在接縫處上緣加上細長白色花飾,為少年會所高年齡級成員(maradawan)所穿著的圍布。低年齡級成員所穿著的圍布樣式相同,但不加上飾帶。 典藏編號:20010200027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