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84個藏品
大陸梨園戲來不了關渡藝術節 菜色不打折 中國時報剪報
大陸梨園戲來不了關渡藝術節 菜色不打折 中國時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3年4月14日中國時報關於第一屆關渡藝術節的報導。文中提及福建省實驗梨園戲團因手續不及無法來台,也介紹了「藝術新鮮人」活動與藝術節其餘表演團體。
讓關渡成為一個有氣質的美麗城鎮 藝術學院將辦關渡藝術節 中央日報剪報
讓關渡成為一個有氣質的美麗城鎮 藝術學院將辦關渡藝術節 中央日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3年3月11日中央日報關於第一屆關渡藝術節的報導。文中首先由詹惠登主任闡述藝術節的中心意義,後介紹了藝術節其餘表演團體與「藝術新鮮人」活動。
關渡藝術節 偶戲熱滾滾黃海岱、許王、鄭武雄都出場 中國時報剪報
關渡藝術節 偶戲熱滾滾黃海岱、許王、鄭武雄都出場 中國時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3年6月6日中國時報關於第一屆關渡藝術節的報導。文中介紹了藝術節的壓軸大戲「偶戲系列」,也詳細介紹了金光布袋戲的歷史背景。
關渡藝術節 耗資數百萬 邀你來同樂 聯合晚報剪報
關渡藝術節 耗資數百萬 邀你來同樂 聯合晚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3年4月13日聯合晚報關於第一屆關渡藝術節的報導。文中節錄時任表演藝術中心主任詹惠登對藝術節的介紹,也提到「藝術新鮮人」活動。
擔任藝術學院「關渡藝術節」偶戲大軸「大俠百草翁」要為金光布袋戲平反 中國時報剪報
擔任藝術學院「關渡藝術節」偶戲大軸「大俠百草翁」要為金光布袋戲平反 中國時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3年6月5日中國時報關於第一屆關渡藝術節的報導。文中介紹了藝術節的壓軸大戲「偶戲系列」,也簡述金光布袋戲帶來的正反評價以及演出目標。
關渡藝術節壓軸 偶戲明登場 金光布袋戲 尋找新定位 民生報剪報
關渡藝術節壓軸 偶戲明登場 金光布袋戲 尋找新定位 民生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3年6月4日民生報關於第一屆關渡藝術節的報導。文中介紹了藝術節的壓軸大戲「偶戲系列」,特別提及金光布袋戲帶來的「大俠百草翁」其在藝術節登場的意涵。
國立藝術學院推展藝文打先鋒 師生總動員 關渡藝術節周六開鑼 聯合報剪報
國立藝術學院推展藝文打先鋒 師生總動員 關渡藝術節周六開鑼 聯合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3年4月14日聯合報關於第一屆關渡藝術節的報導。文中提及關渡藝術節分為校內及校外(即藝術新鮮人)兩個部分的活動,也詳細介紹表演團體與場地安排等細節。
93關渡藝術節登場 93歲“鍾馗”出馬 民生報剪報
93關渡藝術節登場 93歲“鍾馗”出馬 民生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3年5月8日民生報關於第一屆關渡藝術節的報導。文中描述藝術節開始前,學校邀請鍾阿知先生至表演藝術中心中庭「跳鍾馗」驅邪去煞的細節,象徵新蓋的表演場地平安啟用。
音樂系 「歌劇選粹之夜」
音樂系 「歌劇選粹之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4國立藝術學院年度展演報告》,1994年5月「歌劇選粹之夜」為音樂系首次結合了音樂、戲劇、舞蹈的老師們共同製作的節目,此外也是舞蹈廳啟用以來首次使用樂池為歌劇伴奏,開啟四系互相支援的先河。
音樂學系 合唱與管弦音樂會
音樂學系 合唱與管弦音樂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4關渡藝術節》手冊,1994年5月4日由音樂學系合唱團與管弦樂團共同演出之「合唱與管弦音樂會」,其中合唱是教學成果發表,管弦樂部分是畢業製作的一部分。
音樂學系 「陽光.油桶.鋼鼓樂」
音樂學系 「陽光.油桶.鋼鼓樂」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3關渡藝術節》手冊,1993年5月9日由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之鋼鼓樂團在美籍打擊樂老師邦恩莎指揮下演出之「陽光.油桶.鋼鼓樂」,曲目有森巴舞曲、我剛說我愛你、鋼鼓天空、卡門序曲、雷哥困惑。
科技藝術研究中心 '93科技藝術展海報
科技藝術研究中心 '93科技藝術展海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3年6月9日至18日舉行的「'93科技藝術展」之海報,作品的表現分別使用電腦繪圖系統、電子影像技術、人工光源等技術與材料,結合了人文性與造型性的創作理念。
舞蹈學系 初夏展演
舞蹈學系 初夏展演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4年5月13至22日於本校舞蹈廳共舉行8場初夏展演,該演出除為系上老師作品發表外,更是該年度演出的重頭戲,共演出10支舞蹈。包含何曉玫「夢的眼睛」、霍華·拉克的「舞曲」、孔和平「喀爾瑪喀琴曲」、林懷民「白蛇傳」等,圖片取自《1994國立藝術學院年度展演報告》。
音樂學系 南洋樂風關渡飄「甘美朗」
音樂學系 南洋樂風關渡飄「甘美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4國立藝術學院年度展演報告》,「南洋樂風關渡飄」乃針對政府的經貿南向政策為訴求的「中爪哇甘美朗樂團」首次演出,中爪哇沉穩與巴里島甘美朗小巧伶俐的樂風形成強烈對比。
戲劇學系 復活「凡尼亞舅舅」
戲劇學系 復活「凡尼亞舅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4國立藝術學院年度展演報告》,該劇為1993年戲劇系秋季課程「復活寫實主義」排演專題的衍生成果,原訂於5月演出,因場地問題於1994年7月完成演出。 凡尼亞舅舅為俄國劇作家契訶夫的作品,被視為寫實主義現代戲劇的代表作之一。此次改編讓寫實主義劇場於當代實驗劇場復活。
戲劇學系及舞蹈學系 傳統戲曲之夜
戲劇學系及舞蹈學系 傳統戲曲之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3關渡藝術節》手冊,於1993年4月16、18日由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舞蹈系老師,以及修習傳統戲曲課程的學生所共同呈現。演出劇目有「開台大吉」、「天官賜福」、「探莊」、「遊園」、「水漫金山寺」。
中視《山海的子民》原住民系列報導劇本
中視《山海的子民》原住民系列報導劇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國電視公司聯合製作的「山海的子民(原住民系列報導)」第1 - 6集劇本(已除釘)。封面及內頁有少許手寫註記修改。
《晚間新聞》剪報
《晚間新聞》剪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標題「女導演拍女人戲.李美獼有一套」,刊載報紙、日期皆不詳,貼於《晚間新聞》工作照剪貼本III。 報導內文為: 女導演羣中自資拍戲的,只有謙記影業公司的李美彌。 李美彌第一部戲「未婚媽媽」,曾享有很好的口碑,而第二部戲「晚間新聞」,最近也從配音間中傳出讚嘆之聲。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當時戲院上映宣傳用的印刷劇照。 梁修身、華方、歸亞蕾、張盈真、龍君兒。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當時戲院上映宣傳用的印刷劇照。 歸亞蕾、華方、張盈真、李健平。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當時宣傳用的印刷劇照(畫面有損傷)。 華方、張盈真、龍君兒。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當時戲院上映宣傳用的印刷劇照。 歸亞蕾、華方、梁修身。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當時戲院上映宣傳用的印刷劇照。 華方、王萊、曹健。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未婚媽媽》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當時戲院上映宣傳用的印刷劇照。 歸亞蕾、龍君兒。

頁面